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法德高速列车乘坐车厢内饰设计特点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珂 《包装工程》2012,33(22):92-95,105
分别从高速列车乘坐车厢的空间布局与氛围、内饰造型及色彩3个角度入手,对日、法、德三国高速列车内饰设计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三国在各自文化特征以及长期设计风格下形成的内饰设计特点,并提出我国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包括根据国情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以及恰当运用本土元素和材质等方法,以期能为体现本国文化特质的高速列车内饰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婧  尹欢 《包装工程》2014,35(6):77-81
目的探索"精神"时代下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方法依托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人机工程学、交互设计及感性工学系统中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对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发展进行研究。结论对体验设计在可智能调节的汽车座椅、功能型汽车内饰的智能化轨道分层、人车交互新系统及车联网和物联网新环境中的应用,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赵丹华  顾方舟 《包装工程》2019,40(16):43-61
目的 探讨汽车内饰造型设计和设计研究的基本范式,帮助设计师和设计研究人员有效处理汽车内饰的设计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方法 研究以汽车内饰造型演变历史为设计研究的史论基础,提出汽车内饰的技术雏型、汽车内饰空间的形式意义、汽车内饰设计观念的变迁;探讨汽车内饰的审美与意象风格研究问题,提出汽车内饰审美的整体与局部(部件)关系;探讨汽车内饰的设计研究取向,提出内饰空间的人车交互、汽车内饰的品牌调性、汽车内饰的感知品质和汽车内饰造型的情感意义;探讨汽车内饰设计研究的复杂性,提出内饰的显性特征、隐性特征和用户需求与设计价值。结论 智能互联时代,汽车内饰的设计价值、品牌、情感塑造、场景和功能等,意味着全新的设计构架和全新的秩序,需要更具探索性的设计研究。设计作为一种架构,可以起到构建领域概念的知识框架作用,从而促进设计师解决当前问题,必须推进汽车内饰的创新设计和概念涌现,踊跃探索更大的设计边界和设计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李娟  周慧敏  刘涛  李沛芸  袁光宇  胡蝶 《包装工程》2023,44(2):69-80, 136
目的 为提高现有塔机驾驶室布局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性,提出塔机驾驶室布局优化设计方案。方法 采用WSR方法,从物–事–人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各部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在物理层面将驾驶室划分为操作视野区、控制区、生活区,在事理层面将驾驶员的行为流程划分为工作行为和生活行为,在人理层面将驾驶员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剖析每个层面的问题,提出设计要点,建立塔机驾驶室空间布局优化设计方案。最后,采用JACK人机仿真方法,对驾驶视野可视性、驾驶员坐姿上肢可达性、驾驶员的操纵姿势舒适性三方面验证人机因素合理性;使用量表评分调查驾驶室空间布局设计方案的满意度评价。结论 通过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详细全面的分析,得出塔机驾驶室布局优化设计要点,对现有塔机驾驶室的空间布局要素合理划分和优化设计,使其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易操作性、舒适性、流畅性。验证了WSR方法对塔机驾驶室空间布局设计分析是有效的分析方法,为相关设计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树林  陈澔利  尹欢 《包装工程》2017,38(14):145-150
目的探究渐消面在重卡驾驶室侧身造型上的运用,研究渐消面在重卡驾驶室侧身的造型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同品牌系列重卡驾驶室侧身渐消面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对相同时期不同品牌重卡驾驶室侧身渐消面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探究渐消面在重卡造型设计中的设计方法与原则。结论总结了渐消面在重卡驾驶室侧身造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得出了渐消面在重卡驾驶室侧身造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重卡驾驶室的侧身造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物特征仿生的重卡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可龙  尹欢  彭婧 《包装工程》2016,37(8):130-133,152
目的对国内某自主品牌重型卡车的造型基因进行再塑造。方法从仿生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重卡造型特征拟人化的研究,提出人物特征化的重卡仿生设计方法,并从形态、色彩、意象3个方面,对人物特征进行仿生探究,进而将人物典型特征与重卡正面造型特征进行融合。结论归纳整理人物特征化的重卡仿生设计基本流程,确定重卡的造型基因,最终依此设计一款具有人物典型特征的重型卡车,为该品牌重型卡车建立独有的品牌造型基因提供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汽卡车设计的内饰感知评价与设计品质提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丹华  顾方舟 《包装工程》2017,38(24):37-42
目的通过汽车内饰设计的感知线索和评价要素研究,明确汽车品质感的内涵,为自主品牌设计品质提升,实现国家品牌战略寻找一条设计之路。方法在与中国重汽合作的轻/中型卡车平台设计案例基础上,从感知的角度,采用案例跟踪和特征分析方法,对比和归纳了内饰设计评价与设计品质的关系,探讨和总结感知评价要素。结论研究表明,内饰的设计评价本质上是一种感知品质的评价,功能体量、部件特征和内饰氛围是感知评价与设计品质提升的3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顾伟康  尹欢 《包装工程》2020,40(24):104-109
目的 研究隐藏式的设计方法在汽车内饰应用上的优缺点,探讨隐藏式的设计在今后汽车内饰设计应用上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分析隐藏式设计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了解和把握隐藏式的设计方法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现状。归纳隐藏式的设计方法的造型方式,通过对比传统设计方法总结出隐藏式的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KANO模型调研隐藏式设计与传统设计在不同功能内的满意度,计算得到better-worse散点图,分析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验证隐藏式设计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KANO模型的调研分析并引入电动汽车内饰设计实践,验证了隐藏式的设计可以提升汽车内饰的美观,并且满足现有车型内饰的功能需求。结论 隐藏式的设计方法可以满足功能及美观的需要,提高内饰设计的自由度,并帮助汽车内饰造型创新是今后内饰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易军  唐雪琳 《包装工程》2020,41(6):67-71
目的从情感的角度,探究工程机械内饰的评价方法,为设计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方法首先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分别确立适应于工程机械内饰的评价要素;然后通过用户实验和专家意见,构建工程机械内饰评价特有的情感词集,并将情感词集分类至"愉悦(P)-唤醒(A)-支配(D)"PAD三维情感模型的不同象限;最后以三一重工重型叉车内饰设计为实例,初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根据PAD三维情感模型对用户情感的量化结果,比对情感词集与PAD三维情感模型的映射关系,得出用户对工程机械内饰情感词评价区间和结果。结论研究工程机械内饰设计情感评价方法,在评价要素、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创新,为设计方案收敛提供了科学参考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设计是汽车内饰的设计的目标,充分运用人机工程知识强调汽车内饰设计的和谐之美、关爱之美和科技之美。本文在结合现在代汽车内饰设计的基本要求下,提出更为人性化设计内饰设计方法,为推行汽车内饰设计起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