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甘肃冶金》2020,(3):44-47
为探究引起高碳82B盘条结疤原因,分析了82B盘条结疤处金相组织、夹杂物形貌和夹杂物成分。结果表明:连铸过程中形成的裂纹是引起高碳82B盘条表面结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重钢技术》2009,52(2)
82B盘条是生产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PC钢丝和PC钢绞线的主要原料。82B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质量缺陷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82B盘条表面最常见的缺陷是折叠。内部最常见的缺陷是中心网状渗碳体,其次为边部局部增碳,这两者对82B盘条拉拔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82B盘条质量的分析与讨论,弄清了钢丝及钢绞线生产企业对盘条质量的要求,知晓了国内盘条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为了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水钢研究开发了成分合理、钢质洁净、性能稳定的82B盘条。  相似文献   

4.
针对YL82B盘条同圈抗拉强度波动大的问题,以Φ13 mm YL82B盘条为研究对象,从控制冷却工艺角度,对影响盘条抗拉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盘条同圈性能在圆周上的分布进行检测,发现其强度分布规律与佳灵装置的调整有对应关系。通过优化调整,使YL82B盘条同圈强度标准偏差由15.4 MPa降低到10.64 MPa,满足了用户需求,减少了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盘条的质量控制因素,讨论SWRH82B的化学成分、轧后控冷工艺、金相组织以及索氏体片间距等对盘条强度的影响,为SWRH82B盘条化学成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SWRH82B盘条拉拔断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大型金相显微镜观察分析SWRH82B盘条拉拔断丝样,结果表明:造成断丝的主要原因是盘条中的网状渗碳体、马氏体超标.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了改善SWRH82B盘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82B钢的成分和热轧冷却工艺,以提高82B盘条的强度,测定了80钢和82B钢的等温转变温度对相变时间、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影响以及Cr元素对82B相变温度的影响,分析了Cr合金化和相变控制对82B盘条的微观组织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对于82B,当温度在595~615℃相变速度最快,其转变时间为10~15s,在590~625℃可得到理想的0.10~0.20μm的珠光体片层间距;通过添加0.18%~0.24%Cr和控制热轧冷却速度,可以控制82B钢的相变温度区间和相变速度,得到均匀细片状的珠光体组织;将Φ12.5mm 82B盘条的主要成分调整为0.78%~0.84%C、0.15%~0.35%Si、0.78%~0.88%Mn和0.18%~0.24%Cr;在热轧控冷过程中,弱化水冷,强化风冷,控制82B盘条的吐丝温度为840~880℃,目标值860℃,增大82B盘条在风冷线上的冷速,提高了盘条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SWRH82B热轧盘条的生产工艺。通过对高碳钢SWRH82B冶炼、轧制、风冷工艺进行了探索完成了SWRH82B盘条的试制,其产品性能达到了预期效果,满足用户生产1 860 MPa级钢绞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分析介绍1 860 MPa级预应力钢绞线及其原料82B热轧盘条的生产技术要求,提出82B盘条生产控制及质量要点  相似文献   

10.
重点研究了终轧温度、冷却速度以及吐丝温度对82B盘条时效性能的影响,旨在得到缩短82B盘条生产时效时间的热轧工艺。  相似文献   

11.
对热轧6A盘条的成分、氧化皮形貌和组成结构,以及盘条自腐蚀电位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盘条氧化皮厚且易剥落是造成盘条易锈蚀的主要原因。生产工艺试验发现,调整精轧后的冷却速度和吐丝温度,可以生产出氧化皮结合力好而致密、耐腐蚀性较高且力学性能合格的盘条。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获得较薄且致密的氧化皮是提高热轧盘条防锈蚀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High-carbon wire rod made of steel microalloyed with vanad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oldavian Metallurgical Combine has mastered the production of quality vanadium-bearing high-carbon wire rod 5.5–12.0 mm in diameter. Strengthening of the grain boundaries of the steel and its dispersion-harden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trength properties of wire rod made of steel that has been microalloyed with vanadium, while the ductility of the product also remains high. Tests in which vanadium-bearing high-carbon wire rod 5.5–12.0 mm in diameter was drawn into 3–7-mm-diam. wire were conducted at hardware plants and showed that the wire rod is well-sui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wire used in the reinforcement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是世界线材生产大国,拥有数量最多的高技术线材轧机,但产品品种和质量仍然落后.21世纪的发展之路,是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发挥现有轧机的技术优势,满足金属制品的需要.调整轧机布局,向西部倾斜.提高国产高线轧机的技术水平,使之在改造大量落后轧机的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Mastering the production of high-carbon wire rod — especially cord-grade wire rod — on a mini-complex originally built at the Moldavian Metallurgical Plant to make ordinary wire rod was a daunting problem that has been solved by a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krai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Metallurgy. Researchers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technology for making the steel, continuous-cast semifinished products, and wire rod needed to make metal cord of ordinary, high, and ultrahigh strength. The wire rod is characterized by a good-quality surface (defect depth no greater than 0.15 mm, with 95% being no deeper than 0.10 mm), good deformability, and the ease with which it can be converted into wire, strands, and cor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天钢利用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炉、方坯连铸、高速线材轧机工艺生产TS06拉丝专用钢盘条的实践。通过对转炉终点控制、LF钢包精炼工艺及控冷控轧工艺等方面的探索,顺利生产出了TS06低碳拉丝专用钢盘条,完全能够满足镀锌钢丝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线材的化学成分、钢坯低倍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等因素对B级棉花打包钢丝拉拔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线材性能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指出在生产B级棉花打包钢丝时,关键是线材的化学成分均匀。化学成分对钢的内部组织、性能及成品质量起决定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原料性能和组织要求、化学成分以及外观和其他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7.
表面铜粉剥离,导致铜杆线表面损伤,其对铜杆线拉伸过程具有较大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剥离铜粉厚度可达25μm,经物相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为铜及铜的氧化物。通过对剥离物和杆线表面缺陷进行形貌分析,以铜杆线的生产、加工各环节作为研究对象,并确认了铜杆轧制工艺、无酸清洗工艺、线表擦伤、拉伸角度及拉丝模具等5方面影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铜杆氧化物剥落和机械损伤是铜粉剥离的主要原因,在铜杆线生产、加工环节,防止氧化物带入铜基体和避免铜线表面损伤能有效减少铜杆线铜粉剥离。  相似文献   

18.
对使用82B盘条制作钢绞线过程中常见断裂现象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导致脆性断裂的原因,并对生产82B盘条和用户深加工过程中如何减少断丝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最近5年,大桥缆索用镀锌钢丝抗拉强度有了大幅提高,从1 770 MPa级、1 860 MPa级、1 960 MPa级到目前的2 000 MPa及以上级别,扭转指标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从之前的几转到目前的十几转、二十几转。论述了国内外钢铁企业生产大桥缆索镀锌钢丝用盘条的不同现状。从成分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盘条韧化处理方式和组织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讨论了国内外不同生产工艺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中国大桥缆索镀锌钢丝用盘条的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预先制定的检验方案,将盘条的化学成分作为唯一的对比基准,对比了盘条与对应不同时间段的中间包钢液及盘条与对应钢坯的C,Si,Mn 3大元素的检验偏差,考虑了各类随机误差的影响,引入了数理统计的正态分布理论,对化学成分存在的不同偏差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推算了两种不同检验方案中存在的检验偏差范围,并根据此两种检验偏差结果,导出了中间包钢液与钢坯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的细微偏差的规律,为最终盘条化学成分的准确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