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针对J45-315型闭式单点双动拉延压力机所使用的杆系长度与角度尺寸不合理的机构所造成的外滑块压边过程中位移波动量大,严重影响板材拉延过程中压边效果的问题,建立了该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运用步长搜索法对外滑块的位移波动量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滑块位移波动量由原来的0.092mm减小到0.015mm,即压边外滑块位移波动量比原机构减小83.7%时,外滑块压紧角增大3.4%,有效提高了双动拉延机械压力机冲压的工作性能,从而为双动拉延机械压力机压边用外滑块驱动的工作机构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机械化生产的进步,经过优化后的机械压力机可以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并且有效改善锻冲阶段滑块的最大速度和形成速比系数。基于此,以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机械压力机性能要求加以分析,分别从位移分析和速度分析两方面详细阐述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的运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参考有关数据,探究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优化建模方法。同时使用多种算法组合优化计算,与初始设计相比,得出机械压力机六连杆机构优化设计满足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中华 《机械设计》1999,16(1):41-43
本文合理地提出了双动拉延压力机内滑块的下死点的位置,推出了机构的非独立尺寸参数的计算公式和滑块的位移和速度公式,并对该机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动拉延机外滑块工作机构的特点,分析了外滑块传动系统的的运动特性.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双动拉延机的串联四杆外滑块工作机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曲柄滑块机构,对两种机构的滑块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曲柄滑块机构相比,该串联四杆机构在下死点附近的速度低、加速度小、具有急回特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对拉延压力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六连杆机械压力机传动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六连杆机械压力机传动机构结构尺寸设计和运动包络线基础上,建立了传动机构运动不干涉约束条件,以滑块在工作行程内速度波动量最小和接触板料速度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惩罚函数和复合形相结合的优化算法,进行六连杆传动机构优化设计。从而解决以往的文献在进行机械压力机传动机构优化设计时,由于均未考虑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导致的运动干涉,致使优化结果难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优化算例表明,滑块速度曲线有明显改善,减小了滑块对板料的冲击,同时优化后的杆系参数能够满足各传动构件结构设计和运动不干涉要求,为六连杆机械压力机传动机构参数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薄板料制成的深口零件,大多采用双动或三动液压机或机械压力机压制。其中双动曲柄压力机应用更为广泛,特别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如汽车、拖拉机等的复盖件,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之一。国外双动拉伸压力机发展极为迅速,主要国家的生产水平见表1(表中数字指内滑块公称压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八连杆机构压力机滑块下行速度影响工件加工质量与机器工作效率的问题,根据滑块工作特性与具体的约束条件,构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约束差分进化算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学习生物遗传学,引进优质基因模型提高各代初始种群质量,并引入远缘杂交提升交叉群体的多样性与进化速度.优化结果降低了八连杆压力机的速度波动,稳定了加速度方向变化,提高了压力机的工作效率,并验证了改进算法在机械优化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六连杆压力机的工艺特性要求和具体的约束条件及优化目标,构建了其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利用ADAMS/View建立了六连杆压力机的优化设计模型,对压力机的六连杆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优化设计的结果和优化后滑块的行程、速度曲线中看到,该优化设计提高了机构的急回特性,达到了压力机冲压工艺的要求和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机械机械压力机滑块的结构组成与工作特点,针对设计初选参数,通过理论公式计算与有限元方法,对滑块的强度与刚度进行校核,讨论钢板尺寸对压力机滑块的刚度与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拉延压力机,尤其是双动拉延压力机工作机构特性,分析了其内部滑块机构的运动特点.以"连杆曲线"型六连杆机构为例,采用复合型法建立了平面六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为了获取理想的运动结果,应用MATLAB软件和Visual Basic 6.0软件编程实现了"连杆曲线"型六连杆机构设计参数的优化,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运动曲线后发现,方案优化后的内滑块在工作行程内的速度更加均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分析了摩擦制动器优化问题存在的模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数学模型。这样就较完整地解决了摩擦制动器模糊优化设计的有关问题,最后,还一般地阐述了在机械设计中引入模糊优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齿向修形和齿廓修形是提高高速重载齿轮传动性能的重要手段。由于斜齿轮传动时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的相互干扰作用,传统的齿向修形和齿廓修形的独立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斜齿轮的修形要求。作者提出了一种斜齿轮三维修形的优化设计方法,结合了有限元、柔度矩阵和数学规划,达到了均化齿面载荷分布和改善动态性能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3.
HZT型工程机械行星减速器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充分利用传动的设计信息,建立了以减速器体积最小的目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概率模型,采用网格枚举法寻优,用C语言与Fox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混合编程,对HZT型工程机械行星减速器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不仅取得了减速器的重量指标比常规则优化设计更优的结果,而且定量地回答了产品在运行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method of realizing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of the crank-and-rocker mechanism is presente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design is made by finding the related optimal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The diagram of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is drawn. In the diagram, the relation among minimum transmission angle, the coefficient of travel speed variation, the oscillating angle of the rocker and the length of the bars is shown, concisely, conveniently and directly. The method possess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That it i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nder the transmission angle by directly choosing in the diagram, according to the given require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can be improved to gain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effect by the method. Especially,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in practical use.  相似文献   

15.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现行的减速器优化设计,不考虑设计参数的随机性与模糊性的不足之处,提出将模糊可靠性设计引入到减速器优化设计中。在一般优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6.
转子系统动力优化设计的逆摄动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广义特征值振动扰动及其逆问题理论,借鉴结构矩阵摄动理论,利用逆求思想,提出一种动力优化设计逆摄动法。用以求解考虑强度、刚度、频率禁区、强迫振动等因素影响及以有限元法为分析手段的转子系统的复杂动力优化问题。将其与数学规划法或准则法以及结构摄动法相结合运用,尽可能地避免重分析,亦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应用和发挥能动性。文后给出了若干典型算例及实例计算验证。本方法可推广用于其他机械系统或工程结构的动力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Tricept机器人的尺度综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ricept机器人是目前商业上最为成功的并联机器人之一。提出一种Tricept机器人中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最优尺度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导出尺度参数间的关系,其次构造一种均衡条件数全域均值及其极差间矛盾的综合操作性能指标,进而将尺度综合问题归结为一类双参数优化问题。该方法对掌握这类及其他并联机构的运动学设计理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that theoretical research lags behi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sign,a practical method is suggested.In this method the fuzzy nearness is used to seek an overall solution of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sign and analyse the features of the curved surface.The method is tested using three practical exampl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参数自适应与系统响应最优化的组合控制设计问题。文章基于优化理论提出一种形式简单易于在线实现的最优自适应控制器,并通过仿真试验证明这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The restoring force method and the equivalent force–state mapping technique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se non-linear mechanical systems. Both acquire a number of samples and process them to produce a non-parametr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non-linear force as a function of two state variables. Errors are primarily introduced by an incomplete model and by measurement noise. By establishing a trade-off between both error sources it is possible to attain an optimal model.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how such an optimal model is obtained by selecting the number of grid elements and their respective distribution. The optimal grid selection method is illustrated for automotive shock absor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