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减压渣油焦化(DC)、减压渣油脱硫(VRDS)、常压渣油脱硫(ARDS)、深脱沥青(SDA1)、浅脱沥青(SDA2)5种加工方案与炼油厂产品收率的关系,同时对不同产品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渣油加工5种路线的经济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以渣油VRDS和ARDS加氢脱硫方案为较佳,其次为SDA-2方案,焦化方案最差(尽管其装置投资较低)。  相似文献   

2.
高硫含量原油加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硫含量原油加工路线的实质,主要是指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的加工方案。渣油加工有脱碳工艺、加氢工艺及沥青气化工艺。作者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重点介绍及推荐了沥青生产、减粘、延迟焦化、渣油加氢脱硫、溶剂脱沥青、沥青造气等渣油加工工艺,以及选择加氢裂化工艺的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重油和渣油加工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加工重油和渣油,以提高轻质油品收率是解决国内炼油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文中阐述了延迟焦化及加氢处理在重油和渣油加工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加氢处理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溶剂脱沥青可以作为延迟焦化及悬浮床加氢的重要组合工艺,利用超临界流体制备高附加值石化产品的SFEF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海石油某石化公司加工海洋原油生产的减压渣油性质,对其加工路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新建溶剂脱沥青装置后,可形成溶剂脱沥青-催化裂解-蜡油加氢处理-焦化组合工艺渣油加工路线,有益于优化产品结构和降低税务风险;生产出的脱沥青油,可以有效地拓宽催化裂解装置原料的来源,实现减压渣油资源的增值;生产出的脱油沥青,可用于调和生产高等级道路沥青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高油价时代渣油加工工艺路线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减压渣油采用延迟焦化工艺加工的优缺点,提出走向后石油时代,石油价格越来越高,渣油加工不宜采用焦化路线;渣油中重金属含量比较低时,可选择渣油加氢处理工艺;渣油中重金属含量比较高时,应采用溶剂脱沥青-沥青气化-F-T合成工艺路线加工,轻质油收率高,加工流程相对简单,是比较经济合理的渣油加工路线。  相似文献   

6.
在35~100USD/bbl(1bbl≈159L)国际油价下,针对阿曼原油和沙中原油典型的重油加工工艺路线,如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和延迟焦化工艺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当国际原油价格大于35USD/bbl时,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经济效益优于延迟焦化工艺,当国际原油价格小于42USD/bbl时,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经济效益优于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当国际原油价格小于55USD/bbl时,对于氢源不足,延迟焦化装置原料具有进一步劣质化潜力的炼油企业,可考虑采用溶剂脱沥青组合技术实施技术改造,以提升经济效益与提高对加工原油的适应性。溶剂脱沥青装置脱沥青油收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对于加工原油硫含量较低的企业,可考虑脱沥青油不经过加氢直接去催化裂化装置加工。  相似文献   

7.
对全球现有委内瑞拉超重油改质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委内瑞拉超重油的典型性质,提出了掺轻油、减压渣油焦化/馏分油加氢处理、常压渣油焦化/馏分油加氢处理、延迟焦化/中压加氢裂化/馏分油加氢处理等改质方案,并基于对这些改质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指出以延迟焦化/中压加氢裂化/馏分油加氢处理方案作为推荐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美国UOP公司渣油深度加工组合工艺1994年4月,UOP公司介绍了渣油溶剂脱沥青(Demex)、延迟焦化(Coker)和重油脱硫(RCD)3条渣油加工技术,以此3条工艺为基础又组合了7种工艺流程进行比较。1.渣油溶剂脱沥青(脱金属)Demex采用正了...  相似文献   

9.
减压渣油加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延迟焦化技术是应用最广的减压渣油加工技术之一。采用溶剂脱沥青工艺处理减压渣油,其液体收率较高。介绍了国内外减压渣油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延迟焦化与溶剂脱沥青相结合的工艺路线,以取得更高的液体收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范围内增产的石油将主要是重质原油及重质合成油,炼油企业正面临着原料重质化和劣质化、产品轻质化和清洁化、炼制过程清洁化和低碳化的压力,需要尽快提升重油转化加工水平,提升重油轻质化的转化效率。以脱碳、加氢两种石油炼制技术路线为核心,分析了减黏裂化、溶剂脱沥青、延迟焦化、渣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等各种技术的现状及技术进展,并评价了影响渣油加工工艺选择的技术经济因素。延迟焦化技术将依然是渣油加工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其经济性和环境表现略差;沸腾床、浆态床加氢技术将在渣油加工技术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原料适应性和转化深度、催化剂寿命和消耗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渣油加工组合工艺因能充分发挥各种渣油加工技术的组合优势,在实际生产中应优先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以辽河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C5为溶剂,在压力4.0~7.0 MPa、剂油质量比4:1及温度160/180 ℃的条件下进行深度溶剂脱沥青试验,残炭降低率50%左右,90%以上的沥青质得到脱除,并富集到脱油沥青中。采用溶剂脱沥青-脱沥青油催化裂化-沥青残渣焦化组合工艺加工辽河减压渣油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溶剂脱沥青压力的提高,脱沥青油的收率增加,压力为7.0 MPa时,总脱沥青油收率达到74.22%,沥青残渣收率明显降低;轻、重脱沥青油催化裂化的平均液化气+轻油收率分别为25.74%及12.72%,沥青残渣焦化的液化气+轻油收率均值为7.17%。采用组合工艺技术,辽河减压渣油的液化气+轻油收率较减压渣油直接焦化提高了4.06 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减压渣油溶剂脱沥青-焦化总液体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溶剂脱沥青过程,得到了不同m(H)/m(C)的脱油沥青,利用重油热加工精确评价装置,对4种焦化原料进行焦化行为研究,研究不同W/(H)/m(C)的沥青的焦化行为和产品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焦化原料W/(H)/m(C)的增加,瓦斯气收率变化不大,馏出油收率明显增加,残渣油收率明显降低,m(H)/m(C)每增加1个百分点,馏出油收率增加10个百分点,残渣油收率降低10个百分点;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含量能够显著影响液体油品的收率。对于溶剂脱沥青一焦化组合工艺,在溶剂脱沥青过程中,提高脱沥青油的抽出率,组合工艺的总液体油品收率就会增加,在可实现的范围内,脱沥青油抽出率每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则总的液体油品收率增加5个百分点左右;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实验所用渣油焦化转化率的数学归纳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塔河原油高硫、高酸、高残炭、高沥青质、高金属以及低轻馏分油收率等特点,对塔河原油常压闪蒸-溶剂脱沥青与常压蒸馏-延迟焦化两种组合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压闪蒸-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的总液体收率为78.77%,比常压蒸馏-延迟焦化组合工艺的总液体收率(69.30%)提高9.47百分点,可为催化裂化或加氢处理提供较高比例的优质原料。闪蒸-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操作温度较低,可减缓常减压蒸馏等装置的石油酸腐蚀问题。从提高塔河原油液体收率、改善油品性质和缓解腐蚀等方面考虑,常压闪蒸-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种不同的减压渣油,对比分析了减压渣油直接焦化与溶剂脱沥青-焦化联合工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脱沥青-焦化联合工艺,可以提高减压渣油的综合液收,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焦化联合工艺相对于直接焦化工艺液收提高9.61百分点;减压渣油丁烷脱沥青-焦化联合工艺相对于直接焦化工艺液收提高14.28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含硫原油加工过程中的硫转化规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论述了国内外十几种典型含硫原油及其馏分和渣油的硫含量和类型硫分布。含硫原油中约90%的硫都将进入二次加工的各工艺装置中。对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延迟焦化、溶剂脱沥青和催化裂化等主要加工过程的硫分布进行了衡算。从石油化学角度对上述加工工艺中原料油和产品之间的含硫化合物类型及其转化规律进行了剖析,发现影响加工过程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的类型硫分布、原料转化深度和催化剂及其载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几年世界和中国延迟焦化装置总加工能力的快速增长情况,说明在世界上延迟焦化工艺仍是主要重油加工工艺,在中国延迟焦化装置加工减压渣油的量已超过催化裂化装置,成为重油加工的主要工艺装置。从装置大型化和运行水平方面总结了中国延迟焦化工艺技术的进展情况。指出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现有装置加工能力,提高延迟焦化装置的工艺技术水平,以进一步发挥延迟焦化装置在重油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工艺路线经济技术评价模型系统的基础上,对沙特轻质、沙特重质原油各50%的混合原油进行提高轻质油收率加工方案的研究。对渣油脱碳型、渣油加氢型、渣油脱碳-渣油加氢组合型工艺13个不同加工方案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轻质油收率由高到低的加工方案为:渣油加氢型方案≈渣油脱碳-渣油加氢组合型方案>渣油脱碳型方案;在高油价条件下,经济效益由高到低的加工方案为:渣油加氢型方案>渣油脱碳-渣油加氢组合型方案>渣油脱碳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