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冶金渣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减轻冶金渣弃埋的占地压力,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使我国钢铁冶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冶金渣的定义及其分类,分析其目前资源化利用的情况及问题,并简要说明冶金渣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冶金渣开发利用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太钢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太钢冶金渣处理工艺、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冶金渣资源化技术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钢冶金渣处理工艺优化方案及其资源化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钢铁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冶金渣资源化利用,对于减少冶金渣弃埋用占地和防止环境污染,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冶金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了在不断完善现有冶金渣资源化利用方法的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冶金渣生产具有高附加值制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王玉芳  郑江华 《铜业工程》2013,(1):12-14,89
对某公司利用铜镍硫化矿生产提取镍、铜、钴及稀贵金属过程中产生的冶金渣资源现状进行了梳理、分类统计,各类冶金渣已达到近3000万t,资源量非常可观。对已实施或正在研究的冶金渣资源利用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经济利用处理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华菱湘钢冶金固体废物冶金渣、冶金尘泥等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重点探讨了转炉钢渣采用红渣倾翻打水自淬预处理及机械加工处理生产渣钢工艺,和转炉钢渣用于水泥及烧结矿生产的研究.提出了冶金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东 《有色矿冶》2014,(5):52-54
钒铬还原渣为有色冶金领域重要危险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头多,成分复杂。由于还原渣中的钒铬性质相似,钒铬分离一直是困扰还原渣资源化的关键难题。本文在阐述还原渣资源化利用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还原渣利用的现状,并介绍了还原渣资源化利用的各种技术及其优缺点,提出了加强还原渣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镍铁冶炼渣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镍铁是生产不锈钢的主要原料,目前主要采用回转窑-电炉工艺(RKEF)生产。RKEF工艺存在高能耗、冶炼渣量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NKK、Merotec等渣显热回收工艺及相关工艺参数;前苏联利用液态镍铁渣生产矿棉工业化生产的相关工艺参数;以及日本、希腊及我国镍铁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镍铁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镍锍是镍冶炼过程的重要中间产品,通过高镍锍可以使镍铁、电镍、硫酸镍等镍产品在市场中进行相互转化和维持平衡,对于镍产业的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镍锍经湿法提镍后产生大量含镍、铜、钴及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浸出渣,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价值。科研人员攻克了高镍锍浸出渣有价组分分离提取关键技术,实现了企业从最初的单一电解镍生产发展为镍、铜、钴和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综合回收。近年来,在环保政策愈趋严格以及冶炼工艺低碳转型的形势驱动下,进一步提出了热压浸出降低渣含镍量、氧压浸出替代回转窑焙烧处理浸铜后渣、含钠高盐废水乏汽蒸发及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本文主要介绍高镍锍浸出渣冶金工艺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阐述改进工艺最新进展及其涉及的反应原理和工业实践情况,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当前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冶炼厂对冶金固废的处理与应用和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整体发展趋势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共同解决冶金固废的资源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冰镍浸出渣是镍湿法冶金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含有铜、镍、钴和金、银、铂、钯等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的综合回收价值。探究高冰镍浸出渣冶金过程多金属的走向行为对于提高金属综合回收率、优化系统物料平衡和推动工艺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阜康冶炼厂高冰镍浸出渣的典型冶金工艺,结合文献调研和工业生产实践,阐释高冰镍浸出渣中主要金属铜、镍、钴、铁和贵金属金、银、铂、钯的迁移走向,揭示各金属形态变化历程,分析各金属在渣相和液相的分配行为,为工艺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受到抗癌化肥的启示,对锌冶金蒸馏残渣、浸出渣提出资源化处理的可行方案,使得有价金属和废渣得到利用,并且使得冶金废气二氧化碳得到应用,从而在理论上为锌冶金行业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锌湿法冶炼生产中,砷盐净化工艺具有杂质净化深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锌粉单耗低、净化处理能力大、成本低等显著优势,但是由于净化产出的钴镍渣含有较高的砷,导致有价金属回收困难,限制了该工艺的发展。本文以国内某湿法炼锌企业砷盐净化钴镍渣为研究对象,开发了钴镍渣中有价金属全组分回收以及砷资源化利用技术,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铜、钴、锌、铅回收率分别为96.5%、82%、96%和99.5%,砷资源化回收利用率88%,既实现了铜、钴、镍、锌及铅的高效分离和回收,同时砷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此研究成果产业化,不但能提高企业综合回收效益,更可为砷盐净化技术在行业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铜冶炼渣的资源现状,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和矿物学性质,从化学利用和物理利用两方面阐述了铜冶炼渣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和途径,根据当前铜冶炼渣的资源化现状,对其利用前景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冶金固废资源在综合利用时存在的资源附加值不高、钢铁渣等固废处置有待深化的问题,提出应制定固废综合利用长期规划、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对固体废物加以综合利用等改进措施,实现了冶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改善了企业的环境质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小明  李怡  邢相栋 《钢铁》2020,55(3):104-109
 镍渣煤基直接还原可有效利用其中的二次资源。定量描述不同条件下镍渣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金属铁颗粒的生长特性及规律,为后续磨矿及磁选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以此来达到镍渣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采用扫描电镜获得还原产物中金属铁颗粒的微观形貌,通过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扫描图片进行金属铁颗粒尺寸测量统计,并对还原后样品进行金属化率检测。结果表明,煤基直接还原技术能够有效还原镍渣中的铁氧化物,产物的金属化率呈先增长后稳定的变化趋势,温度为1 250 ℃、时间为60 min时,金属化率最终可达91.89%;随着还原时间的延长及还原温度的升高,镍渣还原产物中金属铁颗粒的聚集和生长加快,颗粒的平均直径逐渐变大;还原温度为1 250 ℃,还原时间为60 min时,金属铁颗粒的平均直径可增长到10.3 μm。  相似文献   

16.
镍渣是镍冶炼过程中排放的一种工业废渣,含有铁、镍、钴和铜等多种有价金属。由于近年来工业的迅速发展,镍渣产生量随之增多,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浪费金属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结合目前镍渣处理及综合利用现状,介绍了镍渣作为矿井充填材料、建筑材料以及有价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镍渣综合利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镍渣是镍冶炼过程中排放的一种工业废渣,含有铁、镍、钴和铜等多种有价金属。由于近年来工业的迅速发展,镍渣产生量随之增多,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浪费金属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结合目前镍渣处理及综合利用现状,介绍了镍渣作为矿井充填材料、建筑材料以及有价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镍渣综合利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前锑火法冶金主要采用传统鼓风炉和反射炉技术,冶炼过程产生大量冶金固废,如熔炼渣、砷碱渣、除铅渣,其危害性大,难以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制约锑冶炼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溯源了锑冶金固废产生途径,分析了固废处理工艺现状:熔炼渣堆存量大,烟化处理能耗高,分离效果不理想;砷碱渣以湿法处理为主,浸出实现锑、砷分离,含砷浸出液固化处理后堆存或填埋;除铅渣火法处理工艺铅、锑元素分离不彻底,未实现对磷酸盐的回收,湿法处理工艺流程长,工业化应用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锑绿色冶金与固废资源化新方法,实现锑清洁高效提取及冶金固废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回收。   相似文献   

19.
冯琦  王强  彭锋 《中国冶金》2018,28(6):71-74
不锈钢生产会产生大量的不锈钢除尘灰和酸洗污泥等含镍、铬固体废弃物,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大量镍、铬等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含镍、铬不锈钢尘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虽然较多,但无论是回收其中有价金属元素,还是生产水泥、陶粒、化工颜料和肥料等资源化利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展望未来不锈钢尘泥的资源化利用应以直接返生产工序循环利用为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梁潇文 《中国锰业》2022,(1):9-11,18
我国是电解锰生产大国,生产中产生的电解锰渣较多,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都具有较强的污染性,电解锰渣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现有的电解锰渣处理工艺和资源利用研究,归纳各处理方法的优点,并将电解锰渣的资源利用与其发展前景相结合,详细介绍了电解锰渣的高效利用技术,为探索环保、经济的锰渣处理方案和资源利用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