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住宅产业》2007,(9):20-20
本刊讯2007年是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五年,也是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二十五周年和《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旨在向全社会宣传  相似文献   

2.
行业动态     
《中国园林》2007,23(9):95-95
中国风景名胜区25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农展馆举行2007年9月1—3日,建设部组织的"锦绣中华——中国风景名胜区25周年综合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报告绿皮书》研讨会"也将同期举行。全国187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利用文字、图片、实物、模型、纪念品、影像、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展  相似文献   

3.
2012年12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美丽风景"——纪念风景名胜区制度30周年暨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风景和遗产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旨在纪念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30周年暨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以"美丽中国美丽风景"为主题,国内风景名胜区资深专家、学者、各地相关部门领导、业内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相关企业代表、在校师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7年是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二十五周年和《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建设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于2003年在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开展了综合整治工作,2007年也是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验收年,建设部领导多次指出:验收不上的,先黄牌警告,然后红牌罚下。对这18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言,今年的验收无疑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是交出完美的答卷还是被黄牌警告最后被红牌罚下?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二十五周年和《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建设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于2003年在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开展了综合整治工作,2007年也是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验收年,建设部领导多次指出:验收不上的,先黄牌警告,然后红牌罚下。对这18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言,今年的验收无疑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是交出完美的答卷还是被黄牌警告最后被红牌罚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主要载体和申报项目来源,在中国保护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当于国外的国家公园。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景名胜区申报设立的过程,介绍了当前管理的现状,并对公众和业内人士在风景名胜区申报过程中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重点对当前风景名胜区设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规范风景名胜区设立的建议,通过有效完善风景名胜区的设立工作,逐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5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新闻发布会暨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命名授牌会。公布的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名单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等17处.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陕西省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名列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名单。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等10处被授予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  相似文献   

8.
187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30个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单位的风景名胜区齐聚一堂,足不出户就可以饱览中华山水文明、品味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结晶,有这可能吗? 2007年9月1日,"中国风景名胜区25周年综合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隆重开幕,超过5万大众现场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神奇,再一次感受到了漫漫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更多的人们则通过新闻媒体分享了他们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187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30个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单位的风景名胜区齐聚一堂,足不出户就可以饱览中华山水文明、品味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结晶,有这可能吗?2007年9月1日.“中国风景名胜区25周年综合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隆重开幕,超过5万大众现场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神奇,再一次感受到了漫漫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更多的人们则通过新闻媒体分享了他们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2月4日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京举办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新闻发布会",旨在宣传风景名胜区重要价值、作用和意义,扩大我国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高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意识。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宣传信息处处长毕建玲主持,总规划师唐凯公布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全面介绍我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成就。城市建设司副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副  相似文献   

11.
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十周年座谈会。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在此,我首先代表建设部向各位领导和关心、支持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和规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璀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风景资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国家遗产保护地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上等同于海外的国家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地域面积广大,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建立、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4个发展阶段,国家三大遗产保护地体系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法定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的10个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公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一项保护国家遗产、复兴中华文明、展示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1982年中国确立风景名胜区制度时,为了体现中国特色而将其名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其徽志上的英文名字就是中国国家公园。30多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得到了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基础是总体评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中国国家公园)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严格按照世界国家公园的科学标准,结合中国特点,以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基础的核心,进行实地考察评价,合格者列入国家公园名录,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同时将其他合格的各类国家级保护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安超 《中国园林》2015,(2):28-31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引导的开发行为,加大了对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导致一些风景名胜、自然文化遗产等资源被企业占有和破坏,因此,亟待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制度,规范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行为。简要介绍了中国风景名胜区转让经营的现状,重点对当前风景名胜区转让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系统整理了美国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规范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行为,探讨建立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制度,加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监管力度等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整性保护。以浙江省57个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人文景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到浙江省域空间,总结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和特、一、二级3级人文景源数量的占比特征,以及不同人文景源占比的风景名胜区在浙江省域空间的分布规律,提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占比与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平原湖泊、政治文化中心、山水游赏活动、宗教活动、军事要隘等因素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江  邓武功  于涵  张丹妮 《中国园林》2021,37(3):118-123
以中国近40年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全国9批共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风景名胜区以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为根本,以"自然和人文交融"为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数量上东多南少,面积上西阔东疏,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有重要的空间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了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布局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九华山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胜,是中国名山圣地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前,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寺院传统风貌和文化氛围保护不力、高品质风景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以及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寺院建筑的保护与整治、风景游赏空间布局优化、社区分区管控和产业引导等作为研究重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未来的保护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也为我国其他名山圣地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友国 《中国园林》2005,21(11):27-30
从辨析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出发,说明其性质的复杂化,揭示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从3个方面论述了管理制度安排失当与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冲突.认为风景名胜区与一般的经济资源不同,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制度的优劣势,取长补短,从而设计一套综合的制度来保护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9.
信息     
《中国园林》2005,21(10):79-80
景区经营权转让4条底线不能破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9月22日在合肥举行的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暨风景名胜区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表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方式中,有4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不能有任何削弱,更不能做任何的转移,风景名胜区不能交给企业管理;绝不能在核心景区推行任何实质性的经营权转让;对已经开发、成熟的景点以及其他重要的景点,不允许转让其经营权;风景名胜区的大门票不能让公司垄断,或者捆绑上市。园林城市与和谐社会高层论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中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风景名胜区逐渐成为旅游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风景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解说则是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其中制定解说目标就任何解说系统构建而言都是成功的关键。鉴于此,在阐明自然景观属性和风景名胜区解说目标本质前提下,依据体验理论谱系探查游憩者最优生态体验塑造机制,有所创新地提出风景名胜区解说目标维度,并将其关联予以解构,旨在推动旅游解说在风景名胜区生态管理有序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