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东方精神和本体语言的探求是当代漆画发展的契机。文化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在吸收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吸收西方的文化艺术,一方面则强调民族精神,民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漆材料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怎样用原始本体语言来表现深度人生和当下人的生命状态,怎样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的作品是当代漆画创作群体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正是这一基础上对当代漆画的精神、语言及发展中的诸问题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陈晶  吴卫 《中国生漆》2023,(4):53-58
探究中国现代漆画之父乔十光的艺术思想,为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提供启示。通过“史”“评”结合的方法并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回顾乔十光的漆画艺术成长轨迹,以“‘画化’装饰: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态”“‘漆化’思维:从漆艺技法到漆画语言”“‘诗化’意境:从装饰表现到写意抽象”三个维度探究其艺术思想。乔十光开拓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的现代漆画道路,将民族性、装饰性与漆画的本体语言相结合,呈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装饰风格绘画样式,开创了民族艺术创新发展的新范式,形成了中国现代漆画表现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漆》2019,(4):32-34
漆画作为当代绘画的一种,"漆"和"画"是它的根本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漆画艺术语言的特殊形式。既有传统材料之美,又有传统工艺之美,同时作为绘画性语言自由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使漆画成为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越南的漆画艺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漆画世界中的佼佼者。其后,历经60多年的发展嬗变,越南漆画享誉国际,对世界各国现代漆画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1986年,越南结合自身实际并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摄取经验开始其"革新开放"。在新的国家发展方针下,越南的漆画艺术事业承载其优良基础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雷圭元(1906-1989)是中国近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家,他在民国时期就与漆艺结缘,他为中国早期漆画的萌生迈出了开创之步,是中国早期漆画的先行者之一。雷圭元青少年时期就具有一定的艺术视野,赴法留学后在杭州、上海等地积极组织一系列的漆画活动,并对漆画艺术进行了有力的推广和传播。了解雷圭元与中国早期漆画有助于把握中国漆画的历史文脉以及现代漆画在中国的展开,同时,对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漆画从传统漆器中脱胎而生,孕变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架上艺术的形式,将传统漆器髹饰工艺转换为现代绘画语言,形态从立体器皿转化为纯艺术,题材从装饰图形转向了审美功能的描绘,功能从器用价值转向了视觉美观,漆画的艺术形态、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语言都产生了重要的转变,成为现代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7.
郭栋 《中国生漆》2019,(3):18-20
漆画的美不同于其他画种,漆质的肌理美感是漆画的材料之美,漆画美学是大漆的意趣及灵魂美。通过对漆材料语言在漆画中的美感特征研究,探索漆材料语言在当代漆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当代漆画的发展新观点与新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当代艺术及语言学的角度观察中国当代漆画,回顾了批评界对当代漆画的观感,阐释了当代漆画何为,倡导了不断试验的先锋姿态。笔者从漆艺的本体语言出发,讨论了髹饰层的三种方式及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9.
重彩漆画     
《中国生漆》2017,(3):45-47
漆画是中国绘画的主源,历史悠久。漆画是穿越科学技术、工艺之后的艺术。本文从漆画色彩的探索与研究、漆画形成的偶然性与唯一性及漆画的特点等方面再现了中华魂漆千古之美。  相似文献   

10.
李志倩 《中国生漆》1990,9(4):0036-0039
<正> 扬州漆画,是扬州漆器工艺的奇葩,因其中心位于扬州而得名,它包括苏北的江都、邗江及临近的南京、上海等地。由于地域关系,在艺术处理上略有差异。古代漆画,仅指色彩单纯、写意的花纹。后因制作中多半以研磨手法显露其艺术效果,固又有“磨漆画”之称。扬州漆画相传在2400多年的战国开始流传,那时漆画单纯于“概括的用色、经济的用笔、传神的描绘”。到了明清大都与“扬州八怪”绘画艺术结合,形成精妙异彩,含蓄高雅的地方风格。至清末后,漆器艺人流入上海等地,为同出一源的扬州漆画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扬州漆画是融传统漆器工艺和现代绘画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漆》2016,(4):74-78
漆画,脱胎于漆器,历史久远,但是真正独立成为现代漆画却是在1984年,因为现代漆画自身的特殊性,从业者大部分为手工艺人,又由于画种比较年轻,缺少理论界的介入,这些都导致它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漆》2016,(3):48-52
肌理是绘画中重要的形式语言,同时也是漆画这一年轻画种独特的表现语言和审美要素。本文通过对漆画肌理的分类,特征及表现形式和作用的分析,希望对漆画肌理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概括现有漆艺技法形成的不同肌理质感的美学特点,并结合作品分析不同肌理在漆画中的运用规律,为漆画创作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漆》2017,(1):1-9
在漆艺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民间力量总是毫不退让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从晋商沃土到河东大地,每一种漆艺的表达方式,都牢牢打上属于各自的烙印,这既是地域选择的必然,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作为山西漆艺与漆画的见证者及参与者,作者在全文回顾了山西传统漆艺与漆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漆》2016,(2):35-40
漆画做为新兴画种,一直没有形成自身稳定的参照体系和评价标准,存在一些对已有图像复制模仿的问题。本文希望从传统漆画中找寻依据,以绘画的最基本单位——线,作为出发点,探索属于漆画独有的形式。文章从线的重要性,线的造型规律和漆画用线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证,并结合漆画界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再通过个人实践探索,梳理和总结线在漆画创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线的自觉运用,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绘画写意性的突破,对漆画的发展成熟将有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汤大友 《中国涂料》2010,25(4):66-68
<正>提起"绘画作品",中国人首先会想到传统的水墨山水、人物花鸟,进而也许会想到西方的油画、素描——一般人恐怕仅及于此。如果不是前几日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乔十光大师的漆画作品展,我至今不敢相信,涂料竟然也可以成为美轮美奂的秀丽画卷。  相似文献   

16.
曹锴  王锐 《中国生漆》2021,(1):29-30,35
本文主要通过观看十三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中,能看出这五年中国漆画整体发展迅速,但广西漆画呈现出滞后的现状.通过对全国漆画发展面貌的分析,探讨广西漆画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7.
漆画是东方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脱胎于传统髹漆装饰工艺的现代漆画,作为绘画艺术一员,有其独立的艺术品质与文化身份,展现出不同的审美内函以及精神质感,当代漆画创作者如何从东方传统美学观念与艺术精神汲取养分、更好地融合现代艺术表现语境?笔耕漆田多年,笔者觅径漆画富含民族特色的表象与内质,索求古法喻象写意应用,以期矫"媚工炫技"时风之弊,归返画艺初心、发挥风格魅力,让这一艺术形式成为承载人文思想、弘扬民族文化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