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以周礼为规范、隋唐以来的服制为参考,形成了威严、正统而典雅的服饰风格。清代以明服制为蓝本,满族习俗为表征,最终却走向了满汉融合,是我国服饰史上最为多姿多彩、风格清新的时期。明清两代服饰之间存在着承前继后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明清两代服饰文化进行分析、比较,拟清明清服饰文化发展的内因外缘及客观环境,为多视角品味传统服饰审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明清祖容像近年来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其绘画技法、艺术风格的研究成果已较为完善,然而对于明清祖容像服饰文化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研究对象多为宫廷御容像。文章以明清女性祖容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从明清祖容像发展脉络、服饰组合方式与统计、祖容像与政治经济文化、祖容像服饰单品的特征等几个方面着手,总结了明清两代祖容像发展脉络,分析了明清祖容像服装样式的嬗变原因,探寻明清祖容像服装样式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以期更好地承传明清祖容像中的服饰文化,为明清两代服装样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3.
廖江波  杨小明 《丝绸》2016,(4):72-77
中国社会礼法体制的变迁,能从服饰面料中管窥其端倪。葛麻织成的布与蚕丝织成的帛,是古代服饰的两种主要纺织面料。基于布与帛对比的视角,通过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考察葛麻纺织的面料特征,考辨其在服饰形制中的角色定位,进而来揭示布衣服饰文化的内涵与延伸。研究表明,布衣作为服饰面料和礼乐精神的二元文化根基,其建立在以葛麻质地为物质前提、以服制为礼制载体的基础之上。布衣指代的演变,伴随着纺织科研和人文语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但服饰文化却因历史朝代的变迁,流失得相当严重。满族入关带给人们思想、文化、服制等方面的巨大冲击,导致了汉族服饰日渐消亡,现代中国的民族婚礼服更多的是满族服饰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服饰文化,有助于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章以传统文化服饰中的民族历史、非遗文化、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路径,即挖掘服饰历史特色、开展非遗服饰体验、开展服饰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观念,在学习中贯穿工匠精神理念,从而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满族入关后,为了在思想和形式上更好地完成统一清初政府实行民族间的服制折中政策,促成独具满汉交融风格的双轨形式。服饰风格既体现出清政府的服制方针又体现了汉族人民的穿着习惯和亡国之思。满汉服饰既各自有本民族特色,又互相融合,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服饰风俗与样式的多变,奠定了1840年以前我国汉族服饰的社会、生活与习俗等方面多元与融合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清代服饰的审美风尚也呈现出由俭入奢的变化。在纺织品日益昂贵和奢华的同时以从事纺织业为主的家庭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每一个民族的宝藏就是其独有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着吃、穿、住、用、行等方面长期形成的风俗现象。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拥有长久历史的种族,有关服饰的文化历史更是源远流长。从夏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束发右衽,到汉初时期的冠服制度,再到唐代的袍衫为主……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可谓丰富多彩,亦繁复庞杂。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分类、整理,有利于梳理和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能清晰地了解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丝绸》2015,(12)
针对明清帝王丝绸服饰的纹样,采用比较研究法,从纹样的造型、类型、构图、色彩及工艺等几个方面,对其纹样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揭示明清帝王服饰纹样各自拥有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明清帝王服饰制度在传统汉族帝王服饰制度文化的基础上,纹样的造型、构图、色彩及工艺表现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显示出中国传统帝王服饰文化制度的发展性和延续性。这一研究成果有力地说明了清帝王丝绸服饰的共同性及差异性,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两个不同时期帝王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和异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明代女性服饰逐渐成为国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文章以明代服饰的论著与专题性成果两个研究板块为主线,通过对相关书籍与研究文献的收集、分类与分析,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设计学与民俗学等多角度出发,以造型、纹样、色彩、风格等特点为表征,以文化背景、历史沿革、生活习俗、审美心理为关联点,对明代服饰、女性服饰、服饰文化与女性形象等方面展开介绍,归纳概括了明代女性服饰研究的现状、学术收获并研究了其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美式新古着     
美式经典风格对近代的时装设计影响深远,不说美、英的时尚品牌,就连大部分日本品牌都打着美式传统风格定位的旗号重新包装古着服饰,延续上一代的流行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1.
徐迅 《丝绸》1998,(6):40-42
20世纪西方时装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广泛接受东方服饰风格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东西方在服饰及穿着观念上也趋于认同和一致,倾向于自然、简洁与合乎人体健康的服装。东西方服饰文化的精华,将为时代所共同拥有。文章通过对20世纪时装发展规律的揭示,探讨了世纪末服饰文化趋同一致的国际潮流趋向的共性和相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礼教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齐鲁服饰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亓延  范雪荣  崔荣荣 《纺织学报》2010,31(3):104-110
 礼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政治理念和社会秩序的建构。传统服饰受礼教文化的制约明显,使得传统着装成为区分等级、地位和身份的标志。通过对近代齐鲁民间服饰着装中等级观念、审美意识以及情感诠释3个方面的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及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传世实物的分析,阐述了礼教文化影响下的近代齐鲁服饰文化是一个由“顺受”至“逆反”发生流变的过程。在对“顺受”与“逆反”各自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近代齐鲁服饰文化之所以产生由“顺受”至“逆反”流变的原因是社会形态的改变与历史的变革,政府《服制通令》的颁布及西式教育的推广。这对进一步研究儒家文化、中国服饰文化和齐鲁民俗文化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实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陶辉 《四川丝绸》2003,(4):38-39
唐代是历史上妇女服饰最为开放与自由的一个时期,也是服装与装饰最具特色的一个时期。她不仅传承了传统的袍衫服制,同时在不断的文化交融中又进行了新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化的大唐服饰文化艺术。这棵服饰艺苑中的奇葩所绽放出的奇光异彩不仅令世人羡艳,而孕育它的“肥沃土壤”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1.服饰风格的多样性1.1继承与发展衫子是唐代妇女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衫子形制与袍服极为相近,都是对传统深衣的继承与发展,它的特点为:(1)衣袖垂直宽大无祛;(2)采用对襟式;(3)无衬里。唐代妇女流行穿薄罗衫子,这些薄罗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着装也是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缩影.蜀地环境造就了蜀人特殊的心态和文化环境,结合成都博物馆馆藏对蜀地陶俑极其陶俑服饰作简要探讨,以不同时期蜀地陶俑服饰为载体,分析陶俑所代表的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服饰风格成因,以期为古代蜀地服饰发展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珊 《广西纺织科技》2011,(4):119-122,133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服饰文化更是别具特色。前人针对唐代服饰文化历史、款式风格、色彩流行、纹样图案的研究较多,而针对其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分析较少,而且也不甚精确。针对上述情况,立足于考古学及服装史学基础之上,以敦煌石窟壁画中唐代供养人服饰为依托,参考唐代资料性文献以及现当代有关唐代服饰的成果性文献的阅读,归纳总结唐代女子常服体制及特点,尝试从服装结构设计理论的角度来解析敦煌石窟壁画唐代女供养人服饰。  相似文献   

16.
邢瑞洁 《西部皮革》2023,(24):90-92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朝代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核下具有不同的服饰表现。文章以宋代服饰文化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宋代文献资料的整理,梳理宋代服饰发展的背景、服饰制度的特点。研究认为,宋代的服饰文化既能看到中国传统服饰一脉相承的特征,又能看到不同条件下诞生出的时代特征,这对观察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标志符号,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贵州毛南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毛南族服饰文化体系。贵州毛南族服饰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体现了贵州毛南族群众自身的文化传统,是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赵丽丽 《广西轻工业》2010,26(8):133-134
服饰文化是以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的文化素质为基石,是以巨大的历史背景为支撑的。不同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程度、经济文化类型、风俗习惯、审美情绪,构成各个民族及民族内部各支系服饰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变成现在服装上则表现出来的款式的丰富、色彩的绚丽、图案的精美、技艺的精湛、配饰的多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历代女子服饰,唐代女子服饰无疑是最亮眼的一朵瑰丽之花.唐代女性在其政治开明、国富民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服装追新求异,诞生了无数女性形象,是女子服饰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为后人设计唐代风格服饰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本文从分析唐代女性服饰的典型特征、服装样式和审美入手,以影视剧中的经典唐代女子形象为案例,分析影视...  相似文献   

20.
吴欣 《丝绸》2007,(11):50-52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审美心理,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服饰文化心态。文章以魏晋南北朝和两宋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意识上的差异对服饰文化的不同影响,来阐述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