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里德堡三重态是可调谐紫外激光感兴趣的上能级。我们的实验证明(另文),高位三重态的各种布居途径中,分子等频双光子跃迁行之有效。然而,热平衡情况下,钠分子仅布居于单重基态X~1∑_g~+,由此到高位三重态的直接吸收被自旋量子数选择定则所禁戒;三重基态a~3∑_u~+在10000cm~(-1)以上,通常为空能级。幸好单重第一激发态A~1∑_u~+与三重第一激发态  相似文献   

2.
钠双原子分子以及其它碱金属双原子分子的基态为单重态,由于自旋禁戒,不能由分子的单重基态直接光激发三重态。目前布居三重电子态主要是通过间接途径,其结果使激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在K2-K混合系统中由单光子共振激发原子于4P能级,通过4P原子的能量积聚效应及原子──分子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使分子在高位三重态获得布居,从而产生的扩散带受激辐射.至今已经发现了多种产生分子扩散带的机制.在钠分于中,由单光子或双光子激发销原子于3P能级或4D(或4F)能级,以及在宽波段范围内由可调谐激光双光子激发钠分子获得了紫区430.0nm附近的扩散带受激辐射以及360.0nm附近的扩散带受激辐射;对于锂分子,以双光子共振激发锂原子4S能级,产生蓝区扩散带受激辐射,以紫外单光子激发锂分子态或光-光双共振激发…  相似文献   

4.
曹怀满  侯玉琦  赵建章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12):20201068-1-20201068-8
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是一种新型光子上转换技术,具有使用连续波光源激发、上转换波长灵活可调和上转换量子效率高等优点。在该上转换过程中,三重态光敏剂吸收激发光、发生系间窜越并作为三重态能量给体,通过三重态能量转移过程,敏化能量受体,处于三重态的受体分子发生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产生能发生高效荧光过程的单重激发态(即上转换发光),从而将低能量的光子转换为高能量的光子,这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或光催化的效率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实验中需要选用合适的激光器激发上转换体系产生上转换发光,并研究其具体光物理过程。如选用连续波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L)作为光源,激发光敏剂/受体体系进行上转换实验,可方便地研究激光功率密度对上转换发光效率的影响。此外,为了研究上转换发光的动力学过程,使用光学参量振荡器(OPO)可调谐纳秒脉冲激光器激发上转换体系,可以研究光敏剂的三重态寿命、分子间能量转移以及三重态–三重态湮灭等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文中介绍了在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实验中连续波和脉冲激光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德  董正泓  王祖赓 《中国激光》1992,19(4):257-262
用一台氮分子激光器同时泵浦两台染料激光器,以两步激发的方式,分别将稀土镱原子激发至高位单重态和三重态.由此获得了一系列范围从红外到紫外的受激辐射信号。这些受激辐射分别来自单重态的跃迁、三重态间的跃迁以及单-三重态间的辐射跃迁。文章对这些受激辐射的产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此外还测定了单重态和单-三重态间的吸收系数之比以及能级间的碰撞转移几率之比。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钠原子在有惰性气体氩原子参与的Energy pooling碰撞过程。观察到了由此而产生的分子三重态和原子高位态的紫区受激辐射。实验结果表明 ,原子高位态的这种布居过程中角动量也起了一定作用。利用瞬时速率方程拟合了实验结果 ,得到了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蒽在甲苯溶液和PMMA薄膜及晶体中的瞬态吸收过程,发现当激发波长375 nm处的吸收度为0.7时,溶液中蒽的三重态最大吸收信号强度为其在PMMA中的5倍,而在高吸收度的晶体中,三重态吸收较低。通过建立模型分析,PMMA中的蒽分子存在光场诱导下偶极矩的宏观统计极化,导致宏观极化偶极矩的降低,而处于甲苯溶液中的蒽分子则易被光场所极化,产生较大的极化偶极矩,这是引起三重态吸收信号差异的原因。在晶体状态下,S1能级发生分裂,低于T2能级,S1-T1能量差较大,系间窜越失效,抑制了三重态吸收。以上结果解释了蒽分子在不同状态下三重态最大吸收信号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方面,本文从分子能级自旋-轨道耦合原理出发,首次提出了寻求从基态出发的许可跃迁X~1∑_g~+→A~1∑_u~+与具有相同转动量子数J值时的禁戒跃迁又X~1∑_g~+→b~3∏_u为等频谱线的方法,去寻求里德堡三重态等频双光子有效激发时起中间增强作用的单重-三重态混合能级,并用计算机对所有泛频谱带进行了数值计算。在实验方面,用窄带脉冲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及四端不锈钢热管炉样品池,分别以430nm和360nm荧光波段记录钠蒸气约400℃时双光  相似文献   

9.
氮分子在紫外光谱区的激光作用。发生于三重态能级第二正带系统之间的跃迁(C~→B~3g)。在这类激光器中,上、下能级的激发。主要是(?)电子与基志氮分子直接碰撞实现的。从基志到各三重态能级的激发几(?).与碰撞电子的能量有关。当电子具有某一恰当的能量时,某一能级的激发几乎达到最大。在其它或大或小的电子触量值之下。该能级的激发几乎都将减小。这种激发几乎也可用有效激发截面来表示。D.C.Cartwryght对氮分子六个三重态能级的有效激发截面与电子  相似文献   

10.
在分子光谱和量子化学领域中,Na_2分子的结构和光谱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对于Na_2单重态的激光光谱研究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结果。相比之下,Na_2三重态的研究则困难得多,因为从其基态(?)到三重态的跃迁是偶极禁戒的。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找到了直接研究三重态的途径,这就是通过(?)微扰能级观察三重态。  相似文献   

11.
HPD等光敏化剂可以有选择地潴留在肿瘤内,激光诱导出的特征光谱可用于肿瘤的光动力诊断。当用一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光敏物质分子时,它可以从基态跃迁激发单态,通过系际交叉过渡到激发三重态。处于三重态的光敏化剂分子通过能量转移,使三重态的氧变成对肿瘤细胞具有毒化作用的单态氧,从而实现了肿瘤的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光动力诊断和光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PD等光敏化剂可以有选择地潴留在肿瘤内,激光导出的特征光谱可用于肿瘤的光动力诊断,当用一定波和的激光照射光谱物质分子时,它可以从基态跃迁激发单态跃迁 通过系际交叉过渡到激发三重态,处于三重态的光敏化剂分子通过转移,使三重态的氧变成对肿瘤细胞具有毒化作用的单态氧,从而实现了肿瘤的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13.
激光可以激发具有光活性的化学反应。激光对光卟啉(HPD)分子生成单线态氧的研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人血经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后,即得到一种血卟啉衍生物——光卟啉(HPD)。 HPD具有强烈的亲癌性。如用适当波长激光照射,而被HPD吸收后便跃迁到激发三重态。但HPD三重态寿命较长,并经历几个惰性化过程。该  相似文献   

14.
用Ar~+激光器514.5nm激光线激发NaK分子,在590—710nm范围获得d~3∏→a~3∑~+跃迁三重态荧光谱。实验结果表明:D~1∏态与d~3∏态间相互微扰以及D~1∏态到d~3∏态的碰撞诱导转移是引起d~3∏→a~3∑~+跃迁增强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由Na_2-Na系统中不等频两步混合共振四波混频这一特殊过程产生紫外宽范围(319.2nm—354.2nm)可调谐相干辐射的新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用一YAG激光泵浦的脉冲染料激光激发钠分子,在激发波长550—670nm范围内,钠分子总能共振吸收入射光(设频率为ω_1)而跃迁到A~1∑_u~+态或B~1∏_u态,通过受激发分子与基态原子的碰转能量转移过程,分子的激发态能量可转移给原子而使钠原子3P_(1/2,3/2)态获得布居。将由同一YAG激光泵浦的染料激光调谐到3P_(1/2)→4D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时间分辨差分吸收法测量叶绿素α二聚体激发三重态的吸收谱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给出了三重态受主能级T_1(A)和施主能级T_1(D)的吸收极大值和次极大值以及它们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卤素分子的高激发态光谱与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原子、分子物理及光谱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碘分子的高位激发态,尤其是与厂(旬十I+(’P,‘D仅离子组合相关的三组离子对态,多年来一直是激光光谱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其中较低的几个高于对态已经被仔细研究和标识,而对于高位离子对态,由于态与态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其特性了解得并不完善,尚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碘分子各高于对态校间距(典型值几一0.36n叫较基态(R。。0.26urn)大得多,单步激发受到lhanckCondon因于限制,一般很难实现。而采用光学一光学双共振多光子…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丙烯醛在359~365 nm 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对所得的光谱进行了标识。实验发现丙烯醛分子在上述波长范围以外荧光中断。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长波端由于三重态和单重态的系间窜越造成非辐射跃迁,而在短波端则由于是(?)态受到预离解的(?)态微扰。实验得到丙烯醛 A 态的势垒高度为 E_T=1900 cm~(-1)。  相似文献   

19.
运用从H_2喇曼管出射的红外相干辐射,第一步将K_2分子激发到A~1∑_u~+态;第二步再由染料激光将其激发到高位g态的离解限,从而产生光离解受激辐射.  相似文献   

20.
刘莹  兰秀风  高淑梅  沈中华  陆建  倪晓武 《激光技术》2003,27(6):538-540,562
从理论上对紫外光激励乙酸产生荧光及荧光猝灭机理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乙酸溶液在253.7nm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出明显的荧光,而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产生了荧光猝灭的现象.分析认为,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动态猝灭过程-由最低激发单重态(n,π)转入三重态(π,π)所致,并对淬灭常数进行了计算.研究乙酸本体荧光特性及荧光猝灭机理可为其作为猝灭剂、溶剂、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时其它分子荧光光谱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