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杂的地形及其环境、原始景观特性的呈现,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从融入自然、外景再造、建筑格局、地域文化四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杭州中都青山湖畔大酒店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设计经验.通过对五星级度假酒店设计要素的提炼,结合复杂的地形地貌对景区酒店功能进行巧妙安排,并充分利用山地景观资源,以达到度假酒店功能、形式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
马鞍山蓝山伟星酒店是以住宿、婚庆、餐饮功能于一体的山地休闲度假酒店。文章从设计原则、总体规划、设计要素等方面对此山地酒店建筑进行剖析,为今后山地酒店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对建筑进行分析,才能使山地度假村更好的设计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山地度假村是比较常见的度假村,是综合性度假酒店,其经营主要包括住宿、餐饮、娱乐、洗浴、会议等。市场前景非常大。山地度假村设计时不仅要处于环境优美,生态敏感地带,为了保护地区风景资源、生态环境和提高风景的效益提高地方特色为主,山地度假村需要科学规划与设计,用传统的材料现代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景观做元素,现代的建筑形式和传统的元素结合,让度假村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度假村建筑属于风景建筑其本质是建筑与风景环境的有机  相似文献   

4.
有别于城市酒店等传统形式,度假酒店有着自己的独特定位,外在的环境超越了建筑本身而成为主角,生态的外向型环境以及个性的内在精神文化,成为度假酒店的取胜之处。因此,度假酒店呈现出以下比较明显的特点:从区位上来看,多建在滨海、山川、湖泊等环境优美的自然风景区,远离市区,交通便利;在设计风格上返璞归真,讲究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努力为住客创造休闲放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袁渭强  施婍婷 《建筑技艺》2021,27(6):108-111
大理希尔顿酒店是一座以自然为基础、与国际五星级标准相契合的全新度假酒店.设计重点研究了山地地形的独特性和地域性,采用BIM三维设计手段,从材质的选用、结构体系的经济性、空间的组织效率方面,平衡本土特征与国际标准,实现了可靠的设计建造.  相似文献   

6.
山地度假酒店是基于山地地形环境营造的一种特殊酒店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特色、功能组织和景观意境。本文立足生态视角对重庆万盛黑山谷奥陶纪度假酒店的设计创作进行解析,分别从景观氛围的营造、整体流线组织、建筑形式选择、生态节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建筑细部处理几方面进行阐述研究,试图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为前提的山地度假酒店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会议度假酒店,该项目设计充分结合群山环绕、缓坡临溪的自然地形合理地进行总体布局。建筑依缓坡而建,结合基地自然梯度舒展有序地集约建设,形成丰富的"山庄"式建筑空间,有效解决了用地地形及规划控制条件与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及建筑体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建造和生活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大干平原面积.山地建筑的营建既来源于人类征服和改变自然的原初欲望,也符合人类文明扩张和发展的需求.从古希腊山地建筑中的“上城”和“下城”空间,到意大利波西塔诺山城顺山势而造,我们的居住环境与山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建筑与山的关系也更加多样.在我国传统山地民居建筑中,架空、吊脚、错迭、掉层、勒脚等多种类型的建筑形态被灵活地应用和表达.在技术飞跃发展后的今天,对山体的改造和大刀阔斧的建设早已不是难事,而对山地建筑设计的态度是本项目思考的主要内容.“顺应自然”的山地建筑生态观,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尊重,是本项目的主要思考出发点.我们想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山地互动:以山体形态拟合建筑空间,用建筑空间重塑山体形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庆地形地貌的简述,探寻经济、人文、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西洋建筑在山地环境中择地选址的影响。从山地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主要形态看早期西洋建筑依赖自然、顺应自然,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思想。并从环境景现,建筑文化及人文意识等角度,多方展现重庆早期西洋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山地居住区存在于山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文章以"都匀天顺华苑"为例,结合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主要分析了山地居住区的形态特征,设计指导思想,并从总体规划、道路交通、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山地居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地域性的回归——重庆山地建筑的生态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蔚  魏晶晶  唐泉 《华中建筑》2010,28(5):40-42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建筑地域性的回归。该文结合一次竞赛实例,试图运用自然生态学等相关的原理,分析传统山地建筑形态的成因,发掘传统山地建筑的地域因素。并从建筑骨架、建筑表皮、自然人文环境等方面,对重庆山地建筑的生态性进行探索与继承。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景观概念与景观生态学理论,论述了山地城镇的号观敏感性特点.以杭州、三门等典型山地城镇的传统建筑、街区与自然山水相协调的号观特征为例,采用空间结构模拟的方式,分析研究了山地景观保护的协调性设计手法,强调了我国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景观和谐理念。从地域景观特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山地城镇景观可持续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建筑细部》2011,(4):F0003-F0003
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布局是设计成败的关键,考虑到度假酒店应具备自然清新、原生态的感觉,我们选择分散式布局,使建筑融入景观中,让度假者充分体验自然的感觉。设计按使用功能将建筑分组,每一组再根据地形、景观、视野等特征布置单体建筑,同时调整各单体以至各组团之间的形态关系,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乡村环境和度假酒店的关联,通过"弱建筑"理念的导入与分析,产生人与环境、人与建筑之间新的思考模式,从而提出基于"弱建筑"理念的乡村度假酒店空间的设计策略,为乡村旅游大背景下的度假酒店空间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吊脚楼是鄂西土家族传统山地民居的建筑形式,其中体现出很多特色鲜明的自然观念。建筑中包含的很多设计要素,具备更多符码意义。文章从土家族吊脚楼建筑空间与建筑构件两个方面进行切入分析,反馈了崇拜自然、顺应自然并与自然一体的建筑文化观念,既是一种建造智慧,也是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恩施大峡谷聚落式度假酒店的相关设计,从土家族传统聚落营造经验中汲取养分,梳理了山地建筑规划设计中不同层面的问题,包括山地聚落布局、山地道路设计、山地建筑形态、山地聚落的景观与观景、地域材料应用,以及山地基础设施景观化等。从方法论角度总结了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对建筑设计的启发。关于复杂地形下的建筑设计,地形学的观点对建筑师来说具有设计方法上的重要启示。地形学是联系风景园林与山地建筑的纽带,对地形学的理解决定了山地建筑的特色。自然力对于建筑而言是一种藏而不露的力量,若设计师能从地形中发现自然力场(field of natural forces)的存在,将其作为设计的前文本(pre-text),则"自然"就会成为建筑形态布局的秩序之源,从而培育出"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特色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湘湖度假酒店的建筑设计实践,探索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度假酒店设计的思路,结合建筑因地制宜,以院落为载体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对建筑的平面布置、流线组织、景观设计等作了阐述,彰显了山水度假酒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园林小品建筑在山地风景区中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霞 《山西建筑》2007,33(34):341-342
以温州市景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山地风景区小品建筑的设计,指出在山地风景区园林小品建筑设计中,应从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的观念入手,以自然为指导思想,并加以人工的修饰,从而创造出适合人们旅游、休闲的山地风景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高层山地建筑的空间布局是目前工程界关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南平某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高层山地建筑的空间布局特性。结果表明:交通、人文、景观和日照是山地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采用中庭式线网交通联系,可以有效的加强建筑综合体之间的功能联系,而利用层台设计并结合景观、人文、日照等因素的组合布局方法,不仅可以凸显建筑主次,更能增强与山地景观有机结合,同时满足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内心渴求,是今后的工程发展的主流方向,对于山地建筑的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风景园林》2016,(3):46-51
正项目位于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桃源公园半山腰的一块洼地,靠近重庆江北机场。地块为岩石与沟壑组成的南北向山地,山势较陡,周边树木郁郁葱葱。整个建筑分为3个区域:多功能中心、体育中心、社康中心,建筑空间形体依山势而规划,布局按照交流互动的设计理念,同时避免各功能用房相互干扰。秉承建筑师总体规划布局,景观设计提出"消融景观"的概念,即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并最终消失在景观中。为了强化建筑与自然山体共存的想法,塑造一个建筑整体趋势和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