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UV-热双重固化白漆,以自制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作为低聚物,加入单官能度、双官能度及三官能度uv活性单体,根据不同的树脂加入不同种类、不同量的二氧化钛、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固化后对涂膜进行多种性能测试和表征,最终得到硬度为3H、光泽度〉90、附着力为1级、对比率〉0.95、50℃热固化时间1.5h,且耐水性好的uv-热双重固化白漆.  相似文献   

2.
UV固化单体结构与其固化热膜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单体、光引发剂等为原料,制备UV固化涂层,对主要原料及固化后的涂层进行了热失质量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稀释单体的耐热性能随着官能度的不同而不同,官能度越高则热稳定性越强;官能度相同的活性稀释单体,极性越高,热稳定性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用环氧树脂、丙烯酸、自制的甲苯二异氰酸酯预聚物以及聚乙二醇合成了2种改性环氧丙烯酸酯TDI-1和PEG-1。物理混合2种改性EA得到光-热双重固化的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前后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这2种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TDI-1和PEG-1)通过物理混合的UV-热双重固化涂料的性能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TDI-1和PEG-12种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混合使用时比单独使用时涂膜的性能更好。所研制的低黏度柔性UV-热双重固化涂料适合于不耐热、不规则的纸张、木器、塑料、汽车零部件等的双重固化涂装。  相似文献   

4.
纳米隔热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UV固化组分、纳米金属氧化物ATO粒径和涂布厚度与薄膜隔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光固化隔热涂层性能与UV固化组分的官能度、光引发剂用量、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用量和纳米材料粒径有密切关系。合理的隔热涂层组分,能得到满意的纳米涂布隔热薄膜。  相似文献   

5.
UV固化彩色涂料固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光引发剂、涂膜厚度,单体,颜料几个方面研究了影响红、黄,蓝3种体系紫外光固化涂料固化速度的因素。光引发剂含量为最优值时,固化速率强达最大。不同颜料对固化速度的影响不同,但无论哪一种颜料,随着颜料含量的增大,固化速度都降低。涂膜厚度对固化速率的影响很大,涂膜厚度对固化速率的影响很大涂膜越厚,固化速率越低,一定含量的多官能度单体可提高固化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氨酯丙烯酸酯为主体树脂,单官能及多官能的丙烯酸酯为稀释剂,配合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固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涂层材料。研究了光固化反应的机理、光引发剂及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990)、六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9006)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反应为碳碳双键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光引发剂1173与184按质量比1∶1复配使用时涂层的固化程度较高,涂层的凝胶率达到95.6%;990可以明显改善涂层固化后的表面性质,随着990用量的增加,涂层表面接触角呈明显增大趋势;六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9006的加入可以提高涂层的交联密度,当9006用量为6phr时,其抗张强度为160N,5%热失重温度约为253℃,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涂层的红外光谱表明,紫外光照射6s或超过6s时,涂层已完全固化。该涂层材料有望在高性能离型纸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环氧丙烯酸酯与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聚合的方法制备出性能优良的UV固化光纤带涂料。讨论了齐聚物种类,齐聚物共混配比,不同官能度单体配比,齐聚物与单体的配比以及光引发剂及其含量对UV固化光纤带涂料的性能如剥离性、拉伸强度、延伸率和柔韧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俊华  唐锐  王跃川 《热固性树脂》2003,18(1):X001-X004
采用从中心开始逐步向外扩展,控制链增长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中分别含有2,3,4,6和8个丙烯酸酯官能度的低分子质量聚酯,对这些树脂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树脂的凝胶速率与官能度的关系,并研究了官能度对其光固化、粘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光引发剂及用量对这些多官能树脂的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的固化速率与丙烯酸酯功能基数量密切相关,8官能度树脂光固化时氧抑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UV-固化胶黏剂收缩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V-固化胶黏剂固化过程中发生的体积收缩,是影响胶黏剂粘接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讨论了UV-固化胶黏剂收缩率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收缩率和收缩应力的关系,以期针对不同的使用需求,找到降低或消除收缩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既可以光固化又可以热固化的环氧丙烯酸酯,合成的树脂加入引发剂和促进剂后不仅在紫外光辐射下可以快速固化,而且仅在50℃加热的条件下也可在1 h内达到表干;研究了涂膜在单独光固化、单独热固化时固化涂膜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红外光谱表明无论是光固化还是热固化,涂膜的固化程度均较高,凝胶含量可达到90.34%,且热重分析显示涂膜耐热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官能度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分别对所得乳液及相应涂膜进行热固化和UV同化.利用FT-IR光谱对PU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UA复合乳液的乳液性能;对两种固化体系的双键转化率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两种固化方式所得到的涂膜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固化后涂膜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耐溶剂性和耐化学品性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比较发现,UV固化体系涂膜的综合性能优于热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三(2-甲基-1-氮丙啶)氧化膦(MAPO)为固化剂,研究了端羧基聚丁二烯预聚物(CTPB)的官能度与其固化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纳米三氧化二铝作为填充剂,考察了其用量对CTPB固化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TPB官能度与其固化胶扯断伸长率呈明显的正相关,随官能度增大固化胶的扯断伸长率明显升高;纳米三氧化二铝的加入可有效提升CTPB固化胶的力学性能,填充量为40份(质量)时固化胶的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均有明显增大。CTPB的装药应用结果表明,在扯断伸长率相同的情况下,官能度为1.9的CTPB固化胶的拉伸强度较官能度为1.5者要高1.00 MPa。  相似文献   

13.
光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固化膜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新戊二醇为核,二羟甲基丙酸为支化单体合成得到每个分子中含有16个端羟基的超支化脂肪族聚酯,将其与自制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醅单体的NCO端基团反应,获得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醑.应用红外光谱分别对超支化聚酯、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紫外光固化胶膜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单体官能度及用量对固化膜物理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性单体用量的增加,固化膜的抗冲击强度增加,硬度减小,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其硬度;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固化膜具有两个热分解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大于200℃,另一分解温度约为37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固化膜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s,Tg.h),随着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Tg.s降低,Tg.h升高,有利于相分离,而其用量的增加却不利于相分离;利用红外和凝胶法分析对比研究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光固化行为,结果表明其不饱和双键的最终转化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4.
环氧改性水性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的双重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水性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和另外一种环氧乳液,将这2种乳液按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得到了紫外光-热双重固化乳液,并研究讨论了该乳液固化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当2种乳液按4∶1比例混合,在光引发剂的作用下经光-热双重固化成膜后,其膜硬度可达到3H,耐水性为48 h无泛白起皱,附着力为0级,耐乙醇擦拭58次不破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聚氨酯丙烯酸酯(UV-7605)和环氧树脂(EP815)作为预聚体,丙烯酸作为增粘树脂,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羟基环己基苯酮作为光引发剂,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无溶剂辐射固化型丙烯酸压敏胶。通过对丙烯酸压敏胶的成膜性、固化时间、初粘力、粘结强度、附着力和耐老化性能测试,研究讨论了预聚体、增粘树脂、单体稀释剂、光引发剂等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各组分含量为:UV-7605∶EP815为1∶2,丙烯酸:3%;光引发剂:3.5%,辐射固化时间为60s时,可制得成膜性好,初粘力高,附着力和耐老化性优良的辐射固化型丙烯酸压敏胶。  相似文献   

16.
以聚硫代醚橡胶为基础胶,利用Thiol-ene点击反应制备了紫外光固化含硫密封剂。考察了光引发剂种类和用量以及烯烃种类、多元硫醇种类等对硫化后密封剂力学性能、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光引发剂184,光引发剂1173的固化效果更好,固化后的密封剂热稳定性更佳,且随着光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密封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下降,光引发剂1173的用量宜为0.03份(质量,下同)。采用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作为固化剂固化的聚硫代醚密封剂力学性能较好,而且随着TPGDA用量的增加,密封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上升,TPGDA的用量宜为1.00份。多官能度硫醇的加入可提高密封剂的交联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7.
以1,1,3-三甲基-3-苯基茚满为母体,通过傅克及羟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性能优异于传统单官能度小分子光引发剂的双官能度光引发剂。产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鉴定,并将其性能与单官能度小分子裂解型光引发剂比较。结果表明,该种光引发剂紫外最大吸收较小分子光引发剂红移了约14 nm,固化成膜后其相对迁移率下降了约80%~90%,热稳定性提高,同时保持了小分子光引发剂的高引发效率,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引发剂。  相似文献   

18.
默圆  鲁沁  柯杰  于恒  叶代勇 《精细化工》2021,38(4):712-720,735
光固化体系深层区域无法受到光的辐射,常常造成转化率低的问题.该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解决方法,包括常规的增加单体官能度、加入交联剂以及改进光引发剂体系,还介绍了新颖的上/下转换发光、可见光/红外光固化、双光子固化方法.概述总结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光固化体系深层区域无法受到光的辐射,常常造成转化率低的问题。该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解决方法,包括常规的增加单体官能度、加入交联剂以及改进光引发剂体系,还介绍了新颖的上/下转换发光、可见光/红外光固化、双光子固化方法。概述总结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传统光敏聚酰亚胺加工温度过高、成本高、介电性不佳、感光效率低、溶解性差等问题,利用多官能酸酐转化为多官能酰亚胺及酰亚胺对多官能丙烯酸酯的迈克尔加成反应,设计制备了10个光敏型丙烯酸酯化聚酰亚胺树脂(PI),并通过加入光引发剂进行自由基紫外光固化成膜。以核磁共振谱(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所得树脂PI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FT-IR跟踪表征了PI光固化行为,并考察了活性稀释剂、光固化条件等对树脂固化行为的影响。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介电谱和应力-应变测试等表征了聚酰亚胺丙烯酸酯固化膜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光固化过程双键转化程度可达90%,树脂结构与固化膜性能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未添加稀释剂PI固化膜相对介电常数基本低于3.0,显著低于常规光固化丙烯酸酯单体,添加特种N-乙烯基环酰胺活性稀释剂可使PI介电性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