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定名邛台地(四川省境内的名山、邛崃、蒲江一带)的12株野生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脂肪酸组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为12.95~54.00 kg,种仁含油率为37.04%~45.56%;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油酸和亚油酸,其相关系数达到-0.829;根据产量、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的川雅31、川雅21、川雅28、川雅20可作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高州油茶是南亚热带主要栽培的油用山茶属物种。为了筛选脂肪酸及微量营养成分优良的高州油茶无性系,本研究对15个高州油茶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和4种生物活性物质(α-生育酚,总酚,角鲨烯和β-谷甾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其组分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个无性系种仁含油率、脂肪酸及微量营养成分均差异明显。不饱和脂肪酸和油酸质量分数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88.29%(HMZ03)~85.08%(A16)、74.84%(A32)~82.84%(HMz04)。主要生物活性物质α-生育酚,总酚,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1.70 mg/100g(HMz06)~30.00 mg/100g(HMz03)、3.69 mg/kg(A31)~17.05 mg/kg(A16)、107.0 mg/kg(A31)~695.6 mg/kg(A5)、286.5 mg/kg(HMz10)~750.3 mg/kg(HMz03)。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492%,包含了高州油茶油脂营养成分大部分信息,可以用这3个公因子代表原来的 10项评价指标,进行高州油茶油脂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综合得分排名前5名依次为HMz11、HMz03、A6、A32和A5。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高州油茶营养功能评价、优系筛选、育种亲本选择和茶油品质开发等提供基本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21个种质文冠果种子和种仁含油量,利用GC-MS/MS检测分析索氏法提取的种子油和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在35%以上的种质有09-12(37.18%)和09-09(35.36%),种仁含油量在65%以上的种质有赤峰巴林右旗(65.78%)和09-09(65.74%);种子油和种仁油中均检测出10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花生五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索氏法提取的种仁油脂肪酸中神经酸含量高于3%的种质有7个,最高的为12-09(3.77%)。这不仅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文冠果油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文冠果种子特性及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 从全国11个省(区)收集21份文冠果材料, 对其形态特征和种仁含油率等指标进行测定, 进一步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文冠果籽油,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文冠果种子的横径和纵径差异不大, 但千粒重、种仁重和种仁出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 山东省临沂市所产的文冠果种仁含油量为最高, 达50.49%。文冠果籽油中共检测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碳一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等7种脂肪酸。不同产地籽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5.06%~55.96%之间,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32.60%~64.64%之间,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还含有少见的功能性神经酸, 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木本油料作物。综合分析种子形态和脂肪酸组成, 发现内蒙古赤峰和山东临沂地区的文冠果种子千粒重、种仁出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地区, 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 法,对从国内5 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紫苏属植物5 个变种的10 份试材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10 份试材间种子的含油率介于33.49%~42.58% 之间;应用SPSS 11.0 软件对其种子含油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紫苏属植物5 个变种10 份试材间种子含油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GC-MS 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简单,10 份试材种子油中共检测出6 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亚油酸、α- 亚麻酸、硬脂酸、10- 十八碳烯酸和油酸,其中前4 种为10 种试材的共有成分,1、2、3、5 号试材含油酸,但不含10- 十八碳烯酸,4、6~10 号试材含有10- 十八碳烯酸,但不含油酸。10 份试材种子油中α- 亚麻酸含量介于71.75%~80.06% 之间,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介于88.80%~92.82% 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引种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在温州地区的品质情况,对6个长林系列引种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个长林系列油茶种仁含油率由高到低分别为45. 2%、45. 1%、42. 7%、42. 0%、38. 4%、33. 8%;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为长林4和长林166 (均为10. 4%),最高的为长林53(12. 9%),平均含量11. 3%;单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长林4(82. 3%),最低的为长林40(73. 2%),平均含量为78. 0%;同时还检测到少量的对人体有益的角鲨烯和β-谷甾醇。从含油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来看,长林4的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7.
选取广西油茶重点产区河池、百色和梧州的主要油茶品种普通油茶、岑溪软枝油茶及大果红花油茶的种子为原料,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油茶种子的油脂及测定含油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油茶籽油试样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油茶种子出仁率为53.29%~68.91%;干籽含油率为47.05%~59.51%;GC-MS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单不饱和酸含量为72.91%~80.11%,其中河池巴马软枝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酸含量最高,为80.11%,主要成分是油酸;多不饱和酸含量为5.85%~9.14%,其中梧州岑溪软枝油茶籽油的多不饱和酸含量最高,为9.14%,主要成分是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3.62%~17.95%,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同时,广西油茶籽油中含有少量的9,10-环氧-十八碳烷酸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以2016年不同发育期(7月8日、8月10日、9月6日、10月7日)的红松种子为原料,采用氯仿甲醇法测定种子含油率,GC-MS/MS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及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育初期红松种子的含油率较低(4. 4%),随后迅速增加,并在9月6日达峰值(71%),之后降低;红松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为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红松种子不同发育期其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但皮诺敛酸含量在8月10日达到峰值(16. 30%)后不断降低。研究可为红松种子采收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红松种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15株雅安红花油茶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其单位冠幅产果量、种子出仁率及干籽含油率三个产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雅安红花油茶单位冠幅产果量在1.3~3kg/m2之间、种子出仁率在65.83%~78.18%之间、干籽含油率在27.94%~32.46%之间;油酸含量70.45%~83.13%、亚油酸含量5.3%~13.37%、软脂酸含量7.33%~15.82%、硬脂酸含量1.64%~4.18%。雅安红花油茶亚油酸平均含量达8.73%,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保健型营养油脂的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脂肪酸品质相关性不高,在品种选育时要同时考虑产量和脂肪酸组成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审油茶"华硕"和普通油茶"望城1号"不同发育时期种仁为材料,分析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和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油茶酰基载体蛋白基因(CoACP)、硬脂酰脱饱和酶基因(CoSAD)和油酸脱氢酶基因(CoFAD2)表达规律与油茶种仁成熟程度有关而与品种关系不大;"华硕"较"望城1号"生殖发育期长,成熟期晚,脂肪酸各成分变化幅度大,采收期可比"望城1号"延迟1个月;10月底采收时虽然"华硕"含油率低于"望城1号",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高些,若延迟采收"华硕"可保产量质量均优。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油茶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以赣石83-4和赣石447油茶鲜果为原料,测定其不同成熟度下果实品质相关的表型性状、营养物质和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个品种不同成熟度油茶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油茶果实的单果质量、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则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赣石83-4种仁含油率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值(44.16%),而赣石447种仁含油率在第二成熟度达到最大值(48.56%);赣石447和赣石83-4种仁可溶性糖含量随成熟度变化趋势不一致,前者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值(11.35%),后者在第五成熟度达到最大值(13.05%);2个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茶种仁蛋白质含量较低且总体上较稳定;2个品种油茶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持续增加,而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分别维持在11%和89%左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石83-4和赣石447的最佳采收期分别在第五成熟度和第四成熟度。综上,赣石83-4和赣石447油茶...  相似文献   

12.
向婷婷 《中国油脂》2021,46(10):98-103
为了筛选四川雅安特异的油茶种质资源,对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收集的22株野生油茶(TQYS1~TQYS22)的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22株野生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果实性状中,鲜果重为9.14~43.58 g,其变异系数最大,为41.7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高,只有10.83%。在主要经济性状中,鲜果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99%,鲜出籽率在27.54%~59.46%,干出籽率在15.02%~45.03%,种仁含油率在39.05%~56.60%,其中有7株野生油茶达到了国家油茶选育标准。野生油茶籽油中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53%~10.27%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9.73%~93.47%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4株野生油茶(TQYS17、TQYS21、TQYS18和TQYS20),其具有较高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野生油茶中存在丰富的遗传资源,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茶油的品质特性,选择目前规模化种植面积较大的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测定种仁含油率、油脂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种仁中含油率最高,达到68.53%,其油脂的理化指标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综合评分也是最高的,分别为0.892和1.000;3种红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大,均以油酸为主,浙江红花茶油、腾冲红花茶油、广宁红花茶油中油酸的含量分别为79.1%、72.3%、75.7%,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浙江红花茶油和广宁红花茶油较高,分别为86.7%、86.9%。综合来看,浙江红花茶油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油茶种子脂肪酸变化的快速测定,并研究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油茶、花生和芝麻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震摇+甲酯化法与索氏抽提+甲酯化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再利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三种材料各自的脂肪酸组成,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油茶发育过程中种子子叶细胞内油体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震摇+甲酯化法简便快捷,精确度高,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油茶种子含油率升高的高峰期是47~54 WAF(Weeks After Flower),即9月至采摘期之间。油茶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油酸作为主要脂肪酸,在成熟种子油中含量高达78%以上,且在整个发育时期中呈现上升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呈明显下降趋势。结合细胞学观察,明确本油茶品系的油脂转化高峰期在45~48 WAF。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乐业县掌叶木果实及种子为材料,研究掌叶木果实、种子表型性状及种子、种仁含油率和种子油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广西乐业县掌叶木单球果重3.23 g,单种重0.31 g;单果长31.98 mm、宽14.87 mm;单种长10.47 mm、宽7.17 mm;气干状态下种子含水量13.69%、千粒重170.82 g;出种率13.93%、出仁率64.24%;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分别为42.26%、55.93%;种子油含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芥酸35.8%、油酸25.6%、花生一烯酸14.5%、亚油酸8.5%、二十四碳一烯酸(神经酸)8.3%,以不饱和脂肪酸(94.1%)为主,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油茶果果壳和种仁的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别检测果壳和种仁的石油醚提取物的组成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类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果壳包含的42种和种仁包含的39种石油醚提取物都由醛类、烷类、烯类、醇类、酚类、脂肪酸酯类、脂肪酸类、酮类和杂环化合物组成,相同组分有6种。果壳和种仁中均数油酸的含量最高。果壳中脂肪酸类、酚类和脂肪酸酯类含量较高,分别为29.3%、18.91%和33.43%。种仁中脂肪酸类和脂肪酸酯类含量较高,分别为80.8%和10.79%。结论:种仁中脂肪酸的含量远大于果壳的91.6%,果壳中脂肪酸酯的含量远大于种仁的62.8%,除了种仁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外,果壳也值得进行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以50个品种甜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然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并对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与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最大的甜瓜品种为MW,MW的籽粒表面积、宽、千粒质量均最大;林蜜25号甜瓜品种的种子含油率最高,为32.532%,WQ的种子含油率最低,仅为17.915%;甜瓜种子油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其次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常见小绿瓜,为75.011%,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省工108,为31.289%,棕榈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WQ,为13.281%,硬脂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爽口1,为9.862%;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的马泡瓜含油率较高,且皮薄,种子非常多,因而马泡瓜最适宜选育榨油。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法测定并分析了6个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及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在36.59%~44.88%之间,含油率与产地的生长季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9 5,P=0.036 6);亚麻籽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5种脂肪酸分别是亚麻酸(53.36%~65.84%)、亚油酸(10.14%~16.39%)、油酸(10.03%~12.37%)、硬脂酸(3.98%~9.85%)和软脂酸(2.41%~7.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51%~92.39%。综合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因素,最终确定甘肃陇南作为优质亚麻籽油生产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元宝枫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种仁油脂含量丰富。为了探明元宝枫种仁油脂及脂肪酸含量在不同生长环境间的变化,促进元宝枫油用资源的开发,实验采用了索氏提取法及GC-MS分析法测定了9个产地天然元宝枫的种仁含油量、脂肪酸组分及含量,并分析成分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9个产地元宝枫种仁平均含油量达到了43.30%,含量范围为18.87%~52. 23%。种仁油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组分,其中亚油酸含量为最高,达到32. 28%,其次为油酸,平均含量为25. 36%,功能性成分神经酸的平均含量为5.25%,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在87.05%~90. 16%。油脂和脂肪酸相关性分析显示,油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性正相关,与油脂含量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 82,神经酸分别与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含量弱正相关,亚油酸与油脂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实验为元宝枫种仁油营养价值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为元宝枫种子食用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独特,为促进海南岛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并为油茶籽油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海南岛不同油茶主产区的油茶籽,对油茶种仁含油率及油茶籽油理化指标、无机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考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品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油茶籽种仁平均含油率为49.13%;油茶籽油无机元素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左右,角鲨烯含量为78.33~96.23 mg/kg,茶多酚含量为64.78~77.36 mg/kg,维生素E含量为430.7~484.4 mg/kg;某些考察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定安和海口产油茶籽油综合得分较高,琼海油茶籽油综合得分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海南岛油茶籽油主产区可分为3类,其中定安为一类,屯昌、琼海、澄迈、临高为一类,海南中部山区、海口为一类。综上,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较高,各油茶主产区油茶籽油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