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海涛  宋丽华 《高技术通讯》2007,17(10):1002-1006
为了改善Ad Hoc网络中传输层协议的性能,基于跨层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流控机制.该机制有效地利用了网络层路由反馈、传输层协议、应用层速率自适应调节之间的关联性和跨层信息交互,应用层可根据网络层反馈的路由信息来调节发送速率,进而将网络负载维持在合理水平以最大化网络吞吐量.通过计算机模拟评价了此跨层流控机制,模拟评价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使上层应用得到更加智能的控制,改善了基于UDP和TCP的业务性能,尤其是在网络负载较低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带冷凝回热调节的供冷水系统通过检测出水温度实施回热调节和风机转速控制的方法。研制了以单片机为中心的控制系统,编制了控制软件,在负载负荷变化的情况下,以出水温度和冷凝压力信号为输入对冷凝回热调节阀和风机进行控制,通过PID参数的调节,调节回热调节阀开度和风机转速。  相似文献   

3.
辛开军  魏运锋 《中国计量》2023,(8):91-95+104
文章基于电机频率随负载变化的特点,根据计量负载提出了一种变频节能新方法,进而对抽油机采油节能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随着抽油机负载的增加,电机频率变化,对实验测得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相应计量参数值。熟知电机频率的变化规律为充分了解抽油机负载特性、优化开采方案、提高节能率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使用新型变频节能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变频自适应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处理器为核心,抽油机模型为被控对象,根据负载的情况控制变频器,调节电机运转速度,采用光电编码器、载荷传感器、对信号进行采集。将采集的计量参数反馈给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最终构建成闭环自适应控制系统,实现抽油机电机变频调速控制,反映出频率值随着负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在现阶段的优势。然后从其控制策略入手,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一种实用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实现。本系统以TI公司的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控制核心,核心DsP通过识别给定信号,以及利用反馈的转数和电流信号,进行运算,输出矢量控制信号。信号经过驱动器,最终控制由IGBT构成的三相逆变桥实现一个电流和转速双闭环的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  相似文献   

5.
杜军 《硅谷》2014,(1):9-9,7
为满足军用实验室对恒流源的特殊要求,以单片机MSC1210为控制核心,高精度低温漂双通道数字电阻器MXA5494为调控平台设计了精密数字恒流电源,通过负载电流经A/D转换反馈回单片机的外部闭环误差调整和由运算放大器等构成深度负反馈的内部闭环稳定系统的设计,实现了高精度高稳定的恒流输出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感应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了速度环、电流环的高阶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面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通过设计高阶滑模控制律以直接获得平滑的控制信号,有效削弱常规滑模的抖振现象;对速度环,考虑了系统负载转矩和转动惯量的变化,所设计的高阶滑模控制律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对电流环,利用电压补偿实现交、直轴电流完全解耦,提高电流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消除了常规滑模存在的抖振现象,并且跟踪精度高,对负载扰动及转动惯量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采用高稳定度数模转换器作为电流输出控制,应用高准确度零磁通直流电流检测技术实现电流反馈的300 A标准恒流源设计方案。该恒流源具有10~300 A直流电流输出能力,最大输出功率为2400W,输出电流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10-4设定值+1个字),稳定度为5×10-5/30m in。  相似文献   

8.
石英晶体真空退火炉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英晶体真空退火炉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设计了以SIMATIC S7-300 PLC为核心,以工业触摸屏为人机界面的电气控制系统.选用FM355-2S温度闭环控制模块实现对多个温控区的自适应温度控制,减轻了主CPU模块的控制任务,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实践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针对环境控制系统特点的脉宽-模糊复合控制方案;使用Matlab软件的Fuzzy工具箱和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脉宽调节、PID控制、模糊控制和复合控制等4种控制模型,其中模糊控制模型以混合后的温度与基准温度之间的偏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通过模糊推理得到控制信号;输入温度阶跃信号对该4个控制模型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选取一组动态参数作为输入对复合控制模型的动态响应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脉宽调节系统的温度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东芳  李芳 《硅谷》2010,(18):106-106
以C8051F为控制核心,采用电压电流串联负反馈实现数控充电电源恒压恒流输出,实时测量负载电压电流信号,并通过LCD显示。通过测量负载两端电压信号,实现数控充电电源恒流输出到恒压输出的切换。在恒流输出模式下,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3mA,纹波电流≤1mA;在恒压输出模式下,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波动小于0.2V,纹波电压小于6mV。此外,通过温度传感器,系统实现对温度的检测,当温度异常时,系统进行报警并开风扇,实现系统过热保护,当温度恢复正常时,系统可以实现自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