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考察了发动机润滑油功能元素与其高温清净性的相关性,用偏最小二乘法定量预测了发动机润滑油高温清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动机润滑油的功能元素能够预测其高温清净性。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润滑油黏度等级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柴油发动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需要,出现了不同黏度等级的润滑油,但润滑油黏度等级与其低温性能、高温性能、抗磨损性能等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够十分明确。实验研究润滑油黏度等级对其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和润滑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燃机油的黏度等级对其低温性能和润滑性能影响显著,高黏度等级润滑油温度较低时黏度增加较快,影响发动机的低温启动并加剧磨损,且功耗增加,但较高黏度等级润滑油有利于摩擦表面油膜的形成,可改善润滑;内燃机油的黏度对其高温性能有一定影响,较高的黏度有利于减小蒸发损失,但对高温清净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通过外标法定量分析某飞机发动机在用润滑油中低温抗氧剂和高温抗氧剂的衰变规律;利用加速氧化试验,探讨高温抗氧剂的热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航空润滑油在使用中,高温抗氧剂基本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其热氧化衰变过程近似为一级反应;补油可明显延缓润滑油高温抗氧剂的衰减速率,且补加油情况对抗氧化性能有一定影响;低温抗氧剂在使用中衰减比高温抗氧剂要快得多;通过检测润滑油的黏度和总酸值变化,可以监控航空润滑油的氧化衰变,从而有效保障飞机发动机的润滑油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国产航空润滑油代替进口航空发动机润滑油50-1-4Ф后,存在的滑油系统压力下降明显并存在明显波动的问题,采用滚子轴承模拟试验装置对该型国产与进口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高温抗泡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考察2种润滑油基础油聚α-烯烃(PAO)与癸二酸二异辛酯(DOS)之间高温抗泡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氧化温度下国产航空润滑油及其基础油PAO高温抗泡性能明显差于进口50-1-4Φ航空润滑油及其基础油DOS;不同氧化温度下2种成品油与其基础油的抗泡性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润滑油的抗泡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润滑基础油。因此国产航空润滑油存在的油压不稳的问题,极有可能是其采用的非极性基础油聚α-烯烃(PAO)抗泡性能明显差于进口油品使用的是极性基础油DOS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性能飞机发动机的不断发展,飞机发动机对润滑油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所用的润滑油必须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致于在低温下难予起动和在高温下氧化、降解.因此,飞机发动机的发展需要研制具有良好高低温性能的润滑油.喷气发动机发展这一特殊需要,导致了合成酯类润滑油的发展.其中主要是多元受阻醇如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的脂肪酸酯或其混合物.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航空润滑油基本上是酯类油.为了更好地研制和开发新型航空滑油,要求我们必须对酯类油抗氧剂的作用机理有一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环保法规的演变历程和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汽油发动机技术的应用和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改进对润滑油的要求.汽油发动机技术的应用,要求润滑油具有更好的抗磨、抗高温、抗氧化性能及清净性能,较低的粘度和硫、磷、硫酸盐灰分含量.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改进,要求润滑油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抗磨性能以及烟炱分散性能,较低的硫、磷和灰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陈强明 《汽车零部件》2013,7(1):86-87,89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分类方法,为确保车辆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况,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阐述了如何根据发动机机型、发动机工作条件、季节气温、发动机性能和技术状况正确选用发动机润滑油的黏度级和使用级,并介绍了机油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汽车已经是目前人们离不开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在对汽车使用的过程中,润滑油对于发动机的性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当汽车的发动机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并且其转速特别的大,因此,在使用时对周围环境和相关条件的要求都是相当严格的。润滑油在使用的时候,其性能的良好和质量的高低都会对汽车发动机的具体设计、制造以及使用的条件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节能与环保的效果。因此,在对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进行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其对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具体影响,这样才可以选择更加优良的润滑油。本文通过对于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相关作用以及性能的具体探讨,以此分析汽车润滑油对于汽车发动机具体性能的影响,并且基于此对提升发动机性能的润滑油进行一定的选择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车用发动机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润滑油性能对发动机使用寿命影响很大。本文从润滑油工作条件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积炭、胶膜和油泥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润滑油的老化和更换标准,以及发动机润滑油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6月16日,美孚黑霸王1号以全新中文包装亮相于美孚黑霸王车队研讨会。该产品是高性能的全合成重型发动机润滑油,采用PAO基础油配方,无石蜡及杂质沉淀,在高温及低温的苛刻环境下依旧能保持润滑油性能的高度稳定,具有节省燃油、延长换油周期及发动机寿命等多重优势。其满足并超越了美国石油协会(API)、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日本汽车标准化组织(JASO)以及全球行业规格的对于柴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最新标准。  相似文献   

11.
因二冲程润滑油直接参与燃烧,使发动机的燃烧室及排气系统产生大量沉积物。本文通过在不同排量发动机上的大量试验,研究了沉积物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二冲程润滑油抗排气系统堵塞性能的评价方法。大量的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发动机润滑油功能元素与其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用偏最小二乘法定量预测了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发动机润滑油功能元素含量的分析,能够预测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品质对发动机内相关零部件间的摩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其性能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随着运行时间、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系统整体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以某款1.5 L排量4缸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台架试验的测试数据基础上,建立发动机系统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着重分析润滑油老化与发动机主要传动部件间摩擦特性变化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利于发动机动力传动机构的设计以及润滑油型号的匹配。  相似文献   

14.
控制纳米TiN添加量处于0.25%~1%范围内,利用MRS-10A四球摩擦试验机研究其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利用磨斑测量系统、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OLS  1100和EDX能谱仪测试分析含纳米TiN润滑油的摩擦磨损及修复性能。在柴油发动机试验台上考察含有0.5%纳米TiN的润滑油对发动机运转性能的改善,在不同转速条件下检测润滑油添加剂对发动机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有0.5%纳米TiN的润滑油比基础油的抗磨减摩及自修复性能更好。纳米TiN润滑油添加剂能显著提高润滑油质量,减小发动机摩擦功,降低机油温度,改善发动机的运转性能,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降低耗油率,从而达到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随着汽车、拖拉机和工程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内燃机朝着结构日趋紧凑、升功率日益增大、单位面积承受载荷不断增强、热负荷不断提高等方向发展.由此带来内燃机各种运动部件的摩擦、磨损增加和润滑油温度升高等问题,使润滑条件更加苛刻.故润滑已成为提高内燃机可靠性和耐久性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润滑不良的发动机,其摩擦损失和零部件的磨损都会增大,并可能造成操作事故.而摩擦副的良好润滑对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机械效率、保证发动机经济、可靠地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改善润滑油的使用性能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人们往往在润滑油中加入某些添加剂来提高机油的性能,降低发动机的摩擦和磨损.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气缸体直接与高温、高压气体接触。当活塞高速往复运动时,缸壁工作面承受很大的侧压力及由此产生的周期力作用。如果使用与保养不当,容易造成发动机气缸壁过早磨损。康明斯发动机气缸磨损主要有3个原因。(1)冷却系工作不良如冷却不足,各机件因为高温导致其机械性能降低,同时润滑油在高温下黏度变小,容易使缸壁油膜破裂,润滑恶化,加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模拟发动机实际工况条件,研究不同氧化温度对以聚α-烯烃合成油为基础油、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为抗氧剂的某型航空润滑油理化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润滑油高温氧化后产物的结构组成,分析PAO航空润滑油的氧化衰变机制。结果表明:温度越高,该型航空润滑油产生的小分子越多,黏度降低,酸值增大;抗氧剂的加入可以明显减缓油品黏度的衰减过程,并抑制小分子异构烷烃和烯烃的生成;在高温氧化衰变过程中,PAO基润滑油的高温氧化衰变经历了自由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8.
曾萍 《润滑与密封》2017,42(2):132-140
在SAE J1899和SAE J1966的基础上,分析国外活塞发动机航空润滑油适航审定技术验证的试验方法和步骤,包括润滑油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性、材料相容性、地面单缸台架、全尺寸台架试验和飞行试验评估方法及步骤,为我国民航开展活塞发动机润滑油性能检测和研究工作,以及国产活塞发动机润滑油的适航审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废发动机油的分析与添加剂方法再生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5500万辆,按照每车年更换一次润滑油5L计算,年产生废润滑油2.7亿升,这笔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分析研究5组牌号的新、废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在对其总酸值、油中的元素含量、污染度、摩擦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对比废油与新油各种性能的差异以及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废润滑油各种元素变化与添加剂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新油相比,废发动机润滑油的酸值明显上升,颗粒污染度增大,其原因是极压添加剂、分散剂等添加剂消耗和摩擦化学反应的氧化作用,以及摩擦副材料的磨损及其与润滑添加剂的化学作用;极压添加剂元素消耗和污染度增大导致废发动机润滑油较同牌号新油抗极压性能降低、磨斑直径增大以及摩擦因数增大;所测试的废发动机润滑油都还具有一定量的原始添加剂成分和承载、耐磨、减摩润滑的功能,有可能通过过滤污染颗粒(氧化产物等)、补充再生添加剂和分散剂的方法,即再生添加剂方法,使其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两用燃料发动机油抗劣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根据润滑油组分中各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出现和变化,研究了开发的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与参比油在运行期间,润滑油的氧化值、硝化值、硫化值的变化程度,发现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运行18 000 km后,其氧化值变化范围为2.45(ABS/0.1 mm)、硝化值变化范围为2.03(ABS/0.1 mm)、硫化值变化范围为3.85(ABS/0.1 mm)。结果表明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有着良好的抗劣化性能,红外光谱技术是研究润滑油抗劣化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