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药》2017,(1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马铃薯植株、土壤和块茎中砜嘧磺隆、喹禾糠酯、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方法。[方法]马铃薯植株、土壤和块茎中的砜嘧磺隆、喹禾糠酯和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精喹禾灵酸经乙腈提取,Qu ECh ERS法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精喹禾灵酸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ESI~-),其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砜嘧磺隆、喹禾糠酯、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精喹禾灵酸在0.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0.9998;在0.01~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植株、土壤和马铃薯块茎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4%~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0.9%~13.6%。在上述检测条件下,砜嘧磺隆、喹禾糠酯、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精喹禾灵酸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6.9×10~(-4)、6.3×10~(-4)、3.4×10~(-4)、5.6×10~(-4)ng。[结论]本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确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马铃薯植株、土壤和块茎中砜嘧磺隆、喹禾糠酯、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精喹禾灵酸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型砜类杀菌剂二氯噁菌唑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水平。[方法]马铃薯、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二氯噁菌唑使用改进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析。2014年在贵阳、宿州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测定了马铃薯和土壤中二氯噁菌唑的残留水平。[结果]二氯噁菌唑在马铃薯等3种基质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添加水平为0.01、0.1、1.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3.45%~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5%~8.22%;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残留量0.01 mg/kg。[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满足二氯噁菌唑在马铃薯和土壤总的痕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7,(4)
[目的]通过改进的Qu ECh ERS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复杂基质油料中苯磺隆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在加水润湿样本后,目标化合物经乙腈提取、柠檬酸缓冲盐提取包脱水以及EMR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苯磺隆在0.001~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在0.01、0.05、0.5 m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87.1%~1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9.5%,方法定量限(LOQ)为0.01 mg/kg。[结论]首次采用EMR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测定油料作物中苯磺隆的残留量,该方法简单、可靠,灵敏度、精密度和检测限均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单嘧磺隆是我国创制的谷子田内吸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谷子田应用前景广阔。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谷子、植株和土壤中单嘧磺隆的残留检测方法,并测定了收获期的残留量,为单嘧磺隆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谷子、植株和土壤中的单嘧磺隆残留采用纯乙腈振荡提取,C18和GCB净化,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25~0.1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单嘧磺隆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之间呈现出良好线性关系,R2≥0.9984。在0.005、0.01、0.1 mg/kg添加水平,单嘧磺隆在谷子、植株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在69%~9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2.1%,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田间条件下,按照推荐剂量施用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收获期谷子、植株和土壤中单嘧磺隆残留均低于方法的定量限(LOQ,0.005 mg/kg)。[结论]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按照推荐剂量施用收获期安全。本试验可以为单嘧磺隆的安全使用和最大残留限量(MRL)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砜嘧磺隆的除草活性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田应用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茎叶喷施25%砜嘧磺隆WG对杂草的活性和马铃薯的安全性.[结果]砜嘧磺隆对苘麻的室内活性高于稗草,对马铃薯安全性较好;田间小区试验对反枝苋的防效在95%以上,对禾本科杂草马唐、狗尾草防效在85%以上,对铁苋菜和饭包草防效差,在供试剂量范围内,对马铃薯安全.[结论]砜嘧磺隆可以在马铃薯田应用防除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7,(12)
[目的]建立测定马铃薯、马铃薯植株及土壤中嗪草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研究嗪草酮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方法]采用Qu ECh ERS前处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马铃薯及植株和土壤中的嗪草酮残留量。[结果]嗪草酮在马铃薯、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4%~97.4%、86.7%~98.7%、89.1%~97.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4.3%、0.8%~4.8%、0.6%~3.9%。嗪草酮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9~1.6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7~6.6 d,属于易降解农药。[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马铃薯和土壤中嗪草酮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吡嘧磺隆在稻田水、土壤、动态植株、稻秆、稻壳、稻米等6种基质中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C18净化,H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上述6种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7.7%~10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7.0%之间,定量限(LOQ)为0.001~0.01 mg/kg。方法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杨  黄永凯  胡继业 《农药》2023,(5):342-347+368
[目的]探究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喹禾灵酸在魔芋和辣椒中的残留情况,并评估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为11%砜嘧·精喹可分散油悬浮剂(2.5%砜嘧磺隆+8.5%精喹禾灵)在这2种作物上登记提供科学数据。[方法]该制剂以99 g a.i./hm2,分别在魔芋15 cm以上、辣椒苗后及杂草2~4叶时,对茎叶施用1次。采用优化的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检测魔芋或辣椒中的目标化合物。根据田间残留数据、毒理学数据和膳食结构,评估了砜嘧磺隆、精喹禾灵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在魔芋和辣椒中,目标化合物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8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高于7.0%。在魔芋和辣椒收获期采集的样品中,砜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精喹禾灵的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针对我国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消费者,砜嘧磺隆和精喹禾灵的慢性风险商(RQc)均不高于12.60%。[结论]在良好农业规范(GAP)条件下施用11%砜嘧·精喹OD,收获期采集的...  相似文献   

9.
崔强  王岩  管清帅  宋晓丽  白文营 《农药》2013,(7):487-489,493
[方法]以砜嘧磺隆为模板分子,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紫外光谱分析砜嘧磺隆与MAA最佳比例为1∶4。红外光谱研究表明MIPs与NIPs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粒径对比分析表明砜嘧磺隆与MAA以特定的比例形成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MIPs粒径为0.1-1.2μm。通过静态平衡结合实验测定MIPs对砜嘧磺隆的最大表观吸附量为5085 mg/kg。[结论]研究合成的MIPs比NIPs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且对磺酰脲类具有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吡嘧磺隆在甘蔗和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氯吡嘧磺隆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C18和弗罗里硅土净化,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8.7~20.5 d、7.1~13.2 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按推荐剂量(67.5 g a.i./hm2)和推荐剂量的1.5倍(101.25 g a.i./hm2)施药,甘蔗苗期,杂草2~5叶期施药1次,甘蔗收获期采样,检测的甘蔗茎秆中氯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1 mg/kg。[结论]甘蔗收获时残留量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MRL),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氯吡嘧磺隆在玉米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方法]于2009-2010年在南京和郑州两地进行了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样品用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0.78~0.97、7.00~16.90 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75%氯吡嘧磺隆按推荐剂量(45 g a.i./hm2)和推荐剂量的1.5倍(67.5 g a.i./hm2)施药,玉米苗后3~5叶期施药1次,玉米收获期采样,检测的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及土壤中氯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1 mg/kg.[结论]拟推荐我国氯吡嘧磺隆在玉米和玉米秸秆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 mg/kg.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土壤、麦粒和植株中氟唑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在0.01~10 mg/kg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在添加浓度为0.01~1 mg/kg范围内,氟唑磺隆在小麦麦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0.03%~104.74%,相对标准偏差为2.62%~9.14%,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6,(1)
[目的]建立柑橘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BYI08330-enol-glucoside、BYI08330-ketohydroxy、BYI08330-enol和BYI08330-mono-hydroxy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前处理方法利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为分散净化剂的Qu ECh ERS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螺虫乙酯及4种代谢产物在0.002~0.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在0.01~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0.7%~96.0%;相对标准偏差为1.2%~6.4%;方法检出限(LOD)在0.12~1.4μg/kg范围内;定量限(LOQ)在0.4~4.9μg/kg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柑橘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确证。  相似文献   

14.
秦立新  陈科远  张盈 《农药》2014,(5):343-345
[目的]建立玉米和土壤中氟磺隆残留的液质串联快速分析检测方法。[方法]样品中的氟磺隆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以碎片离子对418.2/252.1定性、离子对418.2/139.1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仪器在0.005~1.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氟磺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8%~103.9%,变异系数为2.8%~7.5%。该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31~0.034μg/kg,定量限(LOQ)为5μg/kg。[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玉米和土壤样品中氟磺隆的农药残留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并优化马铃薯和土壤中氯氟醚菌唑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残留检测方法,且用该方法检测氯氟醚菌唑在马铃薯和土壤样品中的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PSA、GCB和无水MgSO4混合净化,外标法定量,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检测。[结果]在马铃薯块茎、马铃薯植株和土壤样品中的氯氟醚菌唑均在0.002~1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0.9990);在0.01~0.5 mg/kg添加质量分数内,马铃薯块茎样品中的氯氟醚菌唑平均回收率为90.3%~10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1.8%;0.01~5 mg/kg添加质量分数内,马铃薯植株和土壤样品中的氯氟醚菌唑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3.4%~84.1%和82.5%~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8%~7.5%和1.6%~8.4%。氯氟醚菌唑的定量限(LOQ)为0.01 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在马铃薯块茎、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7.1~15.3、3.8~10.3、10.5~21.2...  相似文献   

16.
几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安全性及混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适于马铃薯田阔叶杂草防除的除草剂。[方法]茎叶喷雾,测定除草剂对马铃薯安全性及杂草防除效果。[结果]砜嘧磺隆、灭草松、2甲4氯钠、草除灵对马铃薯相对安全。2甲4氯钠756 g a.i./hm~2、灭草松864 g a.i./hm~2单独使用均不足以完全防除阔叶杂草,而2甲4氯钠与砜嘧磺隆或灭草松混配对马铃薯田阔叶杂草防效达95%以上,产量较空白对照提高近40%,较人工除草处理提高5%以上。[结论]激素类除草剂2甲4氯钠与灭草松或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田混用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6,(3)
[目的]为评价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中的残留安全,研究施药后该农药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布情况以及在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趋势。[方法]采用Qu ECh ERS前处理,结合液质联用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籽粒、玉米秸秆、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玉米籽粒和玉米植株中氯虫苯甲酰胺最小检出质量分数为0.02 mg/kg,土壤中最小检出质量分数为0.005 mg/kg。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氯虫苯甲酰胺,回收率范围为77%~100%,变异系数范围为0.7%~7.3%。测定北京和吉林试验点玉米植株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半衰期分别为11.6、17.3 d。[结论]按照试验用药剂量,玉米籽粒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符合国家限量标准,可认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小麦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层析柱和SPE小柱对样品进行净化、萃取,采用C18柱,以乙腈-0.5%冰乙酸混合溶剂为流动相,于236nm检测。在选定条件下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35ng,籽粒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8mg/kg,植株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0mg/kg,甲硫嘧磺隆的质量浓度在0.1~5.0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土壤和籽粒中以0.02、0.2、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2.14%~96.41%,变异系数为3.15%~9.45%之间,在小麦植株中以0.05、0.5、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86.93%~94.80%,变异系数为6.28%~8.30%之间。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技术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蔬果中农药多残留问题,本实验采用Qu ECh ERS方法提取和LC/MS/MS检测了苹果中105农药残留,并对苹果基质进行加标回收率的测试,结果显示,105种农药加标回收率在60%~120%,RSD小于20%,本实验证明Qu ECh ERS和LC/MS/MS联用的方法快速检测多种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测定柑橘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产物多菌灵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对其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4~4.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质量浓度与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04~4.0 mg/L添加质量浓度范围内,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平均回收率为87.8%~117.9%,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3%~10.7%;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05、0.005 ng,其定量限(LOQ)分别为0.01、0.004 mg/kg。[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优点,且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甲基硫菌灵在柑橘全果的消解动态结果显示,其半衰期为2.8~6.4d,属于易降解农药;7d后在柑橘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7~2.277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5.0mg/kg,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柑橘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