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稀土磁性纳米微球Dy:Fe3O4@PHEMA-Tb为载体材料,丝裂霉素C(MMC)为模型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特点的稀土磁性药物微球(MMC-PHEMA-FMPM 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制备MMC-PHEMA-FMPMs工艺条件对磁性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固体永磁铁测试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体外磁响应性.结果表明,稀土磁性纳米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受pH影响较大,磁响应性显著,是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胸腺五肽微球并进行了体外释药研究.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成球材料制备了胸腺五肽微球,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貌,测定了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最后评价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平均粒径为(28.47±0.56)μm,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1.53±0.05)%与(57.9±0.7)%;胸腺五肽PLGA微球具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体外释放20 d的累积释药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修饰聚谷氨酸苄酯(PBLG),合成出聚合度为20和50的2种GA-NH-PBLG材料,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利用这2种材料包载抗癌药物喜树碱,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球,采用扫描电镜对纳米球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评价了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球粒径分布在50~300 nm之间,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种材料制得的纳米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3%、82.4%和1.4%、2.3%,在PBS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缓释效果,8d内药物的累计释放量达50%.该研究为具主动和被动双重肝靶向性纳米球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涡流空化强化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效果,研究传统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最佳工艺,了解空化强化制备的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壳聚糖质量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浓度、搅拌转速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3.5 g/L,MIT浓度0.50 mmol/L,TPP质量浓度2.5 g/L,搅拌转速1 500 r/min,搅拌时间20 min,载药微球包封率为37.64%;在此基础上,涡流空化20 min,涡流空化出口压力0.3MPa时,微球的包封率达50.33%,比传统法优化后制备微球的包封率高了12.69%;涡流空化制备的载药微球在体外释放60 h后,MIT的累积释放量达78.79%.与传统离子凝胶制备方法相比,涡流空化能有效提高壳聚糖微球载药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5.
制备具有固体分散结构的丹皮酚缓释微球,并考察其体内外相关性。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丹皮酚缓释微球,考察微球的外观、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并以丹皮酚原料药为对照,根据大鼠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结果,考察自制微球的体内外相关性。药物在37℃蒸馏水中12 h释放达到85%以上,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表明,制得的丹皮酚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累积百分数与体内吸收分数相关系数较好(r=0.977 5),生物利用度是丹皮酚原料药的136.81%。该方法较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制备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6.
通过物理包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笼负载多柔比星的纳米药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两种尺寸金纳米笼对多柔比星的包覆效果,分析并探讨了影响金纳米笼载药量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物理包裹的方法可以将药物载到金纳米笼空腔内,且相同摩尔浓度的金纳米笼粒径大的载药量较大。  相似文献   

7.
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药物载体输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为载体,选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利用纳米沉淀法和双乳法构建出了载药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紫外(UV-vis)对其形貌、粒径及包封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共聚物/药物比例会影响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及包封率.此外,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在弱碱条件(pH=7.4)下的释放速度比在弱酸条件(pH=5.0)下的慢,说明释放介质的pH对其释放性能有较大影响,有利于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控释.  相似文献   

8.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法合成松香基聚氨酯(RPU),以其为载体,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负载5-Fu的松香基聚氨酯微球(5-Fu/RPUMs)。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药物负载条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对载药微球进行表征,研究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及药物释放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5-Fu/RPUMs微球,平均粒径为35.0μm,表面光滑圆整且有孔。药物最佳负载条件为:ρ5-Fu=120 mg/mL,致孔剂种类为正丁醇/甲苯,此条件下RPU对5-Fu的包封率达63.35%,载药量达7.60%。5-Fu/RPUMs在不同pH下表现出不同的缓释性能,具有pH敏感性;在pH=6.8的PBS缓冲溶液中,264 h后的累积释放率为65.80%,具有长效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油包水(W/O)体系中,采用反相悬浮乳液包埋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实现了壳聚糖和明胶(Gs/Gel)微球对Fe304磁性粒子的包裹.其制备的磁性微球粒径在3~8μm范围,分散性和磁响应性良好;磁性微球可较好地吸附BSA和亲和层析兔抗β-CNIgG,对后者的吸附率在48h稳定后可达到42.75%,为实验室制备高质量免疫磁性微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蒸馏-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的聚苯乙烯(PS)微球,并用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对PS进行修饰.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研究PS-PEG微球对BSA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对BSA的吸附受pH、微球上PEG含量以及NaCl溶液质量浓度的影响,作用力为疏水吸附.在无盐水体系下解吸,解吸率最高为96.2%,表明微球在蛋白质分离应用中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为基质的左氧氟沙星缓释微球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壳聚糖为基质,对左氧氟沙星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考察微球的载药量及累积释放度,对上述制备方法工艺中的壳聚糖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质量比、乳化剂Span用量、溶剂与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交联剂戊二醛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制备出了具较好缓释效果的盐酸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该方法制备的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缓释微球载药量为43.88%,体外累积释放度的线形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胶束聚集模板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溴化(-)-N-十二基-N-甲基麻碱为软模板,羧基乙基硅烷三醇钠盐为助结构导向剂,合成尺寸为120±30nm的介孔二氧化硅(mSiO_2)粒子,再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使用水热法包覆聚吡咯(PPy)制备出粒径为150~250 nm的介孔二氧化硅/聚吡咯复合微球(mSiO_2/PPy).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FT-IR)对所得产物的物相、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布洛芬(IBU)的负载与释放行为,载药率为53.35%,包封率为21.34%.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72h内IBU释放量为68%,实现了药物缓释.因此,制备的mSiO_2/PPy复合微球为控释给药体系提供了优异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具有颗粒大、晶粒尺寸小及比表面积较高等优点.以明胶作为模板,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纯锐钛矿型TiO2;明胶的加入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没有影响,但改变了其晶粒尺寸和排布方式,得到了一种由纳米晶组成的多孔微球;微球直径约为200~500nm,其中孔隙约为2~5nm,平均晶粒尺寸为(14.3±0.9)nm.在此基础上对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凝聚相分离法制备海藻酸钠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制备载药微球,并对载药微球的包埋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材料具有较好的包埋率,同时对牛血清白蛋白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出含不同比例纳米TiO2的TiO2/PMMA聚合物复合材料薄膜,并采用扫描电镜、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分散可以有效地防止纳米TiO2粒子团聚而使之充分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加入纳米TiO2的TiO2/PMMA复合材料紫外透过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载药微球目前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但存在载药量不高和突释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利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制备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HA-GO)复合微球.首先采用硬模板法合成球状碳酸钙-氧化石墨烯(CaCO3-GO)复合材料,然后通过水热法以离子交换方式成功制备了球状中空HA-GO复合微球,研究不同合成条件对HA-GO复合材料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曼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并以姜黄素作为载药模型对复合微球载药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包封率及载药量两个指标对复合微球的载药性能进行评估,同时测试微球样品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表明:体系反应物的浓度及水热反应时间对复合微球的成型效果影响较大,在初始反应物浓度为0. 3 mol/L、水热反应时间为 6 h 时,可制得形貌良好的中空 HA-GO 复合微球,所制的复合微球粒径为 5. 1~7. 7 μm,孔径约为 40 nm. 研究还发现,球状结构能提高药物的负...  相似文献   

17.
以阿霉素为抗肿瘤模型药物,评价PNIPAM-co-AA纳米凝胶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对药物的包载及体内体外释药行为。考察不同环境下PNIPAM-co-AA纳米凝胶亲疏水特性的变化对阿霉素载药性能的影响,同时评价载阿霉素纳米凝胶的体内体外释药行为。采用纳米凝胶冻干粉在盐酸阿霉素溶液中缓慢溶胀的载药方式具有更高的包载效率,其包封率为88.28%±0.52%,载药量为7.48%±0.14%;载阿霉素纳米凝胶的体外释药行为具有显著缓释作用和pH控制释放效应;载阿霉素纳米凝胶大鼠静脉给药后曲线下面积AUC(0→∞)是游离阿霉素静脉给药的4.9倍,而消除半衰期t_(1/2β)由游离阿霉素的0.83h延长至10.83h。PNIPAM-co-AA纳米凝胶作为药物载体能高效包载阿霉素,体内释药行为体现出一定的长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TiO2微球,在其表面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PPy)从而获得TiO2/PPy复合导电微球,分别使用FTIR、XRD、SEM以及四探针电阻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为锐钛矿型,微球尺寸均匀,直径约1.5μm,分散性良好;原位聚合的PPy呈球形附着于TiO2表面。随着吡咯(Py)与TiO2摩尔比的增加,TiO2/PPy复合导电微球的电阻率先急剧减小,而后当Py与TiO2的摩尔比大于2时,电阻率基本不变,约为0.161Ω·cm。所制备的复合导电微球可用于静电防护、精密仪器电磁屏蔽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磁性纳米CoFe2O4/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先用化学共沉淀法以聚乙二醇作表面活性剂制备出乙醇基CoFe2O3磁流体,再以其为前驱体、钛酸正四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得到易于磁分离回收的磁载光催化剂CoFe2O4/TiO2,并利用电子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等进行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为模型反应,表征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钛酸正四丁酯与纳米CoFe2O4粒子表面的聚乙二醇分子发生吸附、交联,使TiO2均匀地包裹在CoFe2O4上,形成CoFe2O4/TiO2核壳结构.煅烧后获得尖晶石型CoFe2O4与锐钛矿型TiO2复合光催化粒子,其磁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均较高,甲基橙降解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在Fe3O4纳米粒子外包覆SiO2合成了磁性Fe3O4/SiO2复合粒子,研究了该复合粒子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SiO2不同包覆量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包覆量的增大,SiO2壳层厚度增大,内核中包埋的Fe3O4粒子数量增多,Fe3O4/SiO2复合粒子尺寸随着增大,由50nm左右增大到300 nm左右;Fe3O4纳米粒子表现出了良好的磁性能,比饱和磁化强度达73.6A·m2·kg-1,Fe3O4/SiO2复合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SiO2包覆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Fe3O4/SiO2复合粒子的吸附率随着SiO2包覆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最大吸附率为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