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接触材料中所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均需要评估,包括单体、起始物和添加剂等有意添加物,以及杂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反应产物和降解物等非有意添加物。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分为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估和上市后的监测评估。目前,国际上食品接触材料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估主要有美国和欧盟两种评估模式,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国目前尚未建立食品接触材料上市前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参数。构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体系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确定的"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体系的构成、预期目标以及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具有种类多、来源广、成分复杂、未知性强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快速、灵敏、准确以及多组分同时检测的分析检测方法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价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危害性,食品接触材料种类以及食品接触材料中非有意添加物的来源,重点评述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并对食品接触材料分析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包括寡聚物在内的非有意添加物的风险评估,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寡聚物的文献和风险评估报告,系统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寡聚物的来源和风险评估方法,并选择1,2,3,4-四氢萘-2,6-二甲酸二甲酯和Cyclo-di-BADGE等寡聚物为案例,介绍寡聚物的风险评估步骤和方法,从而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中寡聚物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方法学支持。  相似文献   

4.
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s) 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FCMs能有效保护食品,防止其腐败变质,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一些原因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从FCMs中迁移出的非有意添加物(non 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NIAS)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NIAS非常复杂,且相当数量未知,其检测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价的关键点及难点。在这篇综述中,以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和NIAS为主,介绍塑料材料中的NIAS来源、种类、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近年来研究现状以及分析方法,最后对NIAS检测以及Orbitrap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及制品向食品可能发生的高关注化合物迁移一直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研究和合规管理的重点。这些高关注化合物分为有意添加物和非有意添加物。由于塑料食品接触材料高关注化合物来源复杂,迁移水平低且相当数量是未知的物质,在缺乏完整的化学物结构数据库、质谱谱图数据库以及标准品等情况下,对这些物质的鉴定和定量测定一直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分析所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近年来,基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与各种高分辨率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被视为一种有效手段,逐渐应用于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针对食品接触塑料高关注化合物分析的高分辨精确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HRMS)分析技术进展,包括迁移试验条件、前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并总结应用HRMS技术所分析的不同食品接触塑料中的高关注化合物,以期为食品接触塑料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非有意添加物(non-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 NIAS)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关注。对NIAS的化合物种类鉴定和含量测定是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安全评估和监管的前提条件。目前, 主流的分析策略是依据待测NIAS的挥发特性, 分别选择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或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进行分离和定量, 利用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谱图特征和色谱出峰时间(retention time, RT), 借助质谱数据库对NIAS进行定性。与欧洲国家相比, 我国在NIAS分析检测领域起步较晚, 亟需补强食品接触材料NIAS物质数据库和物质鉴定领域的研究基础。下一步建议加强化学结构分析的基础研究, 培养食品接触材料中NIAS鉴定人才团队, 构建食品接触材料中IAS和NIAS物质的信息数据库, 最终提高食品接触材料NIAS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再生PET材料中非有意/有意添加物的迁移风险,采用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顶空串联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再生PET制品中非有意/有意添加物筛查的方法,并对迁移实验所得食品模拟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筛查出了6个化合物,其中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三甘醇辛酸癸酸酯和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等4个化合物是有意添加物,亚油酸甲酯和1, 2-双-(4-羧基-苯甲酰基)-乙烷是非有意添加物。检出的化合物均未在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出,是未被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依据毒理学关注阈值法评估所检出的化合物均为Cramer Ⅰ类物质,结合膳食暴露条件评估它们的暴露量大大低于安全暴露阈值1.8 mg/人/d,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食品接触材料中包含诸多有意添加的化学助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引入大量非有意添加物。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有意和非有意添加物质种类繁多,难以得出所有物质完整的毒理学数据;而且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一些低暴露量的物质,它们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小而不必要进行传统的风险评估。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本文综述TTC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物质(结构确定和结构未知的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应用。对结构已知的物质,可以参照欧洲国际生命科学学会(European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ILSI)专家组提出的TTC决策树方法;对于未鉴定结构的物质,可以引用一个分步分析的方法,得出未知物质是否需要进行安全关注。本文还指出了TTC方法在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中应用的难点和今后需解决的问题,可为食品接触材料中缺乏毒性数据物质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出的非有意添加物(non 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NIAS)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关注。由于这些NIAS来源复杂且相当数量是未知,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基于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方法、化学和生物分析技术的使用,可建立一个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NIAS的快速筛查和安全评价模型,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选择Cramer III所对应的1.5μg/kg BW作为NIAS通用安全暴露阈值,通过分步评估手段,可以得出所迁移未知物质是否需要予以安全关注,重点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高于该TTC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和风险评估,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的安全评价从基于检测限模式向TTC安全阈值模式的转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动物试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加快食品接触材料中低暴露量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和提升产品安全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纵观过去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因为所用制品与食品接触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向食品迁移所造成的。为帮助公众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减少因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差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本文分别对纸、塑料、橡胶、玻璃、金属、陶瓷等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是近年来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确保食品安全,已成为食品工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拉曼光谱原理出发,着重介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他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食品接触材料是指使用过程中和食品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材料,食品接触材料是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先是对我国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其次研究了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以期为我国安全评估提供借鉴,让食品接触材料可以得到科学的安全评估,可以获得规范的安全监管,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不仅限于食品本身的安全,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是食品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接触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数量都与日俱增,各类新型食品接触材料不断涌现,在食品销售、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然而,食品接触材料作为"特殊的食品添加剂",其在原材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因食品非法添加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数人对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认识不清甚至概念混淆,因非法添加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极少从食品技术伦理方面来归因剖析。对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引起的安全问题从人类对技术认识不足、技术活动价值和技术的负面价值三个技术伦理方面进行归因剖析,提出相应的树立正确的技术伦理观、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加强正确的技术价值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食品接触材料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其成分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影响食品安全,因此食品接触材料又被称为间接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为保障食品安全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食品接触材料立法制修订。本文从法规形式、适用范围、时效性、风险分析、物质清单、使用规范、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各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的特点。根据国际上各国法规的优点,给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的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s)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都可能引入非有意添加物(Non-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s,NIAS)。NIAS的复杂性和未知性给FCMs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带来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FCMs中NIAS的迁移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FCMs中NIAS的研究流程、分类及主要来源;从目标物及研究目的出发,归纳总结了NIAS的主要分析策略;重点描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FCMs中主要NIAS及其来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FCMs中NIAS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法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共研制形成各类检验检测标准377项,对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研发的、拟申报纳入或已经纳入标准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致病性微生物与寄生虫、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食品接触材料、加工过程或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掺假物等8个方面检验检测方法标准成效,同时针对食品安全标准科技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期为规划食品安全标准研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欧盟与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监管体系的对比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控制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欧盟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法规和管理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与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同时就如何借鉴欧盟法规和管理体系上的优点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由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使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成为人员关注食品安全的新焦点,当然也包括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本文从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条件等方面,分析了ISO、欧盟、日本、韩国等各国的法规和标准现状,比较了各国标准的差异,对我国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安全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接触材料质量安全间接影响食品安全,对食品接触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通过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问题和监管控制方面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的类型和易发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对食品接触材料监管的关键环节,以及对检验监管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关键点控制提出检验监管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各项监管措施,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高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