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鱿鱼内脏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鱿鱼内脏为原料,采用淡碱水解法提取鱿鱼内脏油.分别研究了水解时间、pH、料液比、水解温度、盐析加盐量5个单因素对鱿鱼内脏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的提取条件为:水解时间90 min,pH 9.0,料液比1∶1.5,水解温度80℃,加盐量4%.该条件下鱿鱼内脏油提取率可达69.3%.同时与酶解法提取的鱿鱼内脏油进行了对比,酶解法提取的鱿鱼内脏油色泽较深,酸值过高,品质低.采用淡碱水解法提取的鱿鱼内脏油品质接近SC/T 3502—2000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鱿鱼内脏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达50.81%,EPA含量为13.33%,DHA含量为29.9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鲢鱼骨中鱼油的提取最佳工艺。方法 对比高温蒸煮、热风干燥、冷冻干燥不同处理方式, 将鲢鱼骨粉碎后, 以提取率为指标, 分别研究索氏提取、稀碱水解、酶法水解三种鱼油的提取方式, 并对稀碱水解法进行正交实验方案设计。结果 综合考虑, 采用稀碱水解法提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稀碱水解法的最优条件为温度85 ℃、pH10.0、料液比1:2、时间40 min, 鲢鱼骨油提取率为39.83%。结论 采用热风干燥法对鱼骨进行前处理, 稀碱水解法提取鲢鱼骨中脂肪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淡水鱼内脏为原料,以鱼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对酶法提取鱼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在各自的最佳酶活条件下提取内脏鱼油,得到最佳的水解用酶为中性蛋白酶。然后以中性蛋白酶为水解用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pH值、中性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对鱼油得率的影响,最终得到中性蛋白酶酶解法提取鱼油的最优条件为:pH值7,酶解时间40min,酶解温度60℃,酶添加量0.50%,料液比(原料∶蒸馏水)1∶1.5。在最优条件下,鱼油得率可达35.67%。  相似文献   

4.
酶解法提取大黄鱼内脏鱼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黄鱼内脏为原料,研究了碱性蛋白酶酶解法提取大黄鱼内脏中鱼油的效果。以大黄鱼内脏鱼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料夜比、酶添加量、p 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化了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提取鱼油的条件为:料液比1∶8(g/m L)、酶添加量1 250 U/g、p H值为8.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 h,在上述条件下,大黄鱼内脏鱼油的提取率高达72.45%,而且所提取得到的鱼油符合国家二级精制鱼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解法提取冷冻罗非鱼头中的鱼油。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提鱼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5 h、复合蛋白酶添加量1.25%、料液比1∶1、酶解温度5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鱼油提取率为81.3%,经小试实验鱼油提取率达到80.4%。粗鱼油经过活性白土脱色和过滤除杂,得到的精制鱼油理化指标除碘值外均符合SC/T 3502—2000精制鱼油一级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鱼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72.1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6.04%,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6.11%,主要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鳡鱼资源利用新途径,以鳡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钾法和酶解法提取鳡鱼内脏油,并对所得油进行理化性质及DHA分析比较,确定鳡鱼内脏油较好的提取方法。钾法提取鳡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pH 7.5、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50 min、硝酸钾用量4%、盐析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鳡鱼内脏油提取率为87.92%;酶解法提取鳡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pH 7、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鳡鱼内脏油提取率为92.13%。钾法和酶解法所提鳡鱼内脏油中DHA含量分别为24.07、36.38 mg/g,酶解法所提鳡鱼内脏油各项理化指标及DHA含量均优于钾法。研究表明酶解法是鳡鱼内脏油提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酶解法提油具有提取率高、反应条件稳定、有效成分损失少等优点,本文通过对酶解法提油工艺进行改进,采用水酶法对斑点叉尾鮰鱼内脏油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在液料比、加酶量、酶解PH、温度、时间5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时间75.2min、液料比(mL/g) 1∶1、温度61.51℃、pH7.23、加酶量3 000.06U/g,预测鱼油提取率为87.0%;为便于操作,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时间75min、液料比(mL/g) 1∶1、温度61.5℃、pH7.2、加酶量3 000U/g。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鱼油提取率为86.34%,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这表明了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李川  段振华  龙映均  裴志胜  王瑞 《食品科学》2009,30(20):234-237
目的:为罗非鱼头生产硫酸软骨素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罗非鱼头为原料,采用稀碱-酶解工艺,以产率和纯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碱提取和蛋白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碱提取时碱浓度1%、时间7h、温度50℃、料液比1:5(m/V);酶解时pH7.0、加酶量1.5%、温度50℃、时间3h时有最高的产率、纯度及总得率。结论:在该条件下,产率为3.583%,纯度为81.28%,总得率为2.913%。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大黄鱼内脏鱼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不同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大黄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内脏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对大黄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 h、酶添加量3000 U/g、酶解温度50℃、料液比1:6 g/mL、pH值8,在此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为(63.8±0.57)%。  相似文献   

10.
竹荚鱼加工废弃物中鱼油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荚鱼(Trachurus)加工废弃物为原料,采用了蒸煮法和胰蛋白酶酶解法两种工艺提取鱼油,分别以提取率和感官特征等指标对两种提取工艺的参数进行考察优化,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显示:蒸煮法的最佳条件为:蒸煮温度95℃,蒸煮时间40min;胰蛋白酶酶解法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添加量1.5%,料液质量比1:1.5,酶解时间4h.通过比较提取率、感官、理化性质,确定选取蒸煮法分离提取竹荚鱼加工废弃物鱼油.  相似文献   

11.
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提取鱼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酶种类、酶解温度、p H、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对罗非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 H 7.5、液料比5∶1、加酶量3 400 U/g、酶解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鱼油提取率达到88.95%,酸价达到SC/T 3502—2000的粗鱼油一级标准。罗非鱼内脏鱼油中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36.6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质量的38.13%和25.18%,表明罗非鱼内脏鱼油是一种营养品质较高的油脂。  相似文献   

12.
以鳕鱼肝脏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提取鳕鱼肝油,选用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的酶解提取工艺,并从鱼肝油的提取率、品质方面将其与传统淡碱水解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酶解p H 6.5、加酶量3 270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 h。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鳕鱼肝油提取率可达到93.44%,且品质良好,酸价5.49 mg/g,碘价148.31 g/100 g,过氧化值7.49 meq/kg。酶解法鳕鱼肝油提取率及品质均优于传统淡碱水解法。  相似文献   

13.
以罗非鱼鼻软骨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解-稀碱法提取硫酸软骨素(CS)。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酶解和稀碱提取均对CS的提取效果有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超声条件为:料液比1∶5(m/V),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0℃。酶解条件为:以碱性蛋白酶为水解酶,酶解p H11.0,酶加量2.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 h。碱提取条件为:1%氢氧化钠,提取时间1 h。在此工艺条件下,硫酸软骨素的平均提取率为0.922%,纯度为90.1%。  相似文献   

14.
王瑞元 《中国油脂》2023,(11):14-15
为提高沙丁鱼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沙丁鱼内脏为原料,研究5种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1种蛋白酶作为鱼油提取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对酶法提取的粗鱼油进行精制,对精制鱼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时,鱼油提取率最高;中性蛋白酶酶解提取沙丁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加酶量1%、酶解时间2 h、酶解pH 7、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可达67.86%;粗鱼油经精制后,达到SC/T 3502—2016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精制鱼油中DHA含量为26.57%,EPA含量为2.64%,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胰蛋白酶法提取草鱼内脏鱼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娜  刘学军 《食品科学》2013,34(2):110-113
利用胰蛋白酶酶解法从草鱼内脏中提取鱼油。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条件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胰蛋白酶提取草鱼内脏鱼油的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8℃、酶解pH8、酶添加量1.65%、料液比1:0.87(m/m)、酶解时间4h。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鱼油提取率为70.16%。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沙丁鱼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沙丁鱼内脏为原料,研究5种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1种蛋白酶作为鱼油提取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对酶法提取的粗鱼油进行精制,对精制鱼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时,鱼油提取率最高;中性蛋白酶酶解提取沙丁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1、加酶量1%、酶解时间2 h、酶解pH 7、酶解温度50 ℃,在此条件下沙丁鱼内脏鱼油提取率可达67.86%;粗鱼油经精制后,达到SC/T 3502—2016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精制鱼油中DHA含量为26.57%,EPA含量为2.64%,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我国大鲵资源利用新途径,并建立大鲵尾部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采用酶解法从大鲵尾部脂肪组织中提取大鲵尾部油,并对所得的大鲵尾部油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3%,料液比1∶1.0,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60℃,p H 6.5;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8.53%。所提的大鲵尾部油达到我国水产行业SC/T 3502—2000粗鱼油的一级标准。酶解法所提大鲵尾部油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49.4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29.35%。  相似文献   

18.
以钦州湾小球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酶解法制备多肽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酶解小球藻蛋白制备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6.5,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0 min,料液比1∶100 g/mL。此时多肽得率为15.538%±0.2%。  相似文献   

19.
虎杖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秋雄  黄苇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6):1324-1327
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活性天然产物,本研究以虎杖为原料,研究了白藜芦醇的溶剂法和酶解法提取工艺,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酶加入量等对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溶剂法和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溶剂法优化工艺为:pH 5,料液比1:65,提取温度是60 ℃,提取时间2 h;酶解法优化工艺为:pH 6,料液比1:40,酶解温度是60 ℃,酶解时间2 h,二者得率分别是:0.496%和0.942%。酶解法的得率大约是溶剂法的2倍,可以作为虎杖中白藜芦醇提取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胜帮  叶静  陈聪 《食品科学》2012,33(22):149-153
研究复合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参考料液比、pH值、加酶量、温度和时间5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选择70%乙醇溶液为溶剂,料液比l:20(g/mL),选取酶解pH值、加酶量、酶解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对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L16(44)正交试验,得到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3.5、时间3.0h、温度35℃、复合酶用量2800U/g纤维素酶+2000U/g果胶酶,荷叶黄酮提取率为3.74%。与水提法的L16(44)正交试验结果(提取率1.59%)相比较,复合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效果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