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为缓解农业用水压力,用处理过的污水灌溉农田在北方缺水地区非常普遍,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生产,而且可以解决污水排放问题,但是长期盲目的污水灌溉会导致土壤污染、土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选取开封市惠济河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污灌导致农田土壤受到Pb,Cd,Cr,Cu 4种重金属的污染,Cd污染最为严重;离污水河越近,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环境风险越高;耕作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以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Hg、Cd、As、Pb、Cr、Zn及Cu的含量,评价了污灌区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污灌区农田土壤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研究区背景值,土壤总体表现为以Hg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富集;相关性表明,Cu与Cd、As、Zn,Zn与Cd、Pb、Cr、Cu,Cr与As、Pb、Zn,Pb与Cd、Cr、Zn呈显著相关;各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由大至小依次为Hg、Cd、As、Cu、Cr、Zn、Pb;综合污染评价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该区域总体呈现中度污染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污灌区农田土壤中Hg、Cd、As、Pb、Cr、Zn、Cu 7种重金属元素明显积累的现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以昆明市某火电厂为研究区域土壤及农作物采样调查,测定分析土壤及农作物中Pb、Zn、Ni、Cu、Cd、Cr、As、Hg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Hg含量相对于背景值超出4.14倍,Cr含量相对于背景超出1.06倍,从内罗梅指数看研究区域Cd在土壤中已到达中度污染.在研究区域玉米、奶油豆、白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玉米中Pb、Cr、Zn、Hg、Cr,奶油豆中Cr、Zn、Hg,白菜中Zn、Cr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污染物限量值.对农作物的根、茎、叶进行BAC、BTC计算可得玉米根对Cd、Hg的吸收富集能力较强,奶油豆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较高于其他农作物.通过农作物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玉米、白菜与土壤中Ni、Cr呈正相关(P0.05),说明玉米、白菜中的大部分Ni、Cr来自于土壤,且白菜叶土壤中Cr相关性显著(P0.01).奶油豆土壤中Ni、Cr、Cd呈相关(P0.05),说明奶油豆中大部分Ni、Cr、Cd来自于土壤.综合分析所得,在研究区域建议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金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生物效应,在研究区(亦称土壤污染区)和对比区采集不同蔬菜样 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污染区内蔬菜中Hg、Pb、Cd、Cr、As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比区; 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蔬菜中Hg、Pb、Cd的超标倍数较大,分别为20.37、6.99、0.90,超标倍数均值顺序 为Hg>Pb>Cd,As、Cr和Cu不超标;污染区内蔬菜中Hg、As、Cu质量分数均值呈现为叶菜类大于果实类大 于块根类,Pb、Cd、Cr表现为叶菜类大于块根类大于果实类;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油麦 菜、青菜、萝卜叶、韭菜显著富集Hg、Pb、Cd,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红寺堡扬黄灌溉工程实施后给该地区农业环境带来的影响,以红寺堡的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对作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r,As,Cd,Cu,Zn和Hg质量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作物中各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作物未受到污染;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7,属清洁土壤.说明目前红寺堡灌区农业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城市生态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以合肥市大圩生态园区为研究区,共采集75组生态园区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与手持式XRF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Pb、Cd、Cu、Cr、Zn、Mn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大圩生态园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采用多元统计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分析了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壤中Cu、Cd、Mn、Zn、Pb、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93、3.55、334.35、48.64、19.81、72.41 mg?kg-1,其中Cu、Cd、Cr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低于150,属于低生态风险。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公路交通所带来的污染物对Cu、Cr、Pb这3种元素影响较显著,Mn和Zn来源相似,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Mn、Zn的主要富集地区为研究区的北部,Cr、Cd的主要富集地区均处于研究区的东南和南部,Cu的主要富集地区为研究区的西北部与南部,Pb的主要富集地区处于研究区的西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异系数、富集系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评价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相关特性。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离散性及富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重金属元素空间波动程度依次为Cd〉Cu〉Pb〉As〉Cr〉Zn〉Hg,富集程度依次为Cr〉Zn〉As〉Cu—Pb〉Hg〉Cd;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处于轻微水平,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依次为Hg〉As〉Cd〉Cr〉Cu〉Zn〉Pb,洪泽湖南部、东部出湖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大,网围养殖区受到重金属的轻微污染;Cr,Zn,Pb,Cd污染来源基本一致,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城市生态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以合肥市大圩生态园 区为研究区,共采集75 组生态园区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与手持式XRF 元素分 析仪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Pb、Cd、Cu、Cr、Zn、Mn 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大圩生态园进行生 态风险评价,并采用多元统计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分析了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分 布特征。结果分析得到,研究区土壤中Cu、Cd、Mn、Zn、Pb、Cr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93、3.55、334.35、 48.64、19.81、72.41 mg?kg-1,其中Cu、Cd、Cr 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平均 值低于150,属于低生态风险。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公路交通所带来的污染物对Cu、Cr、Pb 这3 种元素 影响较显著,Mn 和Zn 来源相似,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Mn、Zn 的主要富集地区为研究区的北部,Cr、 Cd 的主要富集地区均处于研究区的东南和南部,Cu 的主要富集地区为研究区的西北部与南部,Pb 的主要富 集地区处于研究区的西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在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澜沧某大型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规律.研究表明,铅锌冶炼厂土壤中总Cd、总Pb和总Zn平均值分别为(2.36±0.14)mg/kg、(287.79±176.45)mg/kg、(161.94±94.57)mg/kg,均超过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云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顺序为CdPbZnNiCrCuAsHg,其中表层土壤Cd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21.05,属于重度污染;P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2.33,属于中度污染,Zn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1.79,属轻度污染,但表层土壤尚未受到Cr、Cu、Ni、Hg、As污染.重金属Cd、Pb、Zn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极显著降低(P0.01),Pb、Zn污染主要集中在0~20 cm上,20~80 cm土壤层尚未受到污染,而Cd在0~20 cm、20~40 cm土壤层中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表层土壤中Cd、Pb、Zn总量与DTPA提取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受Cd、Pb、Zn污染.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革命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革命公园表层土壤中Cu、Ni、Zn、Cr、Cd及Pb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状况及形态分布进行取样调查,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革命公园的表层土壤呈碱性,并含有较多有机质;土壤中Cu、Ni、Zn、Cr、Cd及Pb平均含量分别为27.30mg/kg,26.01mg/kg,90.29mg/kg7,1.06mg/kg0,.184mg/kg及51.61 mg/kg;除Pb外,土壤中Cu、Ni、Zn、Cr及Cd形态分布均以残渣态为主;革命公园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为2.70,说明革命公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已经达到中度污染,其中Pb元素污染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污灌区重金属和石油类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污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预测未来30年污水水质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灌溉制度,利用环境容量法,分析预测了在不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和石油类浓度的发展.针对该灌区土壤现状和污水水质特点,提出了合理污水灌溉技术的建议,保证以土壤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金属污染这一课题,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浸渍镀膜法在赤泥基多孔陶瓷滤球上涂覆Eu-Ce共掺杂纳米TiO2膜,利用多孔陶瓷的吸附作用及稀土共掺杂TiO2膜的光催化剂强还原作用去除电镀废水中的As(Ⅴ)离子。研究了浸渍时间、涂覆次数、涂覆方式及膜热处理制度对膜与赤泥基多孔陶瓷滤球结合性及光催化性的影响,进行了涂覆Eu-Ce共掺杂纳米TiO2膜的赤泥基多孔陶瓷滤球对As(Ⅴ)离子去除试验。结果表明,浸渍10min、涂覆2次、550℃热处理的赤泥基环境修复滤球材料对As(Ⅴ)离子去除率可达95.96%。通过SEM、TG-DTA、UV-Vis吸收光谱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赤泥基多孔陶瓷滤球上涂覆Eu-Ce共掺杂纳米TiO2膜的赤泥基环境修复材料的成膜机理和去除重金属As(Ⅴ)离子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镉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对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镉污染对不同的土壤生化过程具有不同效应,镉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中,对土壤的脲酶活性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等活性影响较小.通过对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得出,由于土壤脲酶对不同浓度镉表现强烈的敏感性,用脲酶作为土壤Cd污染的评价指标和制定Cd的临界含量是可行的,可为污水灌溉地区提供土壤中镉浓度的最高限值,保证污灌区的农作物食用安全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重点工业园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及重金属企业的进驻,重金属的污染综合防治受到重视.根据2011年及2012年对铁山港临海工业区重金属污染源及环境现状调查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对污染物排放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提出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均达标排放,废气中主要含铅及镍;固体废渣综合利用不外排;废水中主要含铬,大部分回用.废气中金属尘的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为以废气源为中心约1km范围;海洋水质、地下水水质、地表水水质和土壤的重金属浓度变化不明显,污染均处于较低水平.通过采取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形成产业生态链;强化污染源治理,防止渗滤液的流失,针对性地处理废水中的铅和铬;区域加强排放总量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日常监督,防止污染转移;注重预警应急体系的建设等综合防治措施,保持铁山港区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处于较低水平,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鸡西柳毛石墨尾矿库及其周围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其重金属污染、迁移特征及规律,为矿区污染土地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鸡西柳毛石墨尾矿库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9.15,属重度污染源;CA和Hg是石墨尾矿库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尾矿库周围土壤已受到严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达到尾矿库的2.73倍,Cd、Hg、Ni是造成尾矿库周围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下层土壤的污染程度高于表层土壤.5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讨论了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对于问题(1),采用Muller地积累指数法来描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对于问题(2),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元素的相关系数阵,分析出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在问题(3)中,结合重金属污染传播特征及运用高次曲面的拟合建立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源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DTCR-2处理低浓度矿山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金属捕集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R-2)深度处理低浓度矿山废水中Cu2+、Zn2+、pb2+、Cd2+、Cr3+等多种混合重金属离子,研究了pH值、DTCR-2添加量、搅拌时间、反应时间、温度以及絮凝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值为8左右,投加(φ)(DTCR-2)=1%的DTCR-2溶液1.2mL,室温下搅拌5min再添加适量联合絮凝剂,总反应15 min后,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出水中所考察的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均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结合废污水灌溉现状,分析了各类污水灌溉区不同层次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和地下水水质状况,讨论了废污水中不同物质对土壤和地下水影响,并提出了科学灌溉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徐州市三环南路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Cu、Cr和Pb)进行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距路基距离的远近而不同,重金属含量在距路基10~30m的范围内出现峰值,随后含量逐渐降低,并且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累积在0~30cm的土壤表层;(2)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含量(Cu和Pb)明显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背景值(一级标准),Pb为中度污染,Cu的污染水平处于轻度与重度之间,Cr的水平为轻度污染;(3)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是机动车燃料燃烧时排放的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