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20年长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20 a 来水资源公报成果,分析了长江流域及二级支流水资源总量、用水总量、用水结构、用水指标、废污水排放和河流湖泊水质变化情况,提出未来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用水总量增幅明显减缓,到2007 年以后,用水总量趋于稳定; 农业用水基本稳定,工业和生活用水增加; 万元GDP 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显著下降,用水效率增加; 废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河流和湖泊水质改善不明显,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该借助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在加强点源治理基础上,更加重视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三条红线”的重要指标,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工作。通过分析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及各水资源二级区用水总量、各行业用水量、用水效率和水平的变化趋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用水定额预测了2020年和2030年长江流域用水需求,分析了各产业用水量变化趋势,提出了长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有关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IPAT模型建立了推求用水总量、GDP年均增长率与单位GDP用水量年均下降率之间关系的水资源效率模型,结合广东实际,按GDP年均增长率8%和9%分别模拟2020年和2030年用水总量并作具体分析。基于广东省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推求广东GDP年均增长率与单位GDP用水量年均下降率之间合适的协调关系,研究认为,只要两者保持一定的互动水平,基本能使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国家考核指标内。但要化解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与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矛盾,唯有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技术改造和节水技术推广,全面强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效率这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三条红线"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是事后末端指标,不利于用水过程的事中控制,且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是负相关关系,如何综合评价两个指标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难点。针对上述问题,引进工程管理中的挣值模型,以经济产值和用水定额构建用水总量的挣值模型。用水总量挣值模型通过经济产值和用水定额的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计算计划用水量、挣值用水量和实际用水量三个关键指标,以逐月累计值实时判断用水过程及未达标原因。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利于用水总量实时监控,能有效区分用水效率与经济产值不同变化对用水总量的综合影响,有机统一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分析云贵两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利用脱钩弹性模型评价了云贵两省2001年-2010年间用水总量与生产总值、农业用水量与农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云贵两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整体较差;其中农业用水脱钩关系最差,两省均有50%的年份为强、弱耦合;两省工业用水脱钩关系分别有30%和20%的年份为强耦合;用水总量脱钩关系相对较好,两省均有70%的年份为强、弱脱钩。经济增长缓慢、用水效率偏低、用水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脱钩关系不佳的主要原因。对比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对于改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间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使两省在"十一五"期间的脱钩关系较"十五"期间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能源和粮食需求持续增加,水资源短缺对其制约日益显现。为更深入地研究水资源、能源和粮食之间的关系,采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测统计并与定额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能源开发利用和粮食生产种植的用水总量和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煤炭开采洗选、火电行业、煤化工行业中的合成氨、炼焦行业的用水量分别占煤炭全生命周期用水量的2.9%~4.4%、90.4%~94.8%、1.5%~2.6%、0.8%~2.7%,煤炭全生命周期用水量合计达506.7亿~531.5亿m~3,占工业用水总量的38.0%~39.8%;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总量的87.7%,实际亩均灌溉用水量394m~3,单位粮食产量的用水量为543.3m~3。研究成果可为水、能源、粮食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省地级行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及近10年甘肃省发布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等相关成果数据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甘肃省近10年用水总量及其结构演变趋势,提出2015、2020、2030年用水结构调整需求研究结论为近10年甘肃省用水总量比较稳定.在120亿~124亿m,之间小幅度振荡波动: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比重较大,且变幅较小;工业、居民生活用水量有所减少:城镇公共、生态用水量有所增加。按照省政府下发的用水总量指标,在未来的水资源供给、管理等工作中,应着重做好增加生活、工业、生态供用水量,减少农业供用水量,从而达到省政府下发的用水总量指标目标.使甘肃省用水分配结构趋于合理,用水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乐 《陕西水利》2022,(1):48-49,52
信阳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分别利用泰尔指数法和变差系数法,对信阳市2011年~2019年人均水资源总量、人均用水总量、人均生活用水量和人均耗水量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信阳市水资源及用水水平的差异变化及演变规律,为信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调配及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水量分配是对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或者可分配的水量向行政区域进行逐级分配,确定行政区域生活、生产可消耗的水量份额或取用水水量份额。为解决好重点江河流域水资源主要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云南省出台了针对流域、区域的2030年水量分配方案(简称“分配方案”)。为加强过程控制,掌握各流域、区域用水情况,需对分配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是分流域、分区域统计现状年: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并与2030年分配量进行对比分析,这就需要根据现有的按行政区统计的用水量数据,折算到江河流域及所涉州(市)级区域上。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中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规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是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剧了水安全形势。选取我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1997—2016年水资源量及用水数据,借助Mann-Kendall法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Kendall倾斜度表征各要素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揭示我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表明:近2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不明显减少趋势,其中北方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明显,南方水资源量减少不明显。我国总用水量显著增加,除农业用水增加不明显外,其他各行业用水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生活用水增加最明显。十大水资源一级区相邻区域水资源总量和总用水量的变化特征表现出相似性,不同地区变化特征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与国际水资源利用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农业节水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结构性缺水,新疆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激增的双重矛盾。一方面根据国家确定的新疆2030年水资源526亿m3的总量控制目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现状用水量590亿m3,超出总量控制目标较多;另一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用水结构极不合理,农业用水量占各业用水总量的95%,用水效率用水效益低;三是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为例,借鉴马斯洛需求理论开展各地级市分层次用水需求识别,构建“省-市”两级用水总量控制指 标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基于充分保障区域用水的刚性需求,引入刚性需水量对传统破产理论准则进行改进。选取 人口-用水总量基尼系数、GDP-用水总量基尼系数、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 GDP 用水量 4 个指标评价用水总量控 制指标分解方案的社会经济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破产理论方法在省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中具有较 高适用性,分解结果符合各地级市未来发展用水趋势,且均能满足各地区发展的刚性用水需求,有效提升了地区 用水公平性与稳定性。具体体现在:与 2020 年实际分解方案相比,吉林省人口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定性、GDP 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定性分别提升了 11.03%、9.97%;大部分地级市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较现状年均有明显提 升。与采用传统破产理论分解方案相比,吉林省人口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定性、GDP 与用水总量匹配程度稳 定性分别提高了 33.77%、18.32%;各地级市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变化更为合理。本研究可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 门开展精细化用水管理提供参考借鉴,同时对于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具有一定的技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水资源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的系统角度,基于反馈回路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设定5种水资源配置方案,模拟预测2012—2030年城市发展指标值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及缺水程度等,根据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化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确定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方案5能扭转水资源与城市化系统恶化趋势,实现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该方案通过调水、节水和调低城市发展速度,在2013年实现缺水程度为0,且第一产业用水比例递减,生态用水比例递增,废污水排放量较小,2030年总产值可达24751.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47∶29.49∶70.04,总人口为467.78万,城镇化率为97%,用水总量为18.54亿m3。提出应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速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水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践中取水许可管理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用水总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但取水许可管理与用水总量控制之间存在时间差,取水许可属于事前管理,用水总量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将事后控制关口前移,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坚持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的原则,探索建立实际用水量与取水许可水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相适应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引入广义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将区域全部用水纳入管理范围,可推动"三条红线"落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用水管理事关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粮食安全。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需要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同时也要防止农业用水大幅下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在对当前农业用水情况分析基础上,提出农业最高用水量控制"红线"和最低用水量控制"蓝线"的农业用水"双线"控制思路,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评估粤港澳大湾区9市用水结构变化和各市间用水公平性,对2004—2019年水资源总量、供水量、用水量、用水量、GDP、常住人口等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区位熵和洛伦兹曲线研究了各市用水结构及其公平性。结果表明:大湾区水资源短缺严重,供水量和用水量下降明显,各市用水结构差别较大,总用水量-水资源量分配不平衡,生产用水量-GDP公平性一般,生活用水量-常住人口公平性良好。评价结果可为继续优化大湾区水资源配置与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1—2012年郑州市水资源变化情况、社会用水变化情况以及废污水排放与河流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郑州市降水量平水年占41.67%,地表水资源量偏枯和枯水年份占83%,地下水资源量低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占5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25%。2社会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明显增加;呈稳步上升趋势,农业用水量明显减少,呈明显下降趋势。社会用水由以农业用水为主导向以工业用水为主导转变,用水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3废污水排放量呈明显增加趋势,主要河流水污染严重,基本达不到水资源功能区要求。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1水资源短缺矛盾尖锐,要开源补水;2废污水处理落后,要治污清源;3地下水开采量大,要减采补水。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年总用水量5548亿m~3,农业用水占64.6%。与2003年相比,全国总用水量增加227亿m~3,其中农业用水增加153亿m~3。经过多年的农业节水建设,农业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迄今为止农业仍旧是用水大户,促进农业节水,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建设节水型社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昌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用水量的不断增长。昌平区2018—2019年用水总量约为2.5亿m~3,较2009年增加近20%,用水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用水量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通过主成分方法对昌平区用水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万元GDP水耗、污水处理量和再生水利用量等指标是影响用水量的主要因素,需要在今后的用水管理中,重点从以上方面入手,优化水源配置,不断强化用水监管,保证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南宁市"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8.69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70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以上,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6%以上。为确保节水工作目标,南宁市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人民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