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强  张磊 《中国给水排水》2023,(10):139-143
某原料药废水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1 500 m3/d,废水特点是高TDS、高COD、高TN、低pH,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根据方案研究并经小试验证,确定处理流程为pH调节+缓冲调节+UASB+两级AO+MBR。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77%、96.89%和91.00%,系统处理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并优于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标准,直接处理费用约7.42元/m3。  相似文献   

2.
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以国内某垃圾焚烧发电厂450 m3/d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为例,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的特点,采用UASB+A/O+MBR+两级RO组合处理工艺,确保处理后出水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RO浓缩液采用高压管网式反渗透(STRO)减量化处理后回喷焚烧炉。近两年的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出水稳定达标、占地省等优点,对COD、BOD5、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8%、99.9%、99.0%、98.7%,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为47.05元/m3。  相似文献   

3.
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波动大和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以某超大型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详细阐述渗滤液水质特点和处理工艺选择原则。渗滤液设计规模450 m3/d,采用“预处理+厌氧系统+两级A/O+内置式超滤+芬顿高级氧化+BAF”组合工艺,工程投资5 850万元,运行费用50.53元/m3,实际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标准,主要污染物指标COD、BOD5、NH3-N、TN、TP、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8%、99.9%、99.2%、98.1%、98.9%、99.8%。该组合工艺具有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并且没有传统膜法产生浓缩液的问题,实现了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贵阳金百再生水厂设计规模为3.0×104m3/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就近作为麦架河河道生态补水。生化处理采用节地型生物膜技术,通过悬浮填料和高填充率的固定床结构,实现生物膜处理和生物过滤的双重作用,高效去除污染物,省去二沉池,节省占地面积。介绍了该厂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配置情况,并对运行效果进行总结。自运行以来,出水水质稳定达标,COD、SS、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9.4%、92.8%、96.3%、48.4%、90.9%;节地效果明显,吨水占地仅为0.36 m2/(m3·d-1);运行成本为0.56元/m3,与同等规模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运行成本相近。  相似文献   

5.
光伏废水具有NO3--N、氟含量高的特点。江苏某光伏废水处理工程为改建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6 000 m3/d,出水水质要求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的间接排放标准。原有处理工艺无法满足排放要求,此次采用二级除氟+反硝化颗粒污泥+A/O工艺进行改建,总投资为2 150万元,运行费用(25.2元/m3)比改造前降低20%。该工程自调试运行以来,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芜湖市某污水处理厂现状(一期)规模10×104 m3/d,出水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本次二期工程将污水厂总规模扩容至20×104 m3/d,出水水质提标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二期扩建采用改良Bardenpho生物反应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对一期厂区现状多模式AAO反应池进行内部挖潜,投加悬浮填料,以强化硝化反硝化效果。实际运行表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标。本工程总投资39 737.47万元,新增单位经营成本1.47元/m3。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高效气浮池作为新增深度处理工艺,对长沙市坪塘污水处理厂(一期)进行提标改造,将厂区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提高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准Ⅳ类标准,工程设计规模为4×104 m3/d(Kz=1.3),深度处理占地仅约1 800 m2。调试及运行期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出水水质均稳定优于准Ⅳ类标准,具有占地面积小、电耗和药耗可控等优点,可为环境敏感地区和需要高品质出水的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特别是用地比较紧张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制药废水中含高浓度COD和氨氮的水质特点,建造了一套处理规模为1 500 m3/d的混凝沉淀/两级水解酸化/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设施。通过控制合适的污泥接种、驯化条件,逐步提高进水量,顺利完成工程调试。系统对COD、氨氮、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7.4%、99.3%、43.1%和96.4%,COD、氨氮、TP和SS的平均浓度分别从8 171.4、173.7、0.95和235.8 mg/L降到214.6、1.3、0.54和8.6 mg/L,pH从7.2升到7.5,出水COD、氨氮、TP、SS和pH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3.2%、15.4%、66.0%、32.2%和7.8%,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和浙江省《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 33/887—2013)标准,直接运行费用为7.36元/m3。  相似文献   

9.
浙江某污水厂进水中含有70%的工业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冲击负荷大、乳化油浓度较高的水质特点,且出水水质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已建一期工程(2×104m3/d)采用AAO+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工艺处理污水,出水有机物超标严重。为此,二期扩建工程(2×104m3/d)采用调节池+混凝气浮组合池+A/O生化池+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增设调节池调节进水水质水量;采用混凝气浮组合池去除进水中的乳化油,以避免对后续工艺运行造成干扰;延长生化池停留时间,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避免在深度处理阶段设置高级氧化工艺,节省建设、运行费用;气浮污泥采用离心脱水,生物污泥采用带式脱水机处理。工程试运行期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直接运行成本为0.56元/m3。  相似文献   

10.
某液晶面板厂的高含氟高硬度废水处理厂的进水分为含氟废水及有机废水两股,含氟废水经过混凝沉淀+MBBR硝化预处理,降低硬度、F-及NH3-N浓度后与有机废水混合,再采用生化处理+臭氧高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该项目规模为6×104m3/d,吨水投资约5 935元/m3,单位占地面积为0.619 m2/(m3·d-1)。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差、C/N比失调,以某老龄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协同处理工程为例,详述两种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系统。填埋场渗滤液设计规模1 500 m3/d,焚烧厂渗滤液设计规模500 m3/d,采用“厌氧系统+两级A/O+外置式超滤+纳滤+反渗透”处理工艺,纳滤浓缩液采用“物料膜减量化+臭氧氧化”处理工艺,反渗透浓缩液采用“DTRO减量化+浸没燃烧蒸发”处理工艺。工程投资一类费3.6亿元,运行成本101.20元/m3。项目建成运行至今,出水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标准。通过两种渗滤液的协同处理,可减少碳源投加量,节省运行成本,同时实现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浓缩液不外排。  相似文献   

12.
广东某污水厂处理工艺为A2/O微曝氧化沟,现要求同时扩容提标,处理规模由10×104 m3/d提升至15×104 m3/d,扩容50%,出水水质需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中的较严者。针对改造工程扩容体量大、可用土地少及排放标准严的问题,最终选择“MBBR原位强化生化处理能力+二沉池提高负荷+新建磁混凝沉淀保障固液分离”技术路线。通过生化段镶嵌MBBR工艺,使出水NH3-N和TN分别稳定降至(1.28±0.91) mg/L和(5.78±1.33) mg/L;虽然改造后二沉池表面负荷提高致使出水SS略有升高,但磁混凝较高的固体通量承受能力,可确保SS由(17.45±4.18) mg/L稳定降至(3.59±0.71) mg/L,同时保障出水TP达到(0.09±0.09) mg/L。“MBBR+磁混凝沉淀”技术路线脱氮除磷效果好、占地...  相似文献   

13.
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25×104 m3/d,为满足李村河流域污染物削减及生态补水需求,四期工程需扩容至30×104 m3/d,同时将出水标准由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Ⅳ类标准(总氮≤15 mg/L除外)。提标扩建工程采用原厂减量分流扩容的建设方案,污水处理采用改良Bardenpho+MBR工艺,原厂分流后出水增设高速气浮工艺,与MBR出水一并经臭氧氧化及消毒后排放。另外,为减少邻避效应,新建厂区采用半地下全覆盖建设方式。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在进水浓度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各项出水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同时为李村河上游提供了最大20×104 m3/d的生态补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南某皮革加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 m3/d,采用初沉+物化反应沉淀+ABR+A/O氧化沟组合处理工艺。由于废水水质和执行排放标准的变化(由间接排放变为直接排放),需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高磷废水增加Fenton氧化预处理工艺;含硫、脱脂废水增加A/O工艺,强化脱氮;末端采用两级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连续1年的运行结果表明,即使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改造后的深度处理工艺对COD、TP、NH3-N及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0%、94.4%、28.4%、23.3%,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改造投资为5 700万元,综合运行费用为9.4元/m3。  相似文献   

15.
平凉市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5.0×104m3/d,采用传统A2/O+深度处理工艺,本次扩建后规模达到8.5×104m3/d。针对厂区用地紧张、进水总氮浓度高等问题,缺氧区采用生物转盘强化系统的脱氮性能,好氧区改造为限氧曝气区,并新建初沉池以确保出水指标达标。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在低温、低碳氮比条件下,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程总投资为10793.17万元,直接运行成本为0.72元/m3。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城阳区某污水处理厂需在4.48 hm2的可用地范围内,完成规模10×104 m3/d扩建、5×104 m3/d改建工程,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且要求工程建设不影响污水厂的正常运行。设计中采用高效集约的“五段Bardenpho+MBR”工艺保证出水达标;采取拆旧立新的措施获取土地资源;采用拆分规模、将同功能构筑物(生物池、MBR膜池)布置于不同区域,区域内多组构筑物(预处理段、生物处理段)联建,以渠道连接进出水的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设计优化施工顺序,实现了工程建设期不停产、水量水质达标的建设要求。运行实践表明,本工程所选取的处理工艺和设计参数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靠度高、处理效果优异,能够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17.
邯郸两高湿地工程设计采用水质净化和雨洪调蓄相结合的方案。采用滞留塘+表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工艺处理邯临沟来水,最大处理规模为2 000 m3/d。在常规处理、应急处理、内循环处理三种运行工况下,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可用于绿化浇灌、生态补水等。在此基础上,工程利用滞留塘和表流湿地作为雨洪调蓄区对邯临沟汛期来水进行调蓄,最大调蓄规模为6 000 m3,可缓解河道行洪压力。  相似文献   

18.
山东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104 m3/d,处理工艺为“预处理+水解池+A2/O生化池+絮凝斜板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接触消毒池”,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新的环保要求出水COD≤30 mg/L、NH3-N≤1.5 mg/L、TN≤10mg/L、TP≤0.3 mg/L,因此采用Bardenpho+MBBR+磁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污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该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池体,并在不停水的前提下完成了提标改造,不仅节省了投资,而且提高了处理效率,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系统整体更耐冲击且运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废弃菜叶处理(破碎+厌氧产沼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一种污染物浓度较高、C/N偏低的废水。云南某废弃菜叶处理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A2O2(二级O池为MBR膜池)工艺,以强化氮的脱除,保证出水TN的达标。对A2O2工艺的启动特性、运行效果及运行费用组成进行了分析。在工艺启动过程中,COD的去除效率可以稳定在70%以上;当硝化反应发生后,对NH4+-N的去除率>99.5%;投加一定量的碳源后,对TN可以达到较高的去除率。稳定运行后,出水的COD、NH4+-N、TN和TP分别稳定在300、10、45、5 mg/L以下,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C级标准。经测算,处理成本为27.564元/m3。  相似文献   

20.
济南东客站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104 m3/d,主体工艺为AAOA+MBR,出水BOD5、COD、NH3-N、TP等指标日均值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标准;剩余污泥经机械浓缩+高压隔膜压滤机工艺处理后含水率≤65%。通过采用高负荷的MBR工艺,同时将构筑物上下叠合、合壁共建于地下的方式,克服了用地紧张的限制并满足了高标准的景观环境要求,项目总用地面积仅为《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年版)中规定值的2/5,地下箱体占地面积指标仅为0.2 m2/(m3·d-1),低于国内其他地下污水处理厂。通过设置速闭闸门及事故泵房的方式应对超量污水进入箱体造成的淹没风险,并通过抬高地坪、设置排涝泵房的方式使地下箱体免于洪涝威胁。基坑施工中采用了上部适当放坡+下部桩锚支护方案,并在采用管井+集水明排降水的同时设置止水帷幕与回灌井,共同保障了基坑周边输水管线和高压线塔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