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是目前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方向与途径之一。就本质而言,余 热回收与利用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与利用的过程,热力学分析是其重要研究手段。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 律,针对目前烧结余热利用方式,系统分析了烧结余热资源的产生、转换与利用等环节中各种形式的余热在数量上 的守恒和品质上的匹配关系,重点分析了各环节的热效率、火用 效率以及火用损失,藉此分析影响余热回收与利用的主 要因素及其制约环节,提出提高余热回收与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钢铁企业用电自给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余热余能资源,具有巨大的回收利用潜力。系统分析了典型钢铁流程的能量流和具备回收利用价值的主要余热余能资源情况,提出了采用当前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回收发电。通过建立分布式电站,使得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就近回收、就近输送、就近使用,从而实现钢铁企业用电基本自给。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一个年产1 000万t规模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分布式发电方式回收该钢铁生产流程的余热余能资源,其发电量可达到41.95亿kW.h,折合吨钢419.5 kW.h。钢铁企业通过余热余能回收发电完全可以做到用电基本自给,甚至完全自给,乃至外供。  相似文献   

3.
电力是钢铁联合企业中消耗的重要能源,它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20%。针对钢铁联合企业电力能量流动过程,建立了余热余能电力节点网络模型、分布式发电物理模型和集中式发电物理模型,提出了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发电模式,应用该模式发电能够实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就近回收、就近输送、就近使用,而且发电效率高,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钢铁制造流程的属性和动态运行过程的物理本质出发,阐述了钢铁制造流程中铁素物质流和碳素能量流的行为规律和钢铁制造流程的能源转换机制,得出能源转换过程必然伴随能量的耗散,因此应尽量减少能源转换次数,并指出在钢铁制造流程中,铁素物质流与碳素能量流相伴而行,而碳素能量流与铁素物质流则时合时分。还构建了一个年产290万t的棒线材流程企业,计算了该流程的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情况,并剖析了该流程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指出高效回收利用余热余能和构建合理的物质流网络和能量流网络及两者协同优化的能源管控中心是提高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和严峻的环保形势,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是钢铁行业采取的节能减排重大举措。针对9E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控制系统MARKⅥe在钢铁企业煤气发电系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保证了发电机组的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了发电效率,确保了工艺介质的高效利用,在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余热蒸汽的利用方式,分析钢铁企业蒸汽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建设提出建议。提出随着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回收量的增加,应该大力发展蒸汽制冷、余热蒸汽发电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钢铁企业能耗分析与未来节能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的下降趋势,应用吨钢能耗e—p分析法和c—g分析法,剖析了我国钢铁企业的能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经对比,我国吨钢可比能耗比国外先进产钢国高出9.9%~17.2%;开发能量流网络研究、提高能源系统转换效率和加强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是未来我国钢铁企业节能的主攻方向;能量流网络技术、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界面”技术、高温蓄热燃烧技术和能源管理与控制技术等,是钢铁工业节能的关键共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结合典型钢铁企业的低温余热资源调研,通过测算分析了采用余热源水源热泵技术回收利用钢铁企业工艺循环冷却水和工业废水的节能减排效果,证实该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能减排措施,有助于企业降低能源成本、实现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某钢铁企业为例,分析计算了各主要生产工序的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回收利用情况。全流程的余热余能产生量为560.55kgce/t,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若包含副产煤气,其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为59.47%;不同条件下,全流程的能源利用效率为43.73%~46.93%。最后指出,高效回收利用余热余能,构建合理的能量流网络和物质流网络协同优化的能源管控中心,是提高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钢铁企业构建优化的"能量流网络",充分发挥能源转换功能,进而实现高层次系统节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能量流网络构建,当前缺少具有理论依据和高度可比性的钢铁企业用能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首先根据单工序的热平衡和平衡分析,比较了热分析和分析指标的各自优缺点,并结合能级分析和热经济学分析,最终提出了一套综合热效率、效率、能级匹配和经济成本的钢铁企业能量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评价指标可对钢铁企业的能量流网络构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提升余热余能发电水平是提高钢铁系统能效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是钢铁能源转换功能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科学评判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按目前成熟技术和管理能力,钢铁行业有提升二十个百分点自发电率的潜力,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节能降碳效益。以提升自发电为突破口,能够加快推进钢铁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钢铁联合企业二次能源高效利用,唐钢不仅对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余压和煤气进行了全面利用,尤其在低温余热利用(烧结余热、转炉余热)、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技术,使二次能源回收量、二次能源使用效率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2011年以来,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达到了70%以上.对唐钢二次能源高效利用的系列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对传统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某钢铁企业为例,分析了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影响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措施,通过回收低品质余热替代采暖蒸汽、增加发电用户消化富余蒸汽、关停及优化洗浴分散用户、新建燃气-蒸汽高效发电系统等,实施后可以做到区域供热平衡,减少蒸汽消耗,提高余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重点钢铁企业的炼铁系统能源消耗现状为基础,讨论了其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铁水能耗和工序能耗。结果表明,直接影响铁水能耗的因素有:①工序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的实物量多少;②对应每一种能源介质的标准煤折算系数大小,也就是这种能源在其生产、转换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③余热余能回收量的高低。并提出了减少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实物量消耗、加强二次能源(包括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降低铁水能耗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重点钢铁企业的炼铁系统能源消耗现状为基础,讨论了其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铁水能耗和工序能耗。结果表明,直接影响铁水能耗的因素有:①工序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的实物量多少;②对应每一种能源介质的标准煤折算系数大小,也就是这种能源在其生产、转换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③余热余能回收量的高低。并提出了减少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实物量消耗、加强二次能源(包括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降低铁水能耗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是烧结余热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余热发电盈利来降低吨钢能耗,积极响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节能减排的政策。然而,烧结余热有自身不稳定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发电机组稳定性、安全性及运行寿命。针对烧结余热发电不稳定性对机组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总结,并介绍了市场常用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还着重分析了动态补燃系统优缺点,该系统有效解决了烧结余热发电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太钢节能减排的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振武 《钢铁》2012,47(12):81-85
 太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自2005年以来,在不锈钢系统改造中,配套建设了相应的节能环保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实施从矿山到轧钢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实现了主体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1000万t钢的能力,其中不锈钢产能300万t。通过对钢铁工业整体总的节能方向分析,结合太钢近几年节能现状,从能源管理方面、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方面,围绕各种余热余能利用、高炉渣、钢渣的综合利用和对钢厂废气的净化处理方案,实施了具体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至2010年间,吨钢综合能耗由703kg/t下降到559kg/t,降幅达20.5%,吨钢新水消耗由7.18t/t下降到1.91t/t,降幅为73.3%;最后提出了太钢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