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设计并实施了以主轴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为切削参数,表面粗糙度为测量指标的高速切削实验,并利用直观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各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判断了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显著性,获得了最优切削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2.
在对XW-42冷作钢进行高速切削试验的基础上,建立XW-42冷作钢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切削速度、进给率和轴向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应用遗传算法得到了最优切削参数,为高速加工切削参数的选择和表面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硬态切削冷挤压凸模时,切削用量与刀尖圆弧半径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找出了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优切削加工参数组合,最后通过了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CBN直柄平底立铣刀高速铣削20CrMnTi淬硬钢时切削参数对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得到了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指数函数的切削参数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模型。利用预测模型得出的表面粗糙度与试验的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比较准确地对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和切削速度,表面粗糙度随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选取不同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及切削深度对Fe基热喷涂涂层进行车削加工,研究了切削参数对涂层加工后表面质量的影响。对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切削进给量是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表面粗糙度的最优加工方案为ap=0.2 mm,f=0.1 mm/r,v=140 m/min;对涂层结合强度进行了测量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涂层结合强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切削深度是影响涂层加工后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针对结合强度的最优加工方案为ap=0.1 mm;f=0.1 mm/r;v=100 m/min,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进行加工后涂层结合强度的预测;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对表面粗糙度及涂层结合强度进行综合考察,得到了影响涂层表面质量的最优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法对钛合金TC4进行了车削试验并对试验数据处理,得到切削温度、表面粗糙度关于切削三要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为优化变量,以最低切削温度、最好表面粗糙度、最大材料去除率为目标构建了切削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MATLAB中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易于分析各切削用量对粗糙度影响关系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和最优的切削用量组合,是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的需要。针对最小二乘法和传统优化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将遗传算法用于超精密切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参数辨识,并用于求解最优切削用量,给出了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铝合金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数学模型和切削用量优化结果,进行了遗传算法和常规优化算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较最小二乘法和传统的优化方法更适合于粗糙度预测模型的参数辨识及保证切削用量的最优。  相似文献   

8.
结合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的原理及应用,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淬硬模具钢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的响应面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得到最优的切削工艺参数组合,为高速加工切削参数的选择和表面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设计了不同切削参数的实验方案。研究切削参数对LA103Z镁锂合金切削力、切削温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确定热力耦合作用与表面加工质量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切削参数对LA103Z镁锂合金切削性能影响明显。其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分别对切削温度、表面粗糙度和切削力有明显影响。在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联合作用影响表面粗糙度,整体上来说切削力的影响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硬质合金刀具,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铝合金7050-T7451微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考虑刃口半径的影响,切削深度参数选择涵盖了大于及小于刃口半径的范围,通过试验得到了切削力、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表面微硬度及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刃口半径的存在是引起尺度效应的重要因素。同时,分析了刃口半径、切削速度、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对于切削力、摩擦系数、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表面微硬度及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切割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针对切割下料设备,对传统切割技术加以改进,发展成为优化套料技术,克服了传统钢材切割的缺点.晋煤集团机电总厂使用的FASTCAMR套料软件是数控切割机配套的优化套料软件,通过合理使用套料软件,提高了钢材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进行耐用度试验,认为用硬质合金刀具,可以实现车削加工低硬度陶瓷(HV230~570)材料,文中给出了刀具最佳几何角度,指出切削低硬度陶瓷时,切削速度对耐用度影响最大,切削深度次之,进给量最小,与切削金属时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切削速度对切削力、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刀具耐用废、切削长度的影响的角度,探讨了聚晶金刚石刀具(PCD)切削加工氮化硅(Si_3N_4)基工程陶瓷时合理切削速度的选择问题。指出,在一定的切削条件下,当切削速度v=30~40m/min时,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esent the calculation procedure for the optimum cutting conditions (cutting speed and used feed) in high speed turning through an NC rough turning cycle with complex profile. The considered optimization criteria are minimum production time and cost. 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variable machined length, the average workpiece diameter and the optimum number of passes is mentioned. Developed models of cutting time and cost were validated based on experimetal tests. Different models have been programmed in a Visual–Basic interface, allowing the operator to find rapidly optimum values of cutting parameters and an estimation of cutting operation cost.  相似文献   

15.
绿色切削加工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的制造业实施绿色制造已势在必行,绿色切削加工技术的研究应运而生。干切削技术避免了切削液的副作用,但它对刀具提出更高的要求;切削液最少量润滑技术能够使切削工作处在最佳状态下,切削液的使用量达到最少,但绿色切削液需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实现绿色切削加工的关键技术是:1)开发刀具技术。包括新型刀具材料和刀具涂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优化刀具形状及结构;2)开发绿色切削液技术,包括切削液的绿色设计与绿色使用,开发切实可行的废液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6.
基于ASP模式的多软件协同优化下料方法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春平  刘飞  刘颖  曾宇丹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24):2144-2147
优化下料问题是一个NP复杂性问题,每一种优化软件都是利用近似和启发式处理得到下料结果,不同的优化方法及其优化软件对不同的某些数据结构可能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又不可能购进大量不同的优化软件来选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的多软件协同优化下料解决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基于Agent思想的具体实现技术。实验表明,该方法将明显提高优化下料的总体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罗翔  叶邦彦 《机械制造》1998,36(5):18-20
对导电加热切削的最佳温度及最佳加热电流进行了分析,在用 耐用度确定最佳加热电流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佳切削温度守恒定以确定最佳加热电流的新方法,该方法可迅速确定不同切削条件下的最佳加热电流,为导电加热切削过程提供了优化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切削液系统的绿色特性分析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绿色制造理论 ,分析了切削液系统的构成及其绿色特性 ,提出了切削液系统的优化策略 ,并介绍了切削液系统优化策略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胡贤金 《工具技术》2012,46(9):81-86
为提高先进制造装备的应用水平,在已有切削数据基础上如何自动生成更多的切削参数是一个重要但难以获得满意解决方案的课题。本文提出一种以基本切削数据库为基础综合利用多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修正、记忆、实时生成对实际加工环境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最佳切削参数的新方法。以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为例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导电加热切削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拓  叶邦彦 《工具技术》1998,32(12):8-10
通过导电加热的温度补偿,导电加热切削能有效抑制金属切削表面的积屑瘤和鳞刺。刀-工接触区的温升与加热电流密切相关,存在一个与最佳切削温度相适应的最佳加热电流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