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可变模糊模型在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各指标具有模糊性及应用单一模型评价存在的偏面性问题,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进行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可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并将熵权作为客观权重与主观权重相结合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采用物元评价法评价南宁市水资源承载力,并采用由博弈论法确定的综合权重替代传统单一权重,评价效果较好。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2020、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等级较现状年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为实现南宁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不降低水资源承载力为准则,通过优化调整重要产业的节水指标,得到可行的工农业节水指标优化组合集,可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建立了多层次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与一致性检验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徐州市为例,对水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水资源管理水平处于初等现代化阶段,呈现与水利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特征,可见该模型可充分利用客观与主观分析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可变模糊优选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多指标评价问题中区间形式评价标准的处理方式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直接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首次将可变模糊集理论和模糊优选神经网络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型———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和模糊优选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上较弱;新的评价模型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陈威  周铖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7):48-51,43
结合武汉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动态模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动态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指数法和平衡指数模型进行定量计算,获得了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和平衡指数。结果表明,与延续现状发展的方案对比,在开源节流治污的同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下,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增长了15.5%、平衡指数增长了5.2%,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明采用开源节流治污的同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多情景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徐州市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等对承载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模型确定人均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环境用水率8个因素作为徐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四种方案下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了发展趋势,为徐州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不同地区的水利现代化水平,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建立了单层多目标模糊优选可变模型,利用博弈论组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指标权重,得出主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利用该模型对全国及四个典型省份的水利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水利现代化水平最高,甘肃省最低,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明显地域差异特征。该评价模型可随评价对象改变,综合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优点,为水利现代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关键指标,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熵权秩次法,建立了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到一定规模,但仍具有开发潜力。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计算的权重更客观,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评价水资源的脆弱性程度,鉴于组合赋权法精度不足等缺点,提出了基于概率论的贝叶斯公式和模糊识别耦合方法,并应用于河南省某市2013年的水资源脆弱性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某市2013年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等级为较不脆弱,与实际情况一致。改进后的贝叶斯公式和模糊识别耦合随机评价方法采用了组合赋权法和相对隶属度综合确定权重,从指标间和指标内部两个方面确定指标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趋于合理。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模型只能确定边坡稳定性所在等级,不能评价边坡稳定性在所属等级中的好差程度的问题,考虑指标动态权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改进了理想点法,通过引入均衡函数的变权公式,提出了可变权重理想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四个边坡的稳定性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可变权重理想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和可拓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比较精确地确定边坡所属稳定性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同一等级内不同边坡稳定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趋势预测法研究武汉市各水平年各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表明,总体上武汉市的人口发展速度未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较大的缓冲余地,人口和水资源的关系呈可持续发展,但在个别地区出现了恶性发展的趋势。要满足经济高增长的发展,并使人水关系长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有必要对武汉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客观地评价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多要素间的耦合作用和影响程度,相对准确地评估水工建筑物的服役状态和耐久性等级,以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二期工程总干渠#5渡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为例,将影响结构耐久性的要素分解为环境、材料、人为3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影响各子系统的多级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的混凝土建筑物耐久性综合评估模型;定义了水工建筑物服役的Ⅰ~Ⅴ级共5个耐久性状态,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将指标定量化,通过可拓区间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逐级评估,从而实现了以综合评估值来定量描述混凝土建筑物的耐久性水平。评估结果表明,其综合评估值为65.76,根据等级划分确定耐久性等级为Ⅱ级,准确反映了渡槽的实际服役状态。可见该模型可较好地表征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主要、典型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再生水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将基于序数的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求得的评价指标主客观权重进行线性组合,使用分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再生水综合发展水平,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各评价指标敏感性。将所提模型和方法应用于洛阳市再生水综合发展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市全市、城区和县城的再生水综合发展水平均为良等级,城区的再生水综合发展水平优于全市和县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洛阳市再生水综合发展的敏感性指标主要为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包括GDP、工业总产值、生态环境用水量、污水处理水平等,该结果为洛阳市再生水综合发展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物元的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有效地评价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情况,建立了包含31个指标项的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相应的评价等级标准,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的绿色施工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项目的绿色施工水平为合格等级,其中第三方机构评价、景观恢复、燃油节约率是影响白鹤滩水电站绿色施工水平的主要因素,较真实地反映了白鹤滩水电站开展绿色施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盐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阈值和水资源开发潜力,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可利用量和耗水量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耗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模型。计算了盐城市2015、2020年在75%来水频率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各限制因素的承载潜力。结果表明,盐城市在2015年仍有一定承载潜力,在2020年将超载,主要原因为水量和氨氮排放。该结果为盐城市后续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质评价的多目标性、模糊多变性及不确定性问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为例,分别采用三种定权法的可变模糊评价法对其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与模糊集合法、熵权集对分析法、熵权属性识别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定权法的可变模糊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较符合,可见可变模糊评价法评价结果可信度强、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安全是保障城市自身及其所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南京市水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南京市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权重对指标进行排序,对南京市2005~2009年的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近几年的水安全状态处于安全和基本安全水平,水安全状况较不稳定。基于指标权重分析和评价结果比较,从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源水质和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四个方面给出改善水安全状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鉴于堤防工程结构复杂、运行条件变幅大,存在失事风险,基于后果逆向扩散法,建立了综合考虑堤防各种失事形式的单目标、多层次、半结构型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堤防安全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区间数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依据集值统计进行区间打分,最后基于幂指数法得到堤防安全综合评价值。对武汉市长江堤防的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区间数决策矩阵的堤防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实用性好、区分度高,能真实反映堤防安全状况,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