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乙二醇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茂  张贺   《河北化工》2009,32(6):11-13
综述了由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制乙二醇、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环氧乙烷经碳酸乙烯酯制乙二醇以及合成气制乙二醇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制乙二醇的研究进展,对各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目前催化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乙二醇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环氧乙烷、乙二醇技术的进展,总结了国内外合成乙二技术研究、开发的最新成果:合成气直接合成法、甲醛电化学加氢二聚法、甲醇醚氧化偶联法、多元醇加氢裂解法等。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从它可以衍生100多种化纤、塑料,溶剂行业用的化学品,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目前乙二醇生要以来自石油的乙烯为原料,烃气相氧化得环氧乙烷再水合而制得。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由煤基合成气一步制乙二醇便显得颇有价值。1971年,美国联碳公司首先公布用铑催化剂从合成气制得乙二醇,但是所需压力太高(333.4MPa),催化剂的活性不高且不稳定,难以满足工业化要求。80年代  相似文献   

4.
乙二醇(EG)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其应用广泛.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乙二醇合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碳酸乙烯酯(EC)法、环氧乙烷(EO)催化水合法、甲醛/甲醇合成法及合成气法等.其中采用碳酸乙烯酯(EC)法和环氧乙烷(EO)催化水合法有EG的选择性及EO的转化率高等优点,是较有前途的工业化合成方法.最后,对乙二醇合成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国内乙二醇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可观。本文述评了以石油为原料的环氧乙烷非催化水合法和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生产乙二醇技术路线以及以煤为原料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生产乙二醇技术路线并对乙二醇市场现状及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郑斌  胡存 《煤化工》2023,(1):27-30+62
通过对比分析蒸汽转化法、自热重整法和非催化部分氧化法等天然气生产合成气的工艺技术,得出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法生产合成气装置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简单,投资低,操作可靠,合成气中H2/CO体积分数比接近于2,是乙二醇合成的理想原料气。介绍了某15万t/a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中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生产合成气的工艺流程,详述了转化炉、废热锅炉的设计要点和系统的控制方案及H2/CO体积比调节方法。运行结果表明: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生产的合成气中H2/CO体积分数比为1.99,比天然气消耗为368 m3/[1 000 m3(CO+H2)],比氧气消耗为258 m3/[1 000 m3(CO+H2)],合成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为0.3%。  相似文献   

7.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环氧乙烷和乙二醇生产技术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改进。阐述了生产原料的多样化、乙二醇生产路线新开拓。环氧乙烷的生产进步主要有银催化剂的技术进步、反应器改进以及精制前路线的选择等;乙二醇的生产由传统直接水合法逐渐向催化法发展,以煤为原料来制备乙二醇成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和防冻剂,此外还可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以乙烯为原料,经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的石油路线,此外还有以煤或者天然气为原料,先制得合成气(CO+H2)后,再通过直接法或者间接法制得乙二醇的煤化工路线。1生产现状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08  相似文献   

9.
<正>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和防冻剂,此外还可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以乙烯为原料,经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的石油路线,此外还有以煤或者天然气为原料,先制得合成气(CO+H_2)后,再通过直接法或者间接法制得乙二醇的煤化工路线。近年来,随着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变化,进出口情况也发生了一定  相似文献   

10.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综述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研究进展。对各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反应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催化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直流脉冲氧化和交流电沉积,在铝基体表面制备了Al2O3/TiO2复合膜。探讨了Al2O3/TiO2复合膜的形成过程及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电沉积在Al2O3/TiO2复合膜上掺杂金属离子来提高复合膜的光催化性能,并用制备的Al2O3/TiO2/M 复合膜光催化降解次甲基蓝。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Keggin结构型磷钨酸镧(LaPW12O40)催化剂,用FT-IR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以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磷钨酸镧催化剂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并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镧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环己酮0.1 mol、n(环己酮)∶n(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带水剂甲苯用量12 mL和回流反应时间1.5 h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94.0%。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法制备CuO/γ-Al2O3 催化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γ-Al2O3 颗粒和CuO/γ-Al2O3 吸附剂颗粒,研究制备吸附剂工艺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uO/γ-Al2O3 吸附剂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孔容和均匀的孔径分布,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如省去冲洗过程、增大溶胶浓度和提高氧化铜的有效负载量。对比分析了改进工艺前、后吸附剂的孔结构特征,简化后的制备工艺不仅缩短吸附剂制备周期,也降低吸附剂制备成本。对吸附剂进行了脱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CuO/γ-Al2O3 催化剂在(250~400) ℃,脱硝率维持在85%以上,活性高于浸渍法制备的同类型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正丁醇脱氢硫化制备噻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丁醇与二硫化碳混合进料脱氢硫化制备噻吩,探讨了两种催化剂体系K2CO3-Cr2O3/γ-Al2O3 和K2CO3/γ-Al2O3,对二者进行比较并对活性组分的负载质量分数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n(CS2)∶n(正丁醇)=2∶1、空速1 h-1和温度400 ℃,11%K2CO3-15%Cr2O3/γ-Al2O3催化剂在正丁醇合成噻吩的过程中表现较好,目标产物噻吩的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渍法制备SO2-4/Fe2O3(SF)固体超强酸,将γ-Al2O3纳米纤维通过粘附的方法负载到固体超强酸SO2-4/ Fe2O3上,制得SO2-4/Fe2O3-γ-Al2O3(SFA)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选用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来测试SO2-4/Fe2O3-γ-Al2O3(SFA)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不同催化剂种类、不同γ-Al2O3加入量、不同焙烧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浸渍液种类和浓度的条件下,对催化活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成卫国  孙剑  张军平  张锁江  华炜 《化工进展》2014,33(7):1740-1747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乙二醇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对支撑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环氧乙烷法生产乙二醇的技术进展,着重介绍了离子液体催化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的创新工艺(ILC工艺)。该工艺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自主运作权的乙二醇新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水比低、节能效果显著、原料适应性强、产品结构可调等优点,与现有乙二醇工业装置有良好相嵌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甲醇制烯烃技术(MTO)的推广应用和多套EO/EG装置的投产使环氧乙烷的原料价格更加低廉,而且石化企业具有几十年大型装置的生产经验,因此,采用创新性技术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路线将在为今后较长的时期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环氧乙烷/乙二醇(简称EO/EG)的生产及技术现状,在对现有Shell、SD和UCC工艺进行比较的同时,探讨了EO/EG生产中银催化剂、乙烯回收技术及EG合成技术的进展和新工艺的工业化前景,认为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工业化方法。分析了我国EO/EG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发展EO/EG工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CuSO4·5H2O和MnSO4·H2O为前驱物,NaOH为沉淀剂,选用共沉淀工艺,添加Al2O3、BaO+Al2O3、ZrO2+Al2O3或CeO2+Al2O3粉末作为催化助剂,制备了4种铜锰氧化物水煤气高温变换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4种铜锰氧化物催化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铜和氧化锰系化合物以及锰钡、铜锰和铜锰铝复合氧化物;在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后,4种铜锰氧化物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H2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在4种铜锰氧化物中,添加ZrO2+Al2O3的铜锰氧化物H2还原效率最好;而添加CeO2+Al2O3的铜锰氧化物H2还原效率最小。对WGSR出口气中CO体积分数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分别添加Al2O3和CeO2+Al2O3铜锰氧化物催化剂的变换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铈和铈锆固溶体对Pd催化剂抗硫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Pd/γ-Al2O3、1%Pd/10%CeO2/γ-Al2O3以及1% Pd/10%Ce0.6Zr0.4O2 /γ-Al2O3催化剂,研究了CeO2和Ce0.6Zr0.4O2 固溶体对Pd催化剂抗硫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XPS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固相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和反应后催化剂中硫物种(或表面硫酸盐)的存在形态。利用SO2-TPD研究了SO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载体中引入CeO2和Ce0.6Zr0.4O2 降低了催化剂起燃活性;SO2 在Pd/Ce0.6Zr0.4O2 /γ-Al2O3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Zr(SO4)2,其热稳定性大于在Pd/γ-Al2O3和Pd/CeO2/γ-Al2O3催化剂表面上的硫酸盐或硫酸盐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