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化铝烫印是包装印刷产品常用的生产工艺。产品通过烫印富有金属光泽的电化铝箔以后,显得格外华丽和富丽堂皇,产品档次大大提高。但是,如果烫印质量出现问题,以致烫印不上或烫印不牢;版面产生发花、毛边和起糊等弊病,那么,产品质量和工艺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认真把好烫印工艺操作和技术关,预防各种质量故障的发生,是生产中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印后加工是烟标印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基于烟标印后加工的特点,在分析烫印和模切压痕两种工艺的基础上,提出烫印和模切压痕实验标版设计原则、规范的实验步骤,以及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质量检验方法,形成了一体化的质量控制数字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严美芳  李婧  陈景华 《包装工程》2017,38(1):191-194
目的解决亚克力基材烫印工艺中产生的橘皮、裂纹、糊版等质量问题。方法利用丝网印刷与热转印相结合的新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及数据分析调整丝网工艺和烫印工艺,确定烫金浆和辅助剂的调配比例,干燥温度和时间,以及烫金温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烫金浆、固化剂和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0∶2.5∶1.2时,烫金效果最好,不会出现亚克力烫金箔的橘皮现象;烫金浆的最佳烘干温度为80℃,最佳烘干时间为45 min,烘干、烫印温度为130~150℃时烫金效果最好,不会出现亚克力烫金箔的裂纹或糊版现象。结论烫金浆与辅助剂的质量比、烫金浆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及烫印温度是决定亚克力烫金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敏 《包装世界》2006,(1):39-40
叙述了绿色彩无版烫印油墨解决的较传统油墨的4个难题:树脂选型和制作工艺;常温烫印;加热烫印温度;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5.
烫印包含烫银和烫金又分热烫与冷烫。热烫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发热原理将产品图案印在承印物上的工艺。冷烫是由热烫而命名的,因其不需要加热,类似卡通贴的原理,利用胶水和压力共同完成将图案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统称为冷烫。烫印种类多种多样,因材料、工艺要求的不同,所选烫印工艺也会发生改变,因工艺需求而进行技术选择,例如无料烫印、混合烫印、套烫等。烫印又分为烫金与烫银,烫金只是烫印工艺的一种名词,并不意味着颜色呈现标准。烫金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的电化铝,只要是呈现为金属光色的产品都可称为烫金,烫银的工作原理与烫金工艺大同小异,只是呈现的颜色不同。烫金纸的选择会根据承印物的不同而变化,不同材质的承印物需要使用相对应的烫金纸才能发挥出最理想的效果,由于烫印技术的应用广泛,可以满足很多承印物的印刷需求,因此也应运而生了很多种类的电化铝,使其更能完美的体现在承印物上与承印物更为契合。烫金烫银工艺简单阐述就是利用热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使烫金纸上的图案受到影响,从而转移到承印物体上体现出金属美感的一种印刷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防伪》2007,(2):67-68
在经济技术持续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商品包装装潢外在质量的要求标准同步不断提高。作为高档次、高水准的烫金工艺,也由过去单一的普通型电化铝烫印,增加了全息防伪图案电化铝烫印和经激光处理附有各种彩虹图案的激光电化铝烫印加工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烫印在包装产品的印后加工中,烫印工艺因其独特的表面整饰效果被人们所喜爱,在钞票、烟标、药品、化妆品等高档包装上都有应用.在印制的烟标上,烫金工艺的应用占85%以上.  相似文献   

8.
陆游 《中国包装》2023,(8):19-23
目的 为有效降低烫印图文氧化现象的发生提供解决思路。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印刷层油墨、储存环境、承烫基材材质以及烫印箔技术工艺对烫印图文氧化现象的影响,得出具体方案。结果 水性油墨易引起烫印图文氧化,且颜色越深氧化现象越严重;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不利于烫印制品的储存;承烫基材材质粗糙度大、透气度高则更易出现烫印图文氧化现象;剥离强度较低的烫印箔有益于降低烫印图文氧化的发生概率。结论 为有效降低烫印图文氧化现象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印刷油墨类型、颜色深浅、储存环境、承烫基材材质各个因素,同时建议选用剥离强度较低的烫印箔进行烫印。  相似文献   

9.
康启来 《中国包装》2010,30(6):48-48
电化铝烫印是包装产品常用的生产工艺,而印品的定位则是烫印工艺过程的一个基础环节,操作者的装版效率如何,以及产品套印的准确与否,就取决于印品的定位工艺。  相似文献   

10.
康启来 《中国包装》2008,28(2):71-72
一、控制好印刷墨色质量关 可以说,印刷质量是烫印质量的源头环节。笔者在以往生产工艺实际中发现,印刷底色时,若油墨里的干燥剂用量过多的话,容易使印品墨层出现晶化现象,造成电化铝烫印不上;调墨时,若亮光浆、撤粘剂、调墨油、止干油、防粘剂等加入过量以及印刷油墨涂布量过多,都容易烫印不上或拉脱底色油墨层。印刷时也要注意适当控制好墨层的厚度,并尽量采用“深墨薄印”工艺,即把油墨色相调深一些,使印刷墨层相应减薄一点,这样既能符合印刷色相的要求,又有利于电化铝膜层的良好附着,实现顺利、牢固的烫印。此外,应尽量在墨层干燥、附着牢固的情况下进行烫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