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茧参数和生丝均匀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茧的质量参数对缫出的生丝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早期研究已经发现了影响生丝质量的许多因素,但粒内的纤度变化率对生丝均匀特性的影响尚未见专门研究。本研究对不同品种共11批次的茧,进行了包括纤度曲线斜率在内的茧质量参数研究。然后,对这些茧分别在立缫机和自动缫丝机上缫丝,并对生丝的平均纤度、纤度偏差、最大偏差、匀度变化和乌斯特不均率进行了测试。为了研究茧参数和生丝均匀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除其它茧参数外,粒内茧丝纤度斜率僮化率对生丝均匀特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定粒模拟缫丝中影响生丝纤度偏差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机模拟缫丝的方法,对定粒缫丝中影响生丝纤度偏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配茧方式对偏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茧丝的粒间均方差,然后是定粒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对于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大的整定粒缫丝原料,采用一档中心配茧可做小生丝偏差,缫制高等级丝。文章分析了一档中心配茧做小生丝偏差的原理,介绍了生产技术措施和工艺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钱颖华 《丝绸》1993,(6):34-35
分析了立缫工艺设计应用比例配茧缩小生丝纤度均方差的原理,指出由于庄口的茧丝纤度特征数有差异,其合理的配茧比例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技术问答     
徐作耀 《丝绸》2001,1(3):45
问 :自动缫为什么会产生越外粒数 ?如何处理 ?(1)答 :自动缫丝机是采用机械的或机电相结合的生丝纤度控制机构来控制缫制的生丝纤度的。但由于组成生丝纤度控制机构的纤度感知器、探索添绪机构及给茧机等 ,在缫丝过程中会受到丝胶、毛丝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以及机件安装调整的不当 ,机件使用日久后相对位置的改变、变形、磨损或失效等等原因 ,从而造成生丝纤度控制机构不能达到正确控制生丝纤度的目的。由于绪下茧粒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丝纤度的变化 ,故通过对绪下茧粒数进行管理 ,即挡车工在巡回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绪下茧粒数分…  相似文献   

6.
影响生丝条价偏差的大小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原料条件,工艺设计合理与否,缫丝操作及配茧方法等。为了提高生丝产品质量,适应修订后的桑蚕丝质量标准,缫制出国内外市场满意的优质生丝,更好地为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服务,笔者从茧丝纤度开差与生丝条份偏差的关系,茧丝初终纤度率与生丝偏差的关系,及蚕茧分型与否,配茧符合率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研讨。  相似文献   

7.
杨志兴  康宗利 《丝绸》1994,(6):20-21
文章通过对塔形配茧原理分析,指出该方法针对目前职工素质普遍提高和茧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对微小生丝纤度偏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第二节D301型自动缫丝机的生丝纤度控制机构D301型生丝纤度控制机构根据做准生丝纤度、减小偏差、提高匀度的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它是生丝产品质量控制机构,用来代替人工的定粒配茧,把生丝纤度控制在目的纤度范围内,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茧幅整齐率是描述茧形大小整齐程度的一个工艺参数,它与生丝均方差无直接联系,而是通过茧丝纤度特征与生丝均方差发生关系。茧丝纤度特征与生丝均方差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茧丝纤度和生丝纤度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即每一个微小长度都有一个纤度  相似文献   

10.
沈振秋 《丝绸》1997,(12):18-19
现行批绪法虽可用于集体链条的正确调节,避免绪下茧粒数的上下波动,但却因忽视了感知系统及给茧给效率对生丝纤度的影响,所以并不一定能使生丝纤度符合规格要求。应采用感知批绪和按实际批绪相结合对绪下茧粒数实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有茧丝组成结构研究的有关理论,提出了丝素结晶区域和结晶度,茧丝缺陷点的分布规律,丝条纤度的离散程度,茧丝间胶着程度等因素对茧丝强伸度影响的理论设想。据此采取了提高丝条张力,保证中心配茧率,分型缫丝,并庄缫丝等措施。提高了生丝强度。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设计立缫生丝均方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礼直  钱镇海  钱永年  曹俊 《丝绸》2000,(12):26-29
设计配茧方法是做小缫生丝均方差,提高生丝品质常用的方法。文中对如何设计配茧方案,缩小立缫生丝均方差进行了探索研究,为正确设计立缫生丝均方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烘煮茧工艺及雌雄性别对茧丝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蚕品种茧丝纤度、伸长率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改变烘煮茧工艺条件对其性能影响不显著,雄蚕茧纤度明显比雌蚕茧细;降低等速干燥温度有利于提高茧丝强力;延长减速干燥时间可显著提高出丝率,雄蚕茧的出丝率显著高于雄蚕茧。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鉴别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借助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表面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手段对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基于它们结构与性能的差异建立了较为准确和简单易行的生丝鉴别方法。结果表明:2种生丝的化学组成相似,其大分子二级构象均主要为β折叠构象,且热分解曲线也基本一致;但与干茧生丝相比,鲜茧生丝的表面较为粗糙,茧丝之间空隙较大,结晶度略低且亲水性好。使用测定生丝束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沉降时间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别2种生丝,其中鉴别鲜茧生丝的准确率达到100%,而鉴别干茧生丝的准确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5.
黄韶恩 《丝绸》1996,(10):25-27
统茧缫丝中不同种类的次茧对生丝各种品质指标影响程度不同。文章具体分析了影响生丝丝色、清洁洁净及产生脆弱丝的次茧种类和成因,指出正确掌握不同次茧对生丝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程度,对不同庄口采用不同的针对性选茧工艺,才能在不影响等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次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雌雄蚕茧茧质和丝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苏×荧晓”F1为材料,分析了雌雄蚕茧茧质、丝质方面的差异性,为批量生产优质雄蚕丝、雌蚕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善才  刘桂芬 《丝绸》2000,(10):15-18
通过对常规蒸茧包中间与靠边部位茧的茧层丝胶溶失率及其制得生丝的强伸力、黑板卷绕过程中丝条张力的测试,并对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初步揭示了常规触蒸对茧包中间与靠连部位茧的丝胶溶失率及其生丝机械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触蒸设备及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