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连续微滤膜系统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来洲  李健 《水处理技术》2005,31(4):74-76,79
将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的二级出水,采用连续微滤膜(CMF)系统进行深度处理,满足多用途回用。一方面消除了二级出水潜在的二次环境污染,同时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对水资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这对我国淡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采用连续微滤膜分离系统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SBR工艺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研究,二级出水经过CMF膜分离系统处理后,悬浮物小于5mg/L,浊度小于0.5NTU,细菌和大肠杆菌几乎全部去除。  相似文献   

2.
采用膜分离技术对乳品废水进行处理。首先对乳品废水进行预处理,再采用微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对其进行过滤。结果表明,采用N130型微滤膜、S30型纳滤膜和RO反渗透膜组合时,不仅可以回收乳品废水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还可实现乳品废水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该处理方法简单、节能,可为工业化处理乳品废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硫酸铁为化学除磷药剂,研究了其用于膜分离法化学除磷效果的影响因素,揭示了pH、Fe/P以及有机物浓度等因素对除磷效果影响机制,并得出当pH值在6.32~8.20、Fe/P为1.5时的除磷效果最优。进一步采用平板微滤膜元件作为过滤材料,探究了微滤膜对于铁盐溶液的截留作用以及对其除磷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微滤膜能够对颗粒态和胶体态的铁盐进行有效截留,而对于溶解态铁盐基本无截留作用。连续流过滤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存在的细微颗粒或者絮体有利于铁盐水解形成絮体结构,并与水中的磷酸盐结合形成更大尺度的絮体结构或沉淀,在微滤膜的截留作用下被拦截在反应器内部,从而提高TP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海上油田回注污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微滤陶瓷膜过滤技术深度处理回注污水的试验,探讨了运行条件和回注污水水质对陶瓷膜过滤效果的影响,同时还评价了试验装置对某实际海上油田回注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跨膜压差、温度和进膜流量的增大,膜通量大致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回注污水中悬浮物和乳化油的含量越高,滤后清液中两者的含量也越高;悬浮物粒径和乳化油粒径中值越大,过滤效果越好;陶瓷膜可以滤除某海上油田回注污水中93.9%的悬浮物和74.1%的乳化油,同时将粒径中值降低42.4%,表明陶瓷膜过滤技术是深度处理海上油田回注污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VTBR反应器加微电解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博 《辽宁化工》2004,33(3):170-171
采用VTBR反应器加微电解工艺,通过VTBR好氧工艺处理及微电解反应器的电解、过滤、消毒作用,对辽阳下达河乡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排放的生活污水达到<辽宁省污水与废气排放标准>(DB21-60-89)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济宁三号煤矿生活污水资源化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采用三级处理工艺,即一级旋流除砂物化处理、二级卡鲁塞尔氧化沟生化处理、三级微絮凝过滤+生物活性炭过滤+消毒的深度处理,处理后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要求,全部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业化污水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冶金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同样占据了总排放量的一部分。目前在冶金废水的深度处理过程中已经引入了反渗透膜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率的处理冶金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反渗透膜技术是采用了错流过滤技术,从而进行自动排污处理,因此可以对冶金废水进行更深程度的处理。本文就对反渗透膜技术在冶金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做出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中过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旭 《广东化工》2013,40(18):178-179,177
介绍了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中过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装置,及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中过滤技术的研究前景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稠油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稠油污水水质特征分析入手,对国内外三项典型的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工程的工艺技术和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微生物降解除油、膜分离精细除油过滤、膜生物反应器三项技术的原理,探讨了三项技术在稠油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考察高速纤维过滤技术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以及研究在不同加药量、滤速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工艺宜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 PAC投加量应保证Al与污水中TP的质量比不低于4.4;在滤速为25.00~41.67 m/h时,高速纤维过滤塔的水头损失在0.003~0.005 MPa范围波动;处理出水TP质量浓度基本在0.5 mg/L以下,高速纤维过滤塔对SS的去除率基本在90%以上。混凝沉淀和高速纤维过滤技术可作为该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的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居民生活的一个因素。通过分析城镇污水的特点以及对污水处理工艺的要求,从工艺的发展着手对适合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农村家庭污水水量、水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家庭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填料生物转盘。该装置采用生物膜法工艺,结合生物转盘与生物滤池工艺的特点,运用设备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运行管理简单、结构紧凑的一体化装置。通过实际运行考察了装置用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的挂膜启动情况,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填料生物转盘生物膜的驯化培养需要20天的时间,稳定运行期间对COD、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5%、85%、65%和75%以上,出水COD、NH4+-N、TN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TP达到一级B标准。装置运行管理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适合农村家庭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辜清  董景  刘敏  陈滢 《四川化工》2012,(5):46-49
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日处理生活污水4.5万m3,工业废水3.6万m3,其中工业废水处理出水SS、COD等一直未达到排放标准。为找出工业废水处理出水不达标的原因,在综合分析工业废水的进水水质的基础上,采用活性污泥法这一传统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并针对目前该区域工业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该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该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谭学军  张惠锋  张辰 《净水技术》2011,30(2):5-9,13
在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农村现有的生活污水收集模式和国外新的收集技术;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原则,概括了我国农村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及研究和应用现状;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技术特性和原理,总结归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类型并介绍了典型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5.
谢展文 《浙江化工》2011,42(4):31-33
采用"倒置式A2/O(缺氧-厌氧-好氧)+微混凝+过滤+二氧化氯消毒"结合的工艺,处理某新建小区生活污水,通过脱氮除磷和消毒等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中城市绿化再生水质的指标,用作小区绿化补水,实现了中水回用和小区生活污水的零排放,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絮凝-超滤组合技术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处理后的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可达79%,GM2540C超滤膜对细菌总数截留率在95%以上,COD的去除率超过85%,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部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企业的节水减排,在分析目前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加强废水回用及多水源的平衡利用、提高浓缩倍数、使用低磷或无磷药剂和示踪型水处理剂、排污水处理以及水处理成套技术的配套等方面对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田玉萍  刘杰 《水处理技术》2020,46(1):137-140
针对广南高速某服务区缺水问题突出、远离城市、工程性引入自来水造价惊人等问题,设计采用"地下水淡化+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雨水补给"的全过程资源化利用模式。地下水经淡化膜系统净化处理后,达到GB5749-2006规定指标,可供服务区生活用水;然后,服务区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设计处理量为140 m^3/d。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和收集雨水进行深度处理,使之达到GB/T18920-2002标准,根据最大用水量,中水回用系统处理量为200 m^3/d。增加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计算,设计处理量为50 m^3/d。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SBR工艺污泥絮体结构松散,沉降速率低等问题,实验采用磁化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考察磁粉(微米Fe_3O_4)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磁粉投加量。结果表明,磁化污泥处理污水的效果要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最佳磁粉投加量为0.5~0.7 g/L,综合考虑经济和处理效果两方面因素,选择磁粉投加量0.5 g/L较为合适。此时平均出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0%、91.48%、70.83%和92.80%,平均出水COD为16.60 mg/L,平均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2.74、10.01、0.53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2002)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已成为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微污染水,如再经预处理+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可以达到工业用水的水质,如锅炉补给水、循环冷却水等。分别测试了耐污染反渗透膜与普通反渗透膜的耐污染性能以及其他各项指标,并从它们的功能基团与膜表面结构角度初步探讨耐污染机理。考察了耐污染反渗透膜性能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应用工程设计提供了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