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钢铁企业用电自给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资源,具有巨大的回收利用潜力。系统分析了典型钢铁流程的能量流和具备回收利用价值的主要余热余能资源情况,提出了采用当前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回收发电。通过建立分布式电站,使得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就近回收、就近输送、就近使用,从而实现钢铁企业用电基本自给。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一个年产1 000万t规模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分布式发电方式回收该钢铁生产流程的余热余能资源,其发电量可达到41.95亿kW.h,折合吨钢419.5 kW.h。钢铁企业通过余热余能回收发电完全可以做到用电基本自给,甚至完全自给,乃至外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设计年产焦炭110万t焦炭的独立焦化企业2018年生产用能情况的审计分析,以及与行业先进能效企业的水平对比,帮助企业摸清了的生产用能现状,查找出企业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电能利用、能源管理、以及生产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和能源统计管理,优化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方案,完善优化企业电能利用管理,更深一步地帮助企业挖掘节能潜力,优化用能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冶金工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面临的节能、CO2减排压力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业之一,而冶金能源高效利用与优化管控是冶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围绕冶金能源高效利用、余热余能回收与利用、能源系统优化建模及能源管控系统建设等内容,指出了当前冶金行业节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围绕能效提升、余热余能高效回收与利用、物质流能量流协同优化等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4.
钢铁企业余热资源高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毅  史德明 《钢铁》2011,46(10):88-93,98
钢铁工业是能耗大户,采取措施充分提高企业的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分布及回收利用方式,结合马钢在烧结余热回收、转炉汽化蒸汽发电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提出了钢铁企业发挥能源转换功能、高效利用余热资源技术的前期研究结果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冶金企业各工序余热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烧结余热及干熄焦余热高效利用、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等,建议大力发展余热回收系统集成系统及冶金渣有压热闷技术,扩大余热利用和余热资源范围。  相似文献   

6.
王亮超 《河北冶金》2012,(8):76-77,41
介绍了邯钢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煤气回收力度,利用富余煤气发电,推广应用干熄焦设备、烧结余热回收设备和高炉TRT发电技术,企业自发电比例由2006年的4%提高到2011年的50%。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与项目相结合,通过制度化、文件化、高效化、系统化保证能源消耗持续降低,用系统节能的理念将能源的供应、使用、余热余能回收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其高效、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甘特(GANTT)图和网络图做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能量流网络的概念,建立了钢铁企业电力为节点的能量流网络物理模型。根据钢铁企业能源利用现状,分析了钢铁联合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情况,提出了几种较为成熟的余热发电技术方案并阐述其发电原理和特点,从经济性上数据讨论其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典型钢铁企业的低温余热资源调研,通过测算分析了采用余热源水源热泵技术回收利用钢铁企业工艺循环冷却水和工业废水的节能减排效果,证实该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能减排措施,有助于企业降低能源成本、实现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铁工业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进步,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包括烧结余热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干熄焦技术、高炉高风温及高炉富氧喷煤技术、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技术、转炉负能炼钢技术、高温蓄热燃烧技术、钢坯热装热送技术等等,并阐述了能源节约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钢铁企业为例,分析了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影响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措施,通过回收低品质余热替代采暖蒸汽、增加发电用户消化富余蒸汽、关停及优化洗浴分散用户、新建燃气-蒸汽高效发电系统等,实施后可以做到区域供热平衡,减少蒸汽消耗,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济钢对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推广蓄热式燃烧技术、开发高风温热风炉技术、运用干熄焦、高炉、转炉干法除尘等技术,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应用干熄焦余热发电、烧结带冷机余热发电,开发炼钢余热发电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等,实现了冶金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利用液态高炉渣生产微晶玻璃、矿棉等,消化化工企业的铬渣用于烧结配料、开发废塑料炼焦技术等,实现了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钢铁联合企业能源循环利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浏  干勇  张江铃  李菁 《钢铁》2006,41(6):1-4
以全面分析生产热轧板材钢铁联合企业中的能量平衡为基础,详细讨论了该类钢铁企业内部的各种余热资源、二次能源的回收方法和回收率,分析了二次能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该类钢铁联合企业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和今后应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重点钢铁企业的炼铁系统能源消耗现状为基础,讨论了其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铁水能耗和工序能耗。结果表明,直接影响铁水能耗的因素有:①工序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的实物量多少;②对应每一种能源介质的标准煤折算系数大小,也就是这种能源在其生产、转换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③余热余能回收量的高低。并提出了减少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实物量消耗、加强二次能源(包括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降低铁水能耗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重点钢铁企业的炼铁系统能源消耗现状为基础,讨论了其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铁水能耗和工序能耗。结果表明,直接影响铁水能耗的因素有:①工序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的实物量多少;②对应每一种能源介质的标准煤折算系数大小,也就是这种能源在其生产、转换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③余热余能回收量的高低。并提出了减少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实物量消耗、加强二次能源(包括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降低铁水能耗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钢铁联合企业二次能源高效利用,唐钢不仅对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余压和煤气进行了全面利用,尤其在低温余热利用(烧结余热、转炉余热)、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技术,使二次能源回收量、二次能源使用效率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2011年以来,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达到了70%以上.对唐钢二次能源高效利用的系列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对传统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构成情况;分析了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余热回收并高效利用、优化管网运行、强化管理等有效的改善措施。这将有利于减少蒸汽系统的能源浪费,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钢铁企业能耗分析及节能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超  蔡九菊  张琦  董辉 《工业炉》2011,33(3):8-10,19
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和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现状及与先进产钢国家能耗的差距,重点剖析了能耗指标的构成、影响因素及节能潜力.通过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流程优化、余热余能回收及能源管理等节能对策,分析了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对企业能耗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京唐炼铁余热余能占炼铁工序能耗的60%左右,分布于热风炉、高炉煤气除尘、炉前除尘、渣处理和高炉本体冷却水等系统。重点分析现有工艺技术流程,通过高炉煤气回收、干式TRT和热风炉烟气预热空煤气及制粉三项利用技术,已实现炼铁主要余热余能回收80.8%,指出热风炉烟气和高炉煤气物理显热利用率仅为30%~40%,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以末端温度为基础分析了各项低品位余热潜力尚有65.9kgce/t,并提出有效利用放散高炉煤气、热风炉烟气和冲渣水余热等措施和建议,为余热梯级回收和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