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河床下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枯水期低潮位逐年降低,导致一些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一期工程能正常取水,对河床下切造成黄大仙取水口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唐造造  江洧  侯玉 《人民长江》2007,38(8):136-138
东江下游河床严重下切,引发沿江供水、堤防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河床下切引起的各种问题,必须探究东江下游河床下切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建立了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网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对河床下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然冲淤、3大水库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狮子洋航道浚深等因素都不足以导致东江下游河床严重下切,河道采砂才是造成近年东江下游河床下切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于河床下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枯水期低潮位逐年降低,导致一些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一期工程能正常取水,对河床下切造成黄大仙取水口的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袁菲  何用  许劼婧 《泥沙研究》2022,47(1):59-64
对珠江三角洲近期的地形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显示:20世纪80-90年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三角洲河道由泥沙淤积转变为持续冲刷下切,其中北江、东江下切幅度相对较大.本世纪以来,三角洲河床继续下切,且由于西江采砂行为加剧,西江下切幅度大于北江及东江.1999-2014年,西江、北江、东江主干河道的下切幅度分别为2.54 ...  相似文献   

5.
东江中下游河道近期洪水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30年来东江大规模人工采砂导致的河床下切现象,对最新水文、地形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重点阐明近期东江河床变化和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变化,构建东江中下游整体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东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现状洪潮水面线变化,为东江中下游防洪减灾、河道整治和人类活动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江河道无序采沙严重,引起东江河床日益下切,使上游河段水位下降,特别是引起枢纽下游水位-流量的关系发生变化;由于剑潭水利枢纽下游河床下切日益严重,引起水位下降和潮流、潮汐界及咸潮上溯等问题,严重影响东莞、广州、深圳市的供水,并且由于下游主河道经常变动,局部河段水深不足,枯水期大吨位船舶无法正常通行,被迫减载运行,无法达到航运设计标准。利用二维水沙模型研究了下游河段挖沙产生上游河段溯源冲刷变形引起的上游河段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情况,并预测剑潭水利枢纽建成后枢纽下游水位-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拦河闸由左、右汉泄洪闸组成。近年来,由于闸址段河道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影响了枢纽工程拦河闸正常运行。采用现状实测和分析的闸址水位一流量关系,对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拦河闸现状布置进行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拦河闸泄洪运行的流态、水力特性等,为工程安全运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 概述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从广东省东江取水供给香港、深圳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东江站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第一级抽水站。第三期扩建于1994年竣工运行,设计抽水流量55.0m3/s,为无坝引水,运行时进水口外江水位不能低于高程1.1m。近年来由于东江中下游大量取沙和其他原因使得东江水位下游河段河床严重下切,河床高程下降(1994年比1998年东江站取水口上下游10km范围内河床普遍下降2~5m,最大12m),造成枯水期同级流量水位逐年降低,东江抽水站进水口外江水位逼近运行水位下限,严重影响三期抽水站运行,制约了对深港两地供水,同流量水位逐年…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因河床下切、水位降低,咸水和污水上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近期规划在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建设水闸枢纽和截污工程,重点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远期规划建设"西水东调"工程,重点解决资源性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海漫损毁发生在施工期.该文根据河床下切前后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消能分析计算,分析施工期海漫损毁原因,并提出应急除险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汾河断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汾河的古代历史谈起,阐述了汾河历史上曾经水量盈高,30年代起,汾 了定量观测资料。从掌握的实测资料看,汾河最早出现断流的时间为1958年,但没有出现过全河性的断流,断流最严重的河段在中游的义堂水站,1958-1994年37a中,该站有29a发生过断流现象。汾河断流除使沿河取用水陷入困境外,给水环境、防汛也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直河段长度公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弯道环流理论,将环流强度衰减到0.1%作为判断上游弯道工程送溜作用消失的标准,根据环流表面流速沿程衰减公式计算出上下游相邻对应弯道工程之间的直河段长度。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整治流量下弯道工程下游的直河段长度相当于整治河宽的1.2倍,明显小于目前许多河段治导线的直河段长度,只有通过工程措施改变上述状况,才能有效控制河势。  相似文献   

13.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洛河水沙、黄河小北干流淤积分布、两河水沙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道后北洛河水沙对黄渭洛河汇流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后,一般情况下对黄渭洛河汇流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6.
对窟野河河流各级阶地基座顶面高差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级阶地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幅度变化在沿河方向上分段具有开口向下,对称轴铅直的二次抛物线特性,其性质、幅度和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各次抬升幅度的区域差别随时间呈阻尼式减小。同时,新构造运动的区域差异与流域现代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异基本吻合,即抬升幅度大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亦大。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干河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给沿河两岸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河道行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本文通过对桑干河逆州段河道特征及水文进行分析研究,为将来进行系统的河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山西省治河历程和经验,就如何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河道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即:推动和促进工程建设与依法治水协调发展;建立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统筹规划,全面推动河道工作向法制化转轨;抓好水政监察队伍的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台湾近年河川管理观念已转变为要求提升河川之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及环境生态之永续发展,将加强河川环境管理列为重要措施。依据台湾河川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管理机关依据河川治理计划,并参考所辖河川水土资源、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河川沿岸土地发展及其相关情况,制订河川环境管理计划。通过评估现今台湾头前溪干流使用行为与管理作为,朝维护水流正常功能、确保水资源永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及促进河川区域内土地整合使用等目标迈进。针对头前溪固有特色及当地民众需求,据以完成河川环境管理规划,再依河川治理计划及施政方针制订河川环境管理计划,从事有计划的河川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