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成都地铁6号线西华大道站至金府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河道的案例,总结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施工期间盾构机掘进参数和地层加固的工程措施,采用数值方法对盾构机掘进所引起的地层沉降和既有河道地层注浆加固效果进行模拟计算,并对盾构隧道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施工期所采取的土体改良、土舱压力、掘进参数和注浆加固措施是有效的,保障了地铁双线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施工安全与既有河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邢旗胜 《建筑技术》2020,51(7):789-791
在临近既有地铁车站暗挖隧道施工中,大多需对地层进行深孔注浆超前加固,以确保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稳定。结合北京地铁3号线东四十条站施工横通道,根据地层情况,在保证深孔注浆超前加固效果的前提下,优化深孔注浆的施工方式、注浆压力、注浆量、配合比等参数,控制施工沉降,确保既有地铁线路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高成玉 《四川建筑》2023,(5):228-230
以洛阳地铁1号线启明南路站—塔湾站区间隧道盾构下穿焦柳铁路为工程背景,从地层预加固、下穿掘进参数选择、渣土改良、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和大纵坡掘进施工等方面总结隧道下穿焦柳铁路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电力隧道上穿地铁10号线国贸站—金台夕照站区间工程进行了施工阶段计算分析,着重分析了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采用地表深层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组合加固措施时,上穿施工对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电力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地表发生沉降,下部既有隧道以上浮变形为主。采用组合地层加固措施后,地表和既有隧道产生的变形显著减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好,说明设计的组合地层加固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浅埋暗挖法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沉降和既有隧道变形,对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饱和动态含水砂层的加固机理及特点,并将其应用于广州地铁五号线珠江新城站~猎德站浅埋暗挖区间隧道饱和动态含水砂层段加固止水工程中.通过对注浆设计、注浆施工质量控制、注浆后开挖支护及注浆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研究,成功解决了浅埋暗挖隧道在饱和动态含水砂层中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6.
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地表建筑物产生扰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是穿越工程的关键所在。以青岛地铁3号线错埠岭站~清江路站区间下穿建筑物群工程为背景,以控制地层变形为核心,选择适宜的掘进参数,提出超前小导管和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隧道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建筑物变形补偿注浆、隧道堵水注浆等控制地层变形和建筑物沉降的控制措施。现场实测表明,建筑物沉降分微弱变形、急剧发展、稳定、微弱抬升四个阶段,最大沉降为13.84mm,最大差异沉降为8.21mm,满足控制标准。研究结果为青岛地铁后期下穿建筑物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铁九号线滑翔站—吉利湖街站盾构区间在圆砾地层中下穿既有公铁桥。通过采取地层预注浆加固和扣轨加固等技术措施,确保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的沉降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铁复合地层盾构换刀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地铁11号线红树湾站~后海站盾构区间工程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机的刀具磨损较为严重,为保证正常掘进,在复合地层中需要多次进行换刀作业。在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层中,带压换刀保压困难,需要进行地面加固。沙河高尔夫球场地面施工场地狭小,传统加固工法受限。论文结合深圳地铁11号线采取隧道内克泥效浆液保护盾体、刀盘周围建立膨润土泥膜、管片二次注浆等辅助措施后,采用WSS工法注浆技术进行换刀加固的施工,总结已完成的施工经验,为以后解决此类施工难题树立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大城市地铁隧道常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通过对北京地铁15号线清华东站站后折返线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3号线及京包铁路施工过程的沉降控制,分析总结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沉降控制技术。下穿隧道采用浅埋暗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为保证下穿期间既有地铁13号线桥桩的稳定,下穿隧道采用全断面注浆加固,地面进行深孔注浆加固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对既有线沉降的影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可行的风险源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宝 《市政技术》2011,(Z1):91-94
以广州地铁5号线西村站3号通道浅埋暗挖工程为例,论述了洞内TSS短管注浆,地表袖阀管长管注浆的联合注浆加固的施工工艺,介绍了钻孔注浆质量标准及加固安全措施,避免了开挖过程中发生涌水和涌砂现象。对在类似地层中的隧道开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孔注浆直接影响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是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结合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自由大路站~南湖大路站区间工程,详细阐述了地铁区间隧道深孔注浆技术,施工结果表明,该深孔注浆方法是成功的,可在类似地铁地铁区间隧道深孔注浆施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隧道开挖对周围地层会产生扰动,从而引起地表沉降变形,进而导致地面既有建筑物沉降、倾斜甚至倒塌.以某地铁隧道下穿一高层建筑物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地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沉降理论预测分析了隧道在下穿该建筑时的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并针对建筑物沉降特点,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对软弱地层进行预加固.最后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注浆加固技术能够较好地控制建筑物沉降,确保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其结构的安全性,并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郑州轨道交通12号线龙子湖西站—龙子湖站区间联络通道机械法顶管施工为背景,提出了机械法顶管施工关键技术;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主隧道特殊管片预拼装、洞门注浆加固、顶管机顶进施工、监控量测等四个阶段。顶管机顶进施工工艺包括关键施工参数的设定、渣土改良技术、姿态与顶进轴线控制、地表沉降控制、止退杆与快速内支撑系统安装、顶进期间同步减阻注浆、顶管机接收、置换与洞门封堵注浆。工程实践表明在富水粉细砂地层地铁联络通道采用机械法顶管施工技术是成功的。相比于传统富水粉细砂地层地铁联络通道采用的冻结法结合矿山法施工,其施工周期较短,机械化程度高,地层无需预加固,工后也无需对地层实施额外的加固。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在花岗岩全强风化带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强度低、承载力差、抗变形能力弱,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加固则会使得开挖风险极大.为增强隧道围岩特性,对广州地铁22号线某区间暗挖工程进行了 WSS帷幕注浆加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注浆形成的浆脉使岩土体的压缩模量增强、渗透系数降低,注浆压力对土体的挤压作用则提高了岩土体的整体性和自...  相似文献   

15.
以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大西沟站~中营工站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工程为背景,对开挖过程中遇到的无水卵石地层超前注浆加固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地质调查和土层分析,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区间隧道比例模型进行了注浆试验,研究了浆液扩散规律及注浆后结石体形态。通过对比试验重点研究了该地层条件下注浆压力、注浆量、渗透系数、水灰比等注浆参数对浆液扩散半径的影响,揭示了无水卵石层渗透注浆加固机理,并为无水卵石层暗挖隧道超前注浆加固设计、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成都地铁10号线一期土建二标工程的地质特点,对地铁盾构隧道交叉换边施工关键技术及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工程中采取了地表注浆加固、洞内注浆加固、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型钢支撑及施工监测技术措施,成功避免了对成型隧道管片的挤压损害并减小了地面沉降,希望为此类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西黄村站至廖公庄站区间,在砂卵石地层中穿越西五环路暗挖施工中采取超前地质探测、深孔注浆超前加固土体、增设临时仰拱缩小开挖断面、严格控制格栅榀距、初支快速封闭成环、及时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等技术措施,减少了隧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将西五环路及挡墙的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地铁隧道下穿高架桥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勇  杨兆仁 《市政技术》2010,28(4):101-103,135
地铁10号线隧道下穿城铁13号线知春路站高架桥基础,隧道结构距离桩基础最近点只有0.247m,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下穿高架桥段采用增加临时仰拱、加强超前支护,砌衬背后及时注浆以及洞内采用水平袖阀管注浆等工程措施进行试验,以达到加固隧道周边地层、提高桥桩承载力、控制地面沉降的效果。采取加固措施后地面沉降非常小,对相邻桥墩基本上没有影响。施工结果显示:采取上述措施后,基本达到了加固土体、控制沉降、保证隧道掘进安全通过风险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连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千山路站区间隧道开挖期间遇富水粘土地层,粘土经水长期侵泡,呈泥状,流动性强,易造成掌子面涌泥险情,施工难度较大。在尝试多种处置措施后,创新性的提出采用洞内双重管注浆方案,对掌子面前方富水地层进行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袖阀管注浆工艺因对被加固的地层进行多点、定量、均衡的注浆加固,注浆体在地层中均匀分布,均匀渗透连接,大幅度提高了被加固地层段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在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鹿山隧道浅埋段袖阀管注浆工艺的实际应用,介绍袖阀管注浆工艺及试验技术,为后续注浆施工提供注浆参数,用于指导下一步现场注浆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