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纯β^-发射体^32P胶体掺入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定时洗去十预因子,动态观察细胞凋亡,建立β射线体外诱导单层贴壁细胞凋亡的生物模型。计算单层细胞厚度.根据β面源吸收剂量估算公式估算生物模型吸收剂量。结果表明,模型稳定、重复性好.为研究核素内照射治疗实体瘤的可能机制提供了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体外观察β射线诱导细胞凋亡和吸收剂量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子辐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子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基因组不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以及中子的相对生物效应等6方面介绍了中子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中子辐射所致的.DNA损伤多数是双链断裂.损伤修复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中子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导致哺乳动物突变频率增加,这种不稳定性还可在活体内传递;中子诱导染色体畸变的产量与吸收剂量关系遵循一元二次方程;快中子能阻滞细胞的G1期;细胞凋亡是中子诱发细胞损伤的主要形式,并且有时间剂量相关性;与X射线和60Co γ射线相比,中子具有较强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用于生物体系辐射损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又称彗星电泳,表征不同剂量α, γ射线照射诱导健康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小鼠活体与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瞬时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建立了α, γ射线辐照剂量刻度曲线,并对活体小鼠的辐射损伤进行了吸收剂量估算,对辐射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够精确表征射线所致生物体损伤的生物学效应,而且能够对辐照后生物体的吸收剂量、尤其是辐射事故后的生物体进行剂量离线评测,建立生物体辐射损伤事后评测机制.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估算受不同剂量率照射者的生物吸收剂量,分别采用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一步法培养52h收获制片,根据染色体双着丝粒 环畸变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结果表明,相同吸收剂量点不同剂量率诱发的畸变率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率效应,用低剂量率曲线估算的吸收剂量明显高于用高剂量率曲线估算的吸收剂量.因此,在估算吸收剂量时须考虑剂量率效应,应根据辐照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剂量率相近的刻度曲线进行估算,结果才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研究不同LET射线辐照对HepG2肝癌细胞辐射敏感性、周期进程和凋亡的影响,为重离子治疗癌症的临床应用积累基础数据.以0、0.5、1、2、4、8Gy剂量的12C6 离子及X射线分别照射处于指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用克隆形成率测定细胞辐射敏感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DNA含量以确定各时相细胞的比例及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结果显示,12C6 离子辐照所致的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X射线.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和修复时间的延长,12C6 离子能导致更显著的细胞S期阻滞、G2/M期阻滞延迟和细胞凋亡.说明与X射线相比,12C6 离子辐照能更有效地杀伤HepG2肝癌细胞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trept actividin-biotin complex,SABC),观察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睾丸各类生精细胞中(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s,AIF)的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f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观察AIF的mRNA水平变化.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0~0.2Gy照射后,小鼠睾丸各类生精细胞不同程度表达AIF,以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表达为主,精子细胞和精子则表达相对较少.AIF表达量与吸收剂量有相关性,0.075Gy照射组表达量最大,且发现AIF蛋白的表达随时间推移而增强,12h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仍高于0h组.RT-PCR结果显示,低剂量照射12h后,0.1Gy剂量组AIF mRNA表达量最大.而0.075Gy照射后0-24h,其mRNA表达量逐渐增大,在24h到达峰值.所以,低剂量X线照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AIF蛋白及mRNA表达与吸收剂量和表达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RNA干扰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性突变(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表达后对胃癌细胞AGS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构建ATM基因RNA干扰质粒转染AGS细胞,获得干扰效率高的克隆细胞AGS-Ri-ATM,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经放射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检测结果显示其ATM基因表达被干扰下调。经X射线照射至不同吸收剂量,AGS-Ri-ATM平板克隆形成数量/率远低于AGS-Vector的平板克隆形成数量/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当吸收剂量为4 Gy时,AGS-Ri-ATM被阻滞在G1期,同时在12 h后出现明显的凋亡想象。结果表明,ATM基因被干扰后可以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以及凋亡的增加而增强AGS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以 Coγ 射线照射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304 细胞凋亡模型,以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 PI 标 60记)检测细胞凋亡率。观察不同浓度的 bFGF 和 MEK 的特异性抑制剂 U0126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bFGF 对辐射诱导的 ECV304 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 U0126 可阻断 bFGF 的抗凋亡作用。提示 bFGF可能通过 MAPK 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辐射诱导IEC-6细胞GSK3β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调控GSK3β信号转导途径对γ辐射诱导IEC-6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分别用RT-PCR检测GSK3β和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GSK3β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放射活性法检测GSK-3β蛋白酶活性,caspase-3分光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化。发现6Gyγ射线照射可导致IEC-6细胞GSK3β基因表达上调,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激酶活性增高;同时可使GSK3β介导的下游蛋白激酶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及酶活性增强;GSK3β和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IEC-6细胞可使γ辐射诱导的IEC-6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降低,染色体DNA片段化消失。研究结果表明γ辐射可通过激活GSK3β从而进一步激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激酶分子caspase-3,最终导致IEC-6细胞凋亡。抑制GSK3β和caspase-3激活可减轻6Gyγ辐射导致的IEC-6细胞凋亡,实验证实了GSK3β与caspase-3在γ辐射致肠上皮IEC-6细胞株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浓缩铀^235U内照射人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细胞和巨噬细胞株Ana-1细胞诱发的细胞凋亡及细胞因子的防护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估算了^235U在不同阶段培养细胞中的辐射累积吸收剂量。通过荧光显微镜形态观察,发现免疫细胞在受^235U辐照后,可诱发明显的以核断裂和核固缩为特征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雄性小鼠连续接受氚水或~(60)Coγ射线照射10天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累积吸收剂量的关系。各实验小鼠接受氚β射线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5.6、9.9、15.3、45.8、68.1拉德,~(60)Coγ射线外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43、54、106、150、204和258拉德。结果表明,无论氚β射线还是~(60)Coγ射线,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中含二次项。当氚的剂量为50拉德时,氚的 RBE 值为4.8。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Egr-1启动子调控TRAIL基因表达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体外瞬时转染pEgr-sTRAIL辐射诱导表达载体联合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观察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重组质粒体外瞬时转染联合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具有随剂量增高而增加的趋势。Western blot及分光光度法检测Capase-3活性均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Egr-sTRAIL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其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亦有随着剂量增高而增高的趋势。提示γ射线可通过激活Egr-1启动子增加TRAIL诱导凋亡及活化Caspase-3的作用从而提高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X射线全身照射昆明系雄性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低剂量辐射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适应性反应的诱导剂量(D1、剂量)及其后攻击剂量(D2剂量)的剂量范围.动物随机分为假照组、D2对照组和D1+D2实验组.结果表明,D1+D2组胸腺细胞凋亡小体百分数不同程度地低于D2组,并且减轻G1和G2+M期阻滞,导致S期DNA合成的细胞增加;当D1达200 mGy时,不再诱导胸腺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本实验结果说明,D1在25~100 mGy(剂量率为12.5mGy/mim),D2在1.0~2.0 Gy(剂量率为0.287 Gy/min),接受D1和D2照射的时间间隔为6h,可在全身照射条件下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细胞模型,考察不同吸收剂量~(60)Co γ射线对HaCaT细胞的损伤及机制。单次剂量~(60)Co γ射线对HaCaT细胞进行照射(照射源距细胞3 m,剂量率100.68 cGy/min),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水溶性四唑盐染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调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蛋白。~(60)Co γ射线照射HaCaT细胞(18 Gy)24 h后,细胞形态变化明显,细胞活性降低至57.50%,MDA升高到66.28μmol/mg,SOD抑制率升高至32.12%,细胞凋亡率升高至18.05%,炎症因子表达增加。~(60)Co γ射线照射(18 Gy)后孵育24 h,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HaCaT细胞模型,细胞发生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细胞氧化损伤、凋亡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低传能线密度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存在剂量率效应的问题,以便较为准确地估算不同剂量率受照人员的吸收剂量。用3种不同照射剂量率的低剂量X线照射离体人外周血,CA诱导染色体早熟,收获早熟凝集染色体,采用盲法阅片,计数染色体断片数和畸变细胞数,分析畸变率与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分别拟合不同剂量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剂量率一定的情况下,各剂量点的染色体断片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同一剂量点不同剂量率射线诱发的染色体断片率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剂量率效应明显。因此在估算低传能线密度辐射的吸收剂量时,应该考虑剂量率效应,根据受照情况尽量选择剂量率相近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进行估算,从而使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OR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辐射增敏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用克隆法、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和凋亡以及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WORT能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和^60Coγ射线联用抑制作用增强,表现出协同作用。WORT和^60Coγ射线联用能引起SHG-44细胞G1期阻滞,WORT能增强^60Coγ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核固缩和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以上结果表明,WORT可能通过诱导细胞G1期阻滞和凋亡途径来增加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辐照经羧甲基-β-1,3-葡聚糖预处理的人B淋巴母细胞(Human B lymphoblasts,HMy2.CIR),探究羧甲基-β-1,3-葡聚糖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出最佳给药浓度和孵育时间(0.1μg/mL,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羧甲基-β-1,3-葡聚糖对辐照后HMy2.CIR细胞凋亡的影响;微核实验检测羧甲基-β-1,3-葡聚糖对辐照后HMy2.CIR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彗星实验检测对DNA损伤程度和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β-1,3-葡聚糖对HMy2.CIR无细胞毒性并具有增殖促进作用;羧甲基-β-1,3-葡聚糖能够抑制辐射造成的凋亡率和微核率的增加,降低DNA损伤程度,加快损伤DNA的修复。羧甲基-β-1,3-葡聚糖对HMy2.CIR细胞辐射损伤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和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式细胞术、MTT方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分别检测大鼠受0~3.7×106Bq/mL氚水(HTO)作用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增殖抑制、超氧阴离子(O2-)释放、p53基因表达与DNA断裂损伤,观察氚水β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脑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氚水放射性浓度的增大,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增殖抑制率与p53mRNA表达量均增大,DNA断裂损伤程度随之加重,而O2-释放量随之减少。这说明氚水β辐射能使神经元细胞DNA双链断裂、促进其p53基因表达引发细胞凋亡及减少O2-释放来抑制增殖。  相似文献   

19.
朱寿彭  张澜生 《核技术》1997,20(11):663-666
对荧光涂料^147Pm内照射人淋巴细胞血病细胞株Molt-4巨噬细胞株ANA-1细胞诱发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估算了^147Pm在不同阶段培养细胞中的辐射累积吸收剂量。通过荧光显微镜的形态观察,发现免疫细胞Molt-4和ANA-1细胞在受和^147Pm内照射作用后,可诱发明显的核断裂和核固缩,以及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的细胞凋亡。微观放射自显影研究表明,^147Pm可通过免疫细胞膜,在细胞内呈亲膜性积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体外周血血清经急性γ射线照射后血清铁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人体血清经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s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铁的浓度,建立血清铁浓度与吸收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血清铁浓度随吸收剂量升高,血清铁浓度与吸收剂量成线性平方关系:男性[y=30 676.5+2 383.5x–202.7x2(r=0.99)];女性[y=26 974.4+1 611.8x–141.3x2(r=0.98)]。4 Gy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研究发现离体血清铁在2 d内维持稳定。利用建立的线性平方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吸收剂量与双盲剂量(1、2、4 Gy)接近,估算值的95%置信区间较窄。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铁具有重建人体吸收剂量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