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为了保证湿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开展湿地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水资源管理等工作,需要科学评价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用。选取典型的多泥沙河流湿地——三门峡库区湿地为研究区域,将水资源利用效用定义为单位水资源量所产生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以2017年为基准年,结合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基于湿地生态环境需水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支撑作用辨识,建立了湿地各类型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服务功能间的耦合关系,评价了三门峡库区湿地水资源利用效用。三门峡库区湿地在景观保护、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平衡维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总需水利用效用为0.47元/m~3;湿地在景观保护和娱乐方面作用显著,景观保护需水和娱乐需水利用效用较高,分别为19.87元/m~3和6.47元/m~3;维持水体自净能力需水利用效用最低,仅为0.01元/m~3。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灌河生态水量缺乏、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不同河段生态功能定位,采用Tennant法、MIKE21二维水质模型和水量平衡法计算灌河最小生态水量、水质需水、景观需水等,采用MIKE21水动力模型动态模拟计算四大家鱼、鳝鱼等的敏感生态需水。经综合分析确定灌河年生态需水量为15 142.5万m~3,月平均生态需水流量为0.9~11.7 m~3/s,进而提出了强化农业节水、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河流生态调度等生态水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基于河道边界条件水动力学与水质相耦合模型,结合伊洛河生态系统特点及功能性需水组成,以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作为协控因子,进一步考虑伊洛河河口黄河鲤繁殖期对水质的要求进行自净需水流量计算。结果表明,伊洛河在现状排污与控制排污条件下,黑石关断面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Ⅳ类的自净需水流量分别为14.00 m~3/s和8.00 m~3/s;满足4—6月基本维持鱼类正常繁育水质要求的自净需水流量为13.62 m~3/s,维持鱼类良好繁育状态下水质要求的自净需水流量为35.80 m~3/s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海峰湿地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喀斯特湿地景观,具有较高的科研、科考价值。近年由于连年干旱,湿地水位逐年下降,为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发生,需要分析确定海峰湿地适宜的生态水位和生态需水量。依据海峰湿地水域、水位实测成果,结合湿地保护区降水、蒸发及鱼类调查资料,采取鱼类生境法和湿地形态法分析了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所需的适宜生态水位和生态需水量。分析结果为,海峰湿地适宜生态水位为1 955.2 m,生态需水年均为0.539 m~3/s,各月生态需水量为0.467~0.597 m~3/s。分析结果可供海峰湿地保护区和类似地区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态用水被严重挤占和鲇鱼山水库拦蓄作用造成的灌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减少及鱼类栖息地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对灌河鲇鱼山水库下游至与史河交汇口90 km长的河段进行生态需水过程研究。分析确定以四大家鱼作为目标物种,计算鱼类生长繁殖所需的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和触发鱼类关键生命活动的高流量脉冲过程。考虑到灌河实际情况,选择利用Tennant法计算生态基流,利用生境模拟法选择水深、流速和氨氮3个生境要素,借助MIKE21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敏感生态需水,根据历史流量资料计算产卵期所需的高流量脉冲特征值。结果显示: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分别为3.4m~3/s和12 m~3/s,产卵期需要1~2次流量大于24 m~3/s且持续3 d以上的高流量脉冲过程。对比历史流量资料和研究结果发现,鲇鱼山水库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过程不满足生态需要,高流量脉冲过程基本可以满足,需要通过生态补源建设和改进鲇鱼山水库调度方式等塑造适宜的生态需水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态需水是生态用水控制和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的基本依据和关键。为了确保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基于GIS技术与水文气象实测数据等,采用Tennant法计算研究区河流生态需水和Penman-Monteith法计算植被生态需水。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河流生态需水量为1 022亿m~3,植被生态需水量为4 668.43亿m~3。研究区1981—2007年年均生态需水量呈下降趋势;水资源二级区中,金沙江石鼓以下生态需水总量最大,为1 349.90亿m~3,乌江生态需水总量最小,为562.73亿m~3。各植被类型需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田(1 564.62亿m~3)、林地(1 460.30亿m~3)、灌丛(1 231.91亿m~3)、草地(397.22亿m~3)、旱地(14.64亿m~3)。研究区植被生态需水主要集中在5—8月,占植被整个生长季全部需水的63.78%,河流生态需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占河流全年总需水量的74.50%。研究结果可为内陆河区域的生态需水量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渭河宝鸡段林家村站和魏家堡站的观测资料,分别采用Tennant改进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代表年法(IGAWDU法)和二元水循环法计算渭河宝鸡段的生态需水,结果表明:①Tennant改进法计算4—6月、7—10月和11月—翌年3月三个时段生态需水最低标准分别是8.8、17.1、6.4 m3/s;②IGAWDU法计算平均年生态需水(IGAWDUM)为22.8 m3/s,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4种典型年的生态需水(IGAWDU-T)分别为28.5、22.9、16.1、10.2m3/s;③二元水循环下的生态需水比例Ea=46.4%,污径比bw=0.29,表明渭河宝鸡段水量和水质均不达标。  相似文献   

8.
生态需水不足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有效保障河流生态需水,构建了基于多水源的河道月尺度生态补水目标优化模型,并以滇池流域的宝象河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宝象河生态需水量为0.37亿m~3/a,以基本生态需水量为主,占比为94.3%,且具有显著的年内变化特征,因此生态补水应当考虑到比年更小的时间尺度;②在无补给和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两种情景下,宝象河无法满足生态需水的水量和水质要求,必须配合外流域调水;③多水源优化后,最优的再生水补给量和调水量分别为0.24亿m~3/a和1.37亿m~3/a,当前再生水补给在部分月份过剩(10月份),不利于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④河流水质达标能够降低98.6%的生态补水,水质是影响生态补水优化配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牛夏  王启优 《人民长江》2016,47(22):21-25
采用Tennant法、近10 a最枯月实测径流量法、90%保证率法、月年保证率法分别计算了疏勒河流域的生态基流;对敏感生态需水(包括河流湿地生态需水、湖泊生态需水、重要水生生物生态需水),采用流域典型区进行计算。疏勒河流域生态需水即为其生态基流与敏感生态需水之和。在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90%的保证率法即为疏勒河流域生态基流比较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河流域生态基流的所需水量为河流90%保证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的23%,河流的湿地生态需水量为6.40亿m~3,湖泊生态需水量为0.14亿m~3,重要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水量为0.23亿m~3。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疏勒河流域的生态需水量为6.77亿m~3。据此确定了疏勒河流域水生态红线和生态特征流量值,可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水生态红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陆伟 《人民珠江》2011,32(3):1-2,49
西江干流是珠江流域内最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分布区和鱼类洄游通道,其敏感生态需水可由控制断面的鱼类繁殖期适宜生态流量来确定。针对西江干流河道实际情况,选取迁江站和梧州站作为控制断面,依据西江鱼类产卵繁殖所需流速,采用生境模拟法估算西江干流迁江站、梧州站断面生态敏感期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1 722 m3/s、5 213 m3/s,敏感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83亿m3、575亿m3,并利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该研究结果为西江干流的鱼类生境保护及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借奥运机遇,朝阳区水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水务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水务规划工作.本文基于目前我区水务工作以及国内外水务工作的思路,贯彻市局提出的"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建设、安全供水、防汛以及节约用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水务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引黄济津应急输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概况2000年10月,为解决天津市饮用水源紧张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引黄济津应急输水工程。该工程从黄河位山闸引水100m3/s,经位山三干渠、穿卫枢纽、位临干渠、清凉江,通过清南连接渠进入南运河,输水至九宣闸供天津市饮用。工程全长384km。工程自2000年10月位山闸开启至2001年2月关闸,黄河位山闸累计供水8.66亿m3,历时112天,天津市九宣闸收水4.0亿m3。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各断面水质均能达到地面水Ⅲ类标准,大部分时段水质都能稳定在Ⅱ类,满足了生活用水要求。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参…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水管理 保障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水安全的形势和特点,保障水安全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安全的工程基础,还必须特别注重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等方面着手,切实强化水管理,为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水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①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水法》的制定(1978--1988)。这一阶段处于多龙治水、水资源管理无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各供水目标将由现在的当地水供水转变为引江水、地下水、地表水多水源供水的格局,因引江水年内年际来水的不均匀性,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引江水的同时,为保证各供水目标的供水保证率,需要研究当地水对引江水进行补偿调节的供水方案.  相似文献   

17.
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诸多。正确理解现代水利的内涵对水利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而得出搞好现代水利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水价改革全面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较“九五”有较大提高,水费的计收、使用管理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特别是末级渠系的水价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增强了水利投融资能力,“十一五”期间,水价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从引滦工程体系建设看科学调水化解水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勤农 《中国水利》2009,(14):19-20
一、20世纪70年代后京津唐秦地区水资源状况 京津唐秦地区是我国首都所在地.又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1965年以来,海河流域从丰水期向枯水期转变.可供水量衰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加上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特别是1970年以后,京津唐秦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