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氯代异戊烯水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氯代异戊烯原料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以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氯代异戊烯水解时发现,水解产物为异戊烯醇和甲基丁烯醇的混合物,这说明氯代异戊烯在进行取代反应的同时,伴有正碳离子的异构化反应,由此开发了一条全新的由氯代异戊烯生产甲基丁烯醇和异戊烯醇的新的工艺路线。水解反应较理想的工艺条件为:在氯代异戊烯投料量为100 g,原料滴加速率为4 g/min,NaOH用量为38 g,水用量为150 g,反应时间为70-80 min,反应温度为70~80℃和搅拌速率为500 r/min时,水解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选择性则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2.
异戊烯酸甲酯催化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以异戊烯酸和甲醇为原料,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甲醇外循环吸附除水工艺合成异戊烯酸甲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n_0(甲醇):n_0(异戊烯酸)=2.4:1,催化剂用量22 g/mol,反应时间16 h,酯化率达99.57%。  相似文献   

3.
美国STRATCO公司最近完成了戊烯烷基化的研究工作,可以对新建和改造的硫酸烷基化装置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其经济效益比以前报道的好,硫酸耗量低,产品辛烷值高。该工艺的特点是,烷基化装置的进料首先经过分馏分离出环戊烯,并通过选择性加氢脱除进料中的二烯烃,仅将戊烯送入装置最后酸段,在比正常废酸还低的浓度(低于90%)下进行烷基化反应。烷基化油可增产25%,不增加装置的酸耗。戊烯烷基化还减少了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的含量,因而降低了FCC汽油的蒸气压。戊烯硫酸烷基化与丁烯硫酸烷基化的操作条件基本相…  相似文献   

4.
异戊烯的醚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甲醇和异戊烯为原料进行了醚化反应。比较了外循环取热固定床反应器、中间取热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蒸馏塔的的醚化效果,确定了不同反应器的优化工艺参数:固定床反应器的甲醇异戊烯摩尔比为2.0左右,外循环反应器的进口温度小于55℃,中间取热反应器的进口温度约60℃,催化蒸馏塔的塔釜甲基叔丁基醚质量分数小于25%,异戊烯总转化率大于94%。  相似文献   

5.
程桂珍 《催化裂化》1995,14(4):13-16
用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各种工艺如FCC、MIO、MGG、DCC等所生产的汽油中的异戊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MIO工艺生产汽油中的异戊烯含量较高,初步探讨了裂化原料,催化剂及操作参数对汽油中异戊烯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以3-甲基-3-丁烯-1-醇、3-甲基-2-丁烯-1-醇,2-甲基-3-丁炔-2-醇为起始原料的异戊烯醛合成路线。结合各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详细评价了异戊烯醛各种合成工艺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异戊烯醛工业化研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研究了从富含异戊烯的C5馏分水合制备叔戊醇的工艺 ,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压力、空速、水与异戊烯摩尔比等因素对水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压力 0 .3~ 0 .6MPa ,反应温度 6 5℃ ,空速 0 .6h-1及水与异戊烯比为 5∶1时 ,异戊烯的转化率为 48.6 % ,叔戊醇的选择性为 92 .2 % ,催化剂寿命大于 10 0 0h。 10 0mL装置上的放大试验重复了小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高压微反-色谱仪上考察了戊烯的芳构化反应历程.结果表明:低温(100~300 ℃)时戊烯及其产物易被催化剂吸附,在HZSM-5和Zn/ZSM-5催化剂上均表现为酸性催化剂上的齐聚-裂解反应;高温(300~500 ℃)时戊烯在HZSM-5催化剂上通过氢转移生成芳烃,在Zn/ZSM-5催化剂上通过脱氢环化生成芳烃,且在Zn/ZSM-5催化剂上的戊烯转化率和芳烃收率均比在HZSM-5催化剂上的高.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TAME 分解制叔戊烯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等操作条件对醚解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醚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介绍了以催化裂解( DCC) 碳五为原料生产叔戊烯的工艺流程及产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富含异戊烯的C5馏分合成叔戊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研究了从富含异戊烯的C5馏分水合制备叔戊醇的工艺,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压力、空速、水与异戊烯摩尔比等因素对水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0.3~0.6MPa,反应温度65℃,空速0.6h^1及水与异戊烯比为5:1时,异戊烯的转化率为48.6%,叔戊醇的选择性为化剂寿命大于1000h。100mL装置上的放大试验重复了小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沥青质进行羧基化、磺化和甲基化反应,从加强与钝化氢键作用两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不同化学处理对沥青质结构、热稳定性以及沥青质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羧基、磺酸基等基团引入沥青质分子后,提高了沥青质分子的极性,增强了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显著促进了沥青质的聚集,并且引入的基团极性越强,促进聚集效果越明显;相反,沥青质中含活泼氢官能...  相似文献   

12.
以柴油、复合乳化剂、甲醇与棕榈油为原料,在一定超声反应条件下,采用超声法制备了棕榈油-甲醇-柴油微乳液。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提高和超声时间的延长,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存在最大值;当棕榈油用量超过10份(质量,下同)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大幅下降,并且CO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大;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微乳液的稳定性增强,超过4.0份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变化趋于稳定;在超声功率为25 W,超声时间为9 min,超声温度为30 ℃,棕榈油、甲醇、柴油和复合乳化剂用量依次为5,5,90,3.0份的最佳超声波反应条件下,以及于发动机负荷为50%,转速为1 200 r/min的应用实验条件下,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为76.6,CO,NO,NO2的排放量依次为3.0,3.9,1.2 g/(kW·h)。  相似文献   

13.
在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腐蚀性流体作用及入井工具对套管损伤等原因,套管会出现腐蚀或穿孔的问题,严重影响后续海上调整井作业及增产措施的实施,同时对海上油气井的安全生产形成威胁.研究设计了 一种新型套管回接器,并对回接筒密封、篮式卡瓦、扶正引鞋、加长筒及配套辅助装置进行了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套管回接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箱型梁上结构件焊接时,由于焊缝分布在游梁各个位置,所以在组焊过程中需要不断翻转工件,才能实现不同位置焊缝的焊接作业.翻转组焊过程需要天车工和铆工相配合,耗费大量人力,使生产效率降低,且不能保证焊接质量.大型箱型梁尺寸较大,吊装时由于夹持位置较少、且翻转速度不均匀,游梁在翻转过程中容易产生倾角,采用传统天车(桥吊)翻转的...  相似文献   

15.
冷湖地区下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岩矿测试分析与镜下鉴定等资料为依据,详细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粘土矿物分布特征、成岩作用阶段等特征。认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各种溶解作用及破裂作用,它们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区碎屑岩中自生矿物的分布与形成顺序、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与混层比、有机质热成熟指标Ro值和孢粉颜色及其热变指数等分析资料,结合岩石结构及孔隙类型,认为研究区下侏罗统碎屑岩成岩作用程度强烈,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6.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是四川盆地内的天然气储层之一,该碎屑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在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 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该区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序列以及孔隙演化模式。研究结论如下:①随压实作用的不断增强,孔隙度呈持续下降的趋势;②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砂岩孔隙度降低,而溶蚀作用则增加了孔隙度;③该区的孔隙构成主要是环边绿泥石剩余原生粒间孔以及溶蚀形成的长石、岩屑粒内溶孔,泥质杂基溶蚀粒间孔,伊利石黏土中微孔以及由压实压裂、压实滑动和构造动力所形成的微裂缝孔;④勘探中既要注意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对储层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重视成岩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物形成、碎屑(主要是长石)及其填隙物溶蚀作用等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是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压高温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基质低孔特低渗,裂缝是最主要的渗流通道,气藏产能平面分布差异大、高效开发井布署难等问题是制约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在气藏地质特征、断裂裂缝系统、基质物性、储层微观结构和气水关系分布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地应力研究,从多个角度系统解剖了主力产气区克深2区块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差别,揭示了产能的主控地质因素和钻完井因素,提出了高效井布署、实施及开发合理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井筒及井周裂缝发育程度、产状、有效性、储层力学特征、气柱高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制约气井产能的先天地质因素;井周断层、裂缝、隔夹层、气水分布、投产井段及由此制定的合理开发技术政策是制约长期高产、稳产的核心因素;完钻井深、完井投产井段、射孔段优化和储层改造工艺是否合理,也是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同时,基质储层物性及孔喉特征对产能也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高部位集中布井是实现该类气藏高效开发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催化裂化回炼油组成和加氢反应特点,创新提出了“虚拟组分”CH基团和CH2基团的新概念,提出可以用CH基团和CH2基团间的加氢 脱氢可逆反应描述加氢过程中C、H变化规律,且构建了“虚拟组分”CH基团和CH2基团间的加氢 脱氢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反应动力学模型。所建模型均为1级动力学模型,可同时预测加氢油中C、H、S、N等元素组成。模型构建过程中,以模型数据值与试验值间的总方差∑R2作为目标值,所求模型参数较为准确。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催化裂化回炼油的加氢油中C、H、S、N含量与实验值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19.
以鳞片石墨、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载体,然后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碱性组分改性的Ni/N-rGO催化剂,将其用于苯酚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酮的反应。并通过N2吸附-脱附、XRD、FT-IR、SEM和EDS等手段对Ni/N-rGO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添加Cu、Fe、Na组分相比,添加组分Ce后Ni/N-r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均显著增大,可有效促进金属Ni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Ce的添加减弱了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的酸性质,有利于提高环己酮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150 ℃、反应压力0.4 MPa、反应时间2.0 h、催化剂用量0.2 g的条件下,Ce/Ni摩尔比0.2时制备的Ni-Ce/N-rGO催化剂作用下,苯酚转化率为95.2%,环己酮选择性为72.6%。  相似文献   

20.
出砂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模型没有考虑岩土骨架的变形以及储层中砂粒产生、运移、沉积和堵塞作用对物性参数的影响,因而不适于研究出砂储层流体渗流状况。文章从毛管束渗流公式和整个岩块的达西渗流公式入手,根据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得出了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比面间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储层流固耦合的基本思想,将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相结合,考虑体积应变、骨架砂剥离、可动砂在孔隙表面和喉道运移、沉降、堵塞对物性参数的影响,从基本定义出发,导出了出砂储层数值模拟所需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压缩系数等物性参数动态模型;最后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在出砂储层开采过程中岩土骨架变形和储层中骨架砂的剥离、可动砂在孔隙表面和喉道的运移、沉降、堵塞等,对物性参数有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储层的开采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