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特征识别是认知过程的核心,探究普通用户与有专业背景的设计师对汽车内饰造型特征和特征线的认知差异,构建普通用户与设计师对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型。方法以豪华车、SUV以及跑车3类车型作为实验对象,每个类别各取8个车款共计24个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汽车特征及特征线的相关数据,确定不同人群对汽车内饰造型特征的认知差异。结论在汽车内饰造型认知中,普通用户对于内饰造型元素的认知偏向于对造型特征的认知,而设计师则没有明显的偏向。对特征与特征线的识别而言,普通用户对两者的认知存在差异,设计师对两者的认知并不存在差异。构建了关于汽车内饰的用户与设计师特征识别模型,通过内饰设计实例,为汽车内饰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尹彦青  赵丹华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8,39(14):102-108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品牌调性与用户感知形象的情感互生关系。方法依据中国古诗词中的"韵律"逻辑哲学思想,根据音乐中"调性"理论,构建调式框架—调式高度—调式色彩的汽车内饰品牌调性设计体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研究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应用验证其设计有效性。结果拓展出功能、品质、情境3个汽车内饰品牌调性因素,结合用户情感需求,得出内饰造型要素、CMF要素、信息交互要素3个品牌调性的感知要素,与用户角色、用户情感、用户情境三者间的情感互生关系。结论研究拓展了汽车内饰品牌调性创新设计方法,为提升内饰品牌感知品质提供了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3.
汽车内饰造型的审美偏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方舟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18):106-110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设计要素与审美偏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个体在审美体验中的视觉信息处理方式为理论基础,借鉴影响产品造型的审美偏好的3种维度,通过实验法,分析汽车内饰造型审美偏好程度与时尚感因素、复杂度因素和情感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了各个因素对于汽车内饰审美偏好的影响系数,建立了内饰审美偏好的数学表达式。结论汽车内饰的审美偏好与复杂度因素关系较弱,主要是由情感极性因素和时尚感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黄颖捷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12):119-123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式,构建创新模式下的汽车内饰认知模型,为汽车内饰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从汽车内饰造型认知入手,分析造型要素与多重感知认知模型,探讨认知模式与创新模式的关系,提出创新模式下的内饰造型认知模型,并通过设计案例验证。结论汽车内饰作为承载功能协调的一个整体,将汽车内饰的各个设计元素割裂出来单独研究,结果是不适宜的。创新是催生一切新产品的源头,并产生新的造型要素。汽车内饰的创新结果可归纳为美学与使用方式创新、意义创新以及类别创新,3个创新模式的集合。结合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式,构建的基于创新模式的汽车内饰造型认知模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该模型可以辅助设计师有效处理设计创新和用户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正通  赵丹华  李天添 《包装工程》2020,41(16):223-229
目的研究汽车内空间中的动线概念,探讨车内驾驶行为的分布与演变规律,结合车内驾驶行为的可视化与规范化的表达结果,为汽车内饰的空间布局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结合建筑空间中的动线理论和汽车人机交互中的驾驶任务,提出汽车空间动线的概念;利用德尔菲调查法,组织专家用户进行关于车内空间动线的调查,获取汽车空间动线及其分布趋势和变化规律。结果主要空间动线的数量变化较小,分布位置变化小且渐趋集中;次要空间动线数量上从无到有,分布位置上变化较大并且由分散变为集中。结论提出汽车空间动线的概念,发现奔驰品牌下不同时期汽车内空间动线的变化规律,获取汽车空间动线的基本表达形式,完成对汽车空间动线的规范化过程,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辅助设计师完成设计信息的获取和表达。  相似文献   

6.
王金军  方灏 《包装工程》2020,40(22):53-59
目的 分析汽车内饰造型特征的品牌识别过程,指导内饰设计师理解用户认知方式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使设计意象有效传达,为内饰心理认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眼动实验为主,问卷法和访谈法为辅,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内饰视觉认知中的造型特征识别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划分内饰造型区域特征并编码,中央空调出风口、车门开关、方向盘是用户关注时间最长和最先关注的特征。有经验者观察目标明确,注重整体感知,无经验者目标注视点分散,注重局部特征。结论 中央空调出风口、车门开关、方向盘是传递品牌意象的重要造型特征区域,该部分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内饰的品牌识别度。造型特征识别过程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用户对内饰人机系统认知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面向汽车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顾方舟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6,37(20):30-34
目的简析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要素,探讨情感词语在汽车内饰造型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为内饰造型的评价提供辅助工具。方法以中文语境下的情感分类方式为基础,对常用情感词语进行词义定位。通过多级筛选的方法,分析情感词语的认知一致性,及其与内饰造型的关联度,获得情感类别词语相似度。结果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构建了词义精准的内饰造型评价情感语义池。结论通过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能够将用户认知外显化,提供科学和结构化的评价依据,对设计造型评价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品牌基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君  金然  韩叔冬  付波 《包装工程》2012,33(24):37-41
以品牌基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品牌基因理论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红旗、奥迪、宝马3个品牌汽车造型设计中进气格栅、头灯、腰线的造型特征分析,思考不同汽车品牌所表现出的差异化与可识别性的造型特征。以红旗轿车造型特征的演变为线索,探索品牌基因在红旗轿车造型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从情感、定位、文化、创新4个方向,探索红旗轿车造型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徐健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21,42(12):149-157
目的 探索基于多样性特征的汽车内饰,找寻其品质提升方式.方法 以副仪表为研究对象,划分多样性特征区域,通过实验筛选出用户最关注的多样性特征区域;根据实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建立多样性特征的创新研究框架,通过与有代表性的传统形式对比分析,归纳多样性特征创新的具体形式.结果 实验显示用户对副仪表多样性特征区域关注度普遍集中于换挡机构区域,提出针对换挡区域的3个多样性研究维度,即造型创新、行为创新、材质创新;其中材质创新倾向于与整体内饰的氛围统一;行为创新倾向于提升内饰的多样性;造型创新则兼具统一性与多样性.结论 通过对多样性特征区域的筛选以及针对性创新设计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内饰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提高汽车内饰审美愉悦感,从而达到提升汽车内饰感知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怡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8):170-176
目的以汽车内饰中控造型为载体,研究SUV车型内饰的图像语言编码模式。方法以图像语言为基本代码形式,提取轿车与越野车视觉元素的构成特征,得出轿车与越野车的图像编码;以33名专家用户为被试,采用8个SUV样本,获得偏向性认知数据。结果通过特征线构成特征提取与偏向性认知实验,得出了SUV图像编码模式的特征与车型体量存在密切关系,提出了SUV内饰编码模式。结论将图像语言的概念引入汽车造型设计领域,通过研究SUV内饰编码模式,为"跨界"新车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产品设计中的虚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善良  段清秀 《包装工程》2018,39(14):118-121
目的提出产品设计中的虚空间概念,为设计师提供一个认识产品设计的全新角度,以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开发产品。方法以产品虚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产品设计中虚空间的概念、存在形式和设计意义,提出虚空间的4种设计方法,即空间分割法、空间加减法、空间共享法与空间借用法。结论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重视虚空间概念,以虚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其他事物间接完成对虚空间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2.
陈晓坚  袁佳琦 《包装工程》2021,42(2):223-227
目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基于品牌战略的思考,以明心陈皮包装设计为契机,探讨在品牌策略指导下整合包装设计的解决方案,借助合理的包装形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方法在品牌策略的指导下,从整合设计理念出发,以理论结合实践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对明心陈皮品牌的实地调研以及包装设计,探讨整合包装设计理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系。结论在品牌策略下,整合包装设计将是一种颠覆性和创新性的设计,将品牌策略下整合的包装设计理念导入包装设计中,让设计师从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塑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包装产品,借助合理的包装形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带动品牌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徐浙青  林紫芳  潘荣 《包装工程》2020,40(22):278-286
目的 CMF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茶品牌包装的作用主要是彰显品牌特色与产品特征,是与产品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基于CMF设计理念,提升茶品牌包装中的用户感性需求,为茶品牌包装设计提供不一样的创新思路,给消费者带来差异化、个性化及情感化的体验。方法 通过研究色彩(C)、材料(M)、表面处理工艺(F)的设计理论与原则,结合现代茶品牌包装的调研分析,以开化龙顶苏庄茶品牌“璋品贡”为应用案例分析,提出茶品牌包装中的CMF色彩体验层次内容、材料需求要素、表面处理工艺因素三者的创新思路。结论 用CMF设计优化茶品牌包装的平面美,结合包装的结构美,让消费者感受到包装传递出的人文情怀。在赋予包装差异性、审美性、推广性效果的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重汽卡车设计的内饰感知评价与设计品质提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丹华  顾方舟 《包装工程》2017,38(24):37-42
目的通过汽车内饰设计的感知线索和评价要素研究,明确汽车品质感的内涵,为自主品牌设计品质提升,实现国家品牌战略寻找一条设计之路。方法在与中国重汽合作的轻/中型卡车平台设计案例基础上,从感知的角度,采用案例跟踪和特征分析方法,对比和归纳了内饰设计评价与设计品质的关系,探讨和总结感知评价要素。结论研究表明,内饰的设计评价本质上是一种感知品质的评价,功能体量、部件特征和内饰氛围是感知评价与设计品质提升的3个要素。  相似文献   

15.
阿莱西设计美学对设计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星 《包装工程》2012,33(12):124-128
以世界梦工厂阿莱西历经百年所形成的设计美学为切入点,深度分析了其设计美学的特征、形成、发展和管理,论述了设计美学是技术的美学、艺术的美学和生活的美学,其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特征,而是渗透进企业品牌及其产品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设计美学对推动品牌建设的价值,对国内企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良好的设计管理在创建设计美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互联网+时代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生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姮  凌霓 《包装工程》2018,39(12):165-168
目的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创意驱动农业品牌服务设计的新要求,更新品牌服务设计理念,打造创意农业品牌。方法通过对服务范式的迭代研究,梳理出服务设计的新思路,以创意农业品牌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创意农业品牌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的一般需求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服务需求,运用服务范式迭代的理论,对互联网+创意农业的品牌服务体系进行系统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互联网+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生态系统的策略。结论提出顾客价值共创的理念,构建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斌 《包装工程》2019,40(14):94-98
目的 研究古装IP剧海报设计中“意”与“象”的融合、“意中之象”和“意外之象”的塑造,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海报设计艺术相结合,从而使古装IP剧的海报设计更具民族特点和个性,在注重商业宣传价值的同时提高其审美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古装IP剧盛行的原因和意象美学的内涵,以及古装IP剧海报设计中“意”与“象”的塑造,阐述中国传统“意象”美学在海报设计风格和个性形成中的重要指导作用。结论 将“意象”美学理论运用于古装IP剧海报设计,有助于体现剧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意蕴,可以创造出更加有意味、有意境的海报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影视剧的商业价值,成为一个时代审美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邱松  覃千航 《包装工程》2019,40(24):11-17
目的为文创企业和设计师提供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法论模型,并在品牌主导下快速、高效地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同时,帮助设计研究人员针对既有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进行研究,凝练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之中。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国内外文创产业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然后,针对品牌文创产品在文创市场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论证;最后对品牌主导文化主题向文创产品转化的方法与流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通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最终完整、系统地建构了品牌主导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论模型,以及其使用方式和步骤。结论被品牌化的文创产品必将引领未来的文创市场,品牌驱动的文创设计也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基于品牌主导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论模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和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