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持合理采液规模是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延缓产量递减的主要措施之一,通常可利用岩心测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以此预测特高含水期油藏合理产液量。然而,由于岩心与非均质油藏内的水驱油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基于岩心测试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并不适用于矿场实际情况。为此,在并联岩心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基于回归得到包含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方程,建立考虑油藏物性及物性非均质程度影响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增量图版;然后,将水驱油藏的流场划分为水驱波及区和未波及区,将岩心水驱油实验规律仅应用于水驱波及区,并绘制不同波及系数时的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图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需参数较少,计算快捷,能够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并可根据矿场实测采液指数推算水驱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2.
低压特低渗透油藏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低压特低渗透油藏较常规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岩石压力敏感性更强的特点,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变化下的无因次采油(液)指数计算公式。以吐哈油田牛圈湖低压特低渗油藏为例,讨论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动态变化时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压特低渗油藏启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对无因次采油指数有较明显的影响;此外,无因次采液指数受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的影响也较常规低渗透油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毛管力等,使得其油水渗流规律极其复杂,在低含水期含水上升率较高,在高含水期含水上升率较低。根据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了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规律,对水驱开采的含水上升规律、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及原油粘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对采液、采油指数髓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后指出,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受含水率变化影响较大,在相同含水率下,原油粘度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无因次采液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4.
油藏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与含水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压力是判断地层能量充足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采油工艺基本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无因次采液指数和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与含水率以及注采比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油田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采液指数或采液指数取最小值时,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会急剧降低。该方法对于分析中、低含水开发阶段注水工艺和采油速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影响;建立渗透率、孔隙度、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应力敏感性模型,归纳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应力敏感性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采油指数、采液指数逐渐减小,且采油指数递减速率大于采液指数递减速率,吸水指数逐渐增大;影响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油水黏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  相似文献   

6.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变化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目前,各类研究方法相对丰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即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缺乏渗流理论支持,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无法确定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具体函数式.通过改进油相相对渗透率关系式,引入俞启泰提出的两类油水相渗比值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分别建立了Ⅰ类和Ⅱ类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模型,与不同油田相渗实验结果对比显示,Ⅱ类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认识油藏动态变化规律 ,为油田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所建立的三角洲相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抽象模型和三角洲相储层典型参数 ,并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概率 50 %处渗透率、油藏大小、断层边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 ,进行了 2 7个方案的数值模拟。处理数值模拟结果 ,得出了计算三角洲相储层油藏含水率为 1 .0时的无因次采液指数JL 1.0 回归公式以及无因次采液指数 JL与含水率 fw关系的典型通用公式。计算实例表明 ,通用公式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油藏实际。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渗流特征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外储层渗流特征不同于表内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主要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分别占33.98%和40.79%。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的存在会影响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时,表外储层的束缚水、残余油的饱和度较高,油水两相渗流的共渗范围较小,驱油效率低,由于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慢,曲线形态呈现弓背形状。无因次采油(液)指数变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表外储层依靠提液增加产量的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于特低渗透油藏,一般其采收率较低,在低含水期含水上升率较高,在高含水期含水上升率则较低。根据安塞油田坪北区延长组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特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规律,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液指数、采油指数呈现3个变化阶段开采初期含水较低时,采油(液)指数下降较快;含水处于15%~50%阶段时,采油(液)指数下降速度变缓;含水高于50%时,采油指数继续下降、采液指数开始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渗透油田储集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分别给出了只存在启动压力和多种力共同作用时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对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随含水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对低渗透油田采液、采油指数影响程度较大,在相同的含水率情况下,油水粘度比越大,启动压力梯度与生产压力梯度的比值越大,无因次采液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11.
启动压力和毛管压力对低渗透油田生产参数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解决低渗透油田生产参数变化与中、高渗透油田不同的问题,考虑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毛管力、重力等因素情况下,推导了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渗流时生产参数含水率、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变化形式,并具体分析了3种因素对生产参数的影响,指出毛管力和启动压力的存在增加了含水率,增加了无因次采液指数,对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角洲相储层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的典型通用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认识油藏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所建立的三角洲相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抽象模型和三角洲相储层典型参数,并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概率50%处渗透率,油藏大小,断层边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27个方案的数值模拟,处理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计算三角洲相储层油藏含水率为1.0时的无因次采液指数JL1.0回归公式以及无因次采液指数JL与含水率fw关系的典型通用公式,计算实例表明,通用公式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油藏实际。  相似文献   

13.
由于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及渗流场的差异,由岩心驱替实验数据计算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与矿场监测的油井实际产液能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文中分析了水驱渗流过程中影响产液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在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形态上的表征;结合水驱油藏渗流场的变化特点,评价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近井带地层伤害程度及水驱波及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矿场监测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的差异,建立了地层伤害程度和水驱波及系数的诊断图版,对比矿场监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图版的拟合程度,推测地层伤害的趋势及水驱波及系数。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油井产液能力的预测精度,并快速诊断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扩大了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现场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X凝析气藏气井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普遍存在地层和井底反凝析等现象,在陈元千方法的基础上完善了油气相渗曲线的归一化方法,分析了基质岩心和人工压缝岩心的相渗曲线特点。从凝析气驱油过程中油气相渗曲线变化规律出发,研究了低渗凝析气藏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方法、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油气粘度比和较小的M值(启动压力梯度与生产压力梯度的比值)更有利于气井高含气阶段的提气携液。  相似文献   

15.
谷建伟  孔令瑾  刘志宏  魏明 《特种油气藏》2015,22(2):78-80,100,154
针对目前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一维两相水驱油理论,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差异的影响,引入油水视黏度概念,运用积分方法计算油水视黏度,导出了考虑油水分布特征后的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对准确评价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 实例计算表明,由于考虑了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的影响,利用平均视黏度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数值,在相同的含水条件下要高于目前常用方法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最大差异可达 30%。  相似文献   

16.
异常渗流油藏往往因为或是流体性质异常、或是多孔介质异常、或是流动状况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渗流规律。通过室内试验.确立了异常渗流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研究方法,测试了其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由无因次采液(油)指数的变化规律和计算预测曲线研究了异常渗流油藏的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测试资料缺乏的油田.文中基于分流量方程、相对渗透率幂函数表达式和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推导建立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表征公式,提出了一种利用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液量等日常生产数据直接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实际测量点在不同含水率时均能很好地吻合,证明了新方法的准确性.新方法所需数据简单易取,计算简便,结果可靠,不仅可以计算油田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还可以计算每口油井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为油田现场精细化提液、设施液处理能力预留等动态分析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长7超低渗油藏渗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渗油藏由于岩性致密,导致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直接影响到油井的产能、文中在岩心流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长7超低渗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和油水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流体在该油藏中流动时普遍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较为明显,原始含油饱和度较低且可动油体积较小。结合低渗油田开发理论,对油井的产水规律及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长7超低渗油藏应尽早注水以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应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油井过早水淹:,研究方法及结果对合理开发超低渗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高含水期油田水驱规律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在半对数坐标系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曲线直线段再次向下发生偏折,出现第二段直线段.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二段直线法,即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在中高含水期及特高含水期各成直线段,可用于油藏开发预测和油田动态分析.通过对特高含水期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和含水上升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实际的采液、吸水指数和含水上升速度因结构调整的对策不同,变化规律不同,对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渗透率是确定储层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准确性关系到储层产能评价的准确程度。测井数据相对试井资料更加丰富、成本低,可以有效获得井筒附近地带各小层的静态特征,为小层的产能评价提供参数支持。为了使测井渗透率的计算更为精确,以吉木萨尔致密油地区为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覆压孔渗实验数据,发现渗透率和有效覆压的无因次乘幂关系比一般认为的指数关系要好。用无因次乘幂关系模型预测地层真实岩心渗透率,进而来拟合测井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以达到优化测井渗透率计算模型的目的。该方法在吉木萨尔致密油地区的应用效果良好,比直接用地面岩心实验值的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际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