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对国标GB5095中试验16g“接触件压接后变形量的测量”试验方法的探讨,作者结合美军标中的有关内容,提出了测量实施方法,并对试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讨论了采用孔隙率试验方法评价“金镀层”接点接触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分别在镍片上和连接器接点上镀以不同厚度的金,并置于SO_2气体中以及H_2S和SO_2混合气体中进行腐蚀试验,然后,通过测量金镀层接触电阻来测定孔隙率及其对金(表面)接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文江 《机电元件》1992,12(1):4-10
本文介绍了研制YL系列圆形连接器时,根据电接触理论和可靠性理论,设计出三线接触三段式椭圆截面插孔及其接触对。并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强度校核,用实验的方法解决了接触压力最佳值的选取,对接触对采取了固体润滑,低温热处理和可靠性筛选等工艺措施。试验和使用证明,这种接触对较GB5819-86中插孔及国外同类样品中插孔有更高的电接触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了有振动条件下小信号系统高的电接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朱煜  曹军 《机电元件》2004,24(1):51-55
文章对国军标GJB1513—92《混合和固体延时继电器总规范》中4.7.35.2条“寿命”试验进行了分析,对标准中某些用语和规定提出了见解,并对试验方法的实施给予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判断电磁继电器接触失效的方法是仅监测接触压降是否超限,因未合理利用运行过程中特性参数的变化信息,不足以判别接触失效机理。本文通过监测继电器多个特性参数多方面获取接触失效信息,考虑到参数变化的随机性和冗余性,提出基于主元分析(PCA)和距离判别分析的电磁继电器接触失效机理判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试验样品进行可靠性寿命试验并在线记录整个过程多个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主元法对多特性参数构成的高维空间进行降维处理,从中提取主要特征,并按实际失效机理不同进行分类。最后,以已有样品的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采用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对新样品失效机理进行判别。该方法既避免了单参数判别信息不足,又减小了多参数之间的相互干扰对判别过程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永祥 《高电压技术》2001,27(Z1):36,39-39
探讨了 110 k V交联聚乙烯电缆交流试验有关规程中关于直流耐压试验的规定 ,介绍了苏州供电局交接试验的实施情况。电缆的试验及运行记录表明 ,其交接试验中直流耐压试验不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在交流耐压试验中采用施加正常系统相对地电压 2 4h的方法是简易可行的 ,必须检测电缆屏蔽层的对地绝缘电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电流传输密度的提高,弓网电接触状况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弓网电接触理论与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对弓网电接触中接触电阻、热效应、摩擦磨损性能及受电弓滑板材料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为:1)对弓网接触电阻的参数观测、机理分析和数学模型仍需开展大量工作,包括更为全面准确的电接触试验方法和诊断技术,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弓网接触电阻数学模型。2)弓网电接触热效应的研究需继续加强。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弓网载流摩擦时,滑板、接触线以及接触面的温度及其分布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雨、雪等特殊气候条件对弓网热特性的影响。3)应重视开展更高速度等级和电弧动态特性对弓网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探讨;同时深入研究弓网磨损预测模型。4)继续研究和开发新型复合受电弓滑板材料;在具体应用时,需根据不同列车运行的特定条件,选取满足该条件下关键性能要求的滑板材料。  相似文献   

8.
在接触电阻焊中,现有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设备不能完全保证焊点没有缺陷。一些缺陷的产生,是焊接过程中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通常分为两类: 1.由于工艺因素的随机波动而造成。如零件表面准备状况、电极工作表面的面积、电极材料的选配及焊接电流的分流等。2.焊接设备在工作时间内由于焊接规范的参数随机波动而造成。如电路电压的瞬时变化、焊接变压器内部剩磁的影响等,都会造成焊接质量的不稳定。虽然已有一些无损检验方法,但由于种种局限性而不能行之有效。因此,现在一般工厂都采取现场试验的方法来检验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9.
La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合金阴极侵蚀区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技术及常压烧结等方法制备掺杂La元素的纳米复合AgSnO2电接触合金,对合金进行了模拟电弧侵蚀试验,通过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X射线能谱仪分别对合金电弧侵蚀前后形貌和阴极侵蚀区的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与无掺杂的纳米复合AgSnO2合金相比,La元素的加入,明显抑制了电弧侵蚀过程中Ag与SnO2富集区的产生。同时随掺杂元素含量的增加,银液的飞溅现象明显减少,电弧侵蚀从液态喷溅转变为以蒸发沉积为主,具有较好的耐电弧侵蚀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较便宜的代金接触材料。首先对比了硬金、钯、钯镍合金和钯镍合金 软金等表层的性能。对比时采用具有这种表层的实用接插件。对比试验有两种:高温高湿气氛下的磨损试验和Cl_2 H_2S高湿气氛的暴露试验。测量并对比了这些接插件插合在一起时的电阻。考虑到对有专利权的贝尔(型)钯 金做表层代用材料的浓厚兴趣,于是,对比研究扩大到圆形和条形插针接触体,双叉和三叉插孔接触体,钮扣接触体(button type contacts)、印刷电路板的插针和边缘连接式插座接触体。在研究的材料中,25μin钯 1μin金的表层对上述接插件来说,是最合适的代金接触体,而且,现在已有多种应用。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常用镀金接触体和镀钯后再镀金的新型滑动接触体的特性,并对新型接触体做了评价。实验用的镍底层、钯镀层和金镀层是分别用镍、纯钯和纯金依次在瓦茨槽、碱槽和酸槽液中镀制而成。为了评价连接器的力学、电学和环境特性,进行了插拔、振动冲击、高温、湿度、热冲击、盐雾、H_2S、SO_2和高温电负荷试验。新型接触体的接触电阻、摩擦系数、耐磨和耐蚀等性能均比常用的镀金接触体高。  相似文献   

12.
铆钉触头材料的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直接关系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通过设计触头材料电接触试验系统,实现了球-平面电接触对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从而研究了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稳定温升和热时间常数的影响.为获得接触斑点的发热状态,应用COMSOL Muh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触头对、触头夹具及热电偶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模型,根据试验环境确定了仿真边界条件,进而分析了膜电阻、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斑点稳定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肖斌 《低压电器》2010,(1):8-11
基于继电器接触电阻的接触原理,研究了降低继电器接触电阻的清洗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典型触点材料,通过分析确定加工过程污染对继电器触点镀层的影响,然后给出几种不同的清洗方法,以减小继电器接触电阻,提高接触可靠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冯萃峰  高锦春 《机电元件》2010,30(2):3-7,18
失效手机故障触点表面污染物的微观探测表明,污染物中含有大量尘土以及腐蚀物。模型分析显示,腐蚀物包裹尘土时,触头容易在腐蚀物上爬坡导致高电阻。对浸涂NaC l溶液后再喷撒S iO2颗粒的试片进行温湿循环试验,试片表面的S iO2颗粒被腐蚀物包裹,微动试验时触头难以推开被包裹的颗粒,导致试片表面高电阻的周期性跳变。可见,污染物中的腐蚀物包裹尘土颗粒,致使连接器簧片微动时在腐蚀物上爬坡,是引起触点高电阻导致手机失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国家标准把中、小型异步电动机效率划分为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2个等级。详细分析了电动机能效试验及评价方法,介绍了节能电动机试验平台的组成及硬件原理。实践证明,电动机的效率检测及高效运行对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能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士吉 《机电元件》1991,11(1):46-56,59
本文所论述的关于连接器接触材料的试验与检测,着重是讨论接触材料经环境试验前后,表面的特性参数问题。它详细地阐述了应用现代物理和化学分析仪器,对几种当前连接器常用的接触材料,试验前后的表面特性参数的定性分析。还提出了一些试验与检测的新见解和新方法,想必对读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电缆接头内部热点温升是电力电缆的重要问题,有必要研究接触电阻对热点温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电缆接头及电缆本体的2维轴对称模型。通过不同接触电阻等效模型下的温度场仿真对比,其热点温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从而确定了接触电阻的等效模型。然后,分别对有无接触电阻的模型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其热点温度相对误差达10.2%,确定了考虑接触电阻的必要性。最后,在电缆接头温升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比较了测量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数据,其热点温度相对误差不超过7%,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酸性盐雾环境下连接器接触件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基镀镍连接器表层镀金时,接触件表面容易出现微孔。在酸性盐雾环境中,镀金层表面微孔处形成的腐蚀坑会使得接触件接触电阻增大,降低电连接器可靠性。参照美军标ASTM G85中盐雾/SO_2复合试验条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针对插针表面腐蚀形貌和成分、中间镀镍层及基底铜合金层在腐蚀过程中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可将从腐蚀开始到全面腐蚀的全过程分为蚀坑萌生、蚀坑形成、蚀坑发展及全面腐蚀四个阶段。盐雾/SO_2复合试验中液膜的低pH值会协助Cl-更快地穿透钝化膜,SO_2存在的情况下,镍的钝化膜溶解在酸性介质中,加速钝化膜的破损,加速腐蚀,并分析该种材料接触件腐蚀对电连接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桂平 《机电元件》2013,(1):31-34,44
本文介绍了某型号电连接器经过一定次数的机械插拔试验后,其接触特性参数如接触电阻、插入力、分离力等发生的变化。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积累、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成为制定该类产品试验标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银铜接触线的性能试验及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试制的银铜接触线进行了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对国内外银铜接触线的标准要求及产品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