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崛起 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常称作红外光)之间的一个波段(700~2550nm),当一束复合光穿射样品后,如果被照射样品的分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段的光,则产生吸收光谱。吸收光的频率与分子自身的振动能态有关。已知在700~2550nm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带对应于分子基频振动的倍频和组合频,其吸收信号弱,谱带宽,重叠严重,但与有关化学基团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从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出发,从而说明拉曼光谱直接反映了分子或晶格的振动、转动能级,由此说明拉曼光谱的广泛应用。重点讨论了拉曼光谱仪分辨率的重要意义,由能级间隔的数值,估计了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应用领域对光谱分辨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光声光谱(PA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凝聚态物质的光谱分析。由于传统的宽带红外光源和色散型分光系统不能提供足够强的红外单色辐射能量,使研究分子振动的中红外区的光声光谱技术迟迟建立不起来。虽然红外激光PAS技术由于增加光源强度而得以投入使用。但其实用波段窄,通用性差,在研究振动光谱时,存在一定的限制。由于付里叶变换光谱技术具有大光通量和多  相似文献   

4.
激光光谱技术在燃烧流场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用于燃烧流场诊断的激光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相干反斯托克斯喇曼散射、自发振动喇曼散射、激光诱导荧光、分子滤波瑞利散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系统.给出并分析了激光光谱技术对预混火焰稳态燃烧场和固体燃剂瞬态燃烧场的温度、主要组分及浓度、流场密度和火焰构造测试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  相似文献   

5.
红外光谱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它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和不破坏样品等特点,已在农业、食品、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有利于实现中药现代化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中药质量管理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传统中药鉴别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有效成分测定繁琐复杂。在借鉴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其它领域中的成熟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的特点,在中药的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等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出了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FTIR、HPLC和 GC-MS等分析手段研究大气环境中典型污染物苯并(a)芘与DNA碱基鸟嘌呤加合物的结构特征,首次测定苯并(a)芘等与鸟嘌呤加合物的红外光谱,加合反应后,烷化核酸碱基红外振动峰的峰形、峰位都发生明显变化。为进一步分子水平研究烷化核酸碱基类加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芳香胺氢键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孟峡  刘媛 《现代仪器》2002,38(1):31-34
测定了23种芳香胺样品的红外光谱,对氨基伸缩振动吸收峰与其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固体和纯液体状态下,大部分芳香胺都有较强的氢键缔合,取代基的性质对氨基氢键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在非极性溶剂中难以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分子,在此状态下有较强的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与中药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素琴  周群  陶家洵 《现代仪器》2009,15(5):10-15,26
本文简述基于红外光谱的复杂混合物体系整体分析方法,即针对中药质控的"红外光谱宏观指纹鉴定法"。综述使用红外光谱对生药材、中药制剂的鉴定识别,对中药炮制过程以及对特定组分的定量分析研究等。该方法遵循中药理论中重视整体用药的原则,无需对待测样品进行分离提取,不丧失药物的原本性质和配伍性,提供一种有效而简易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呋塞米是一种循环利尿药,也是一种保健品中的违法添加类药物。为了更好地了解呋塞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其在保健品中分析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在Gaussian09程序包中,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呋塞米分子的最稳定构型进行几何结构全优化,从理论上探讨该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键长、键角、二面角等结构参数对整体分子稳定构型的影响。在优化后的稳定构型的基础上,用同样的理论方法计算呋塞米分子的振动频率,并应用Gaussian view软件绘制其红外光谱图,分析呋塞米分子红外光谱谱峰的归属及振动特点。在稳定构型的基础上,再用TD-DFT方法计算呋塞米分子的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10.
应用Gaussian 03W软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方法对9-甲基丙烯酰氨咔唑分子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到了其最稳定构型并计算出了该化合物分子的键长、键角和空间二面角等数据。在优化的最稳定构型的基础上,以B3LYP/6-31G为基组,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了该分子的红外振动频率,并绘制出了红外光谱图,通过频率分析说明优化得到的9-甲基丙烯酰氨咔唑分子的结构稳定合理。最后,对9-甲基丙烯酰氨咔唑分子的红外光谱峰位进行了归属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学问,是随着中医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中药鉴定学已成为一门系统而完善的学科。近年,国家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为了保证中药的质量,各种现代的鉴定法越来越多地在中药鉴定中被应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将HPLC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能够提供分子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可对中药质量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本文就HPLC—MS联用技术近年来在中药材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结合文献报道的鬼箭羽已知化学成分及其裂解规律快速鉴定鬼箭羽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文献中鬼箭羽化学成分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等信息建立鬼箭羽快速识别数据库,依据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色谱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对已知成分进行验证;对于鬼箭羽中未知成分,通过总结同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并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并进行结构表征。实验共鉴定得到65种成分,包括36种黄酮类、4种酚酸类、7种三萜类、12种脂肪族和6种其他类成分,其中,有28种化合物是首次在鬼箭羽中发现。该方法可以快速、全面地分析鬼箭羽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可为鬼箭羽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飞秒脉冲激光与晶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了铁电体LiTaO3的分子振动情况,且给出了几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就目前中药业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出一个基于Web的中药业ERP系统构架,并对中药业中采购管理和营销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药生产中,提取工艺有其独特性,受到温度、压力、浓度、流动状态等参数的影响。根据中药生产的工艺特性,从其控制系统机理入手,设计了中药提取自动监控系统,由上位机、下位机和通讯系统组成。设计了管理层和检测、控制层软件系统,实现了中药生产的自动提取和监控。  相似文献   

16.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中成药中的砷和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压密闭微波消解及最新的聚焦微波消解技术消解中成药样品 ,再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As和Hg,并与传统的电热板消解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微波消解法RSD % <3% ,回收率 95 .2 %~ 10 2 .0 % ,明显优于电热板法 ,且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过程可控性 ,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中药鉴定、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方面,推动中药药学的发展。本文简述目前光谱法、色谱法、免疫法、微生物法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多糖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对于中药多糖的研究逐渐成为一大热点,但这些研究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果,因此采用理想的提取分离技术将有利于中药多糖类产品品质的提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进展,并对中药多糖的含量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为多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phaleral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Linnaeus的干燥全虫,味辛、热,有大毒,在我国已经应用两千多年,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类药物。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主要药用成分是斑蝥素,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及胃癌。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为斑蝥素的衍生物,是我国首先合成的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和独特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新型杭肿瘤药物。明显增强了抗癌效果,并显著降低了斑蝥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文章对国内外有关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