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彭建军 《国际造纸》2004,23(6):13-18
影响颜料泥浆流变特性的重要因素包括粒径分布和粒子形态,高形态比和窄粒径分布的颜料呈现出剪切增稠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2.
窄粒径分布碳酸钙颜料的干湿涂料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文 《国际造纸》2000,19(6):45-50
近4年来,窄粒径分布的天然研磨碳酸钙颜料已成功地用作造纸涂料。它们的高白度、高不透明度以及良好的覆盖性能使得它们具有高平滑度和高光泽度。这些颜料的应用给厂家提供了开发涂布纸和涂布纸板的机会。粒径分布的变化使涂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如:快速脱水、高固着层比率和增大的剪切粘度,这些性能使涂布过程中刮刀的压力增大了。优化刮刀涂布机的运行性能要求降低固含量,这意味着必须要脱去大量的水,消耗更多的干燥能量,而这两项都是造纸生产厂家所不希望的。本文叙述了专门设计的胶乳分散剂怎样对涂料的流变性进行控制。专门设计的胶乳分散剂使窄粒径分布的研磨碳酸钙颜料在涂布机上的运行性能提高了,而对涂布纸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用AFM观测颜料涂布纸涂层Z向结构的方法。颜料主要是粒径大小和分布范围不同的PCC和kaolin。对于kaolin颜料,粒径大小与涂层孔隙的大小一致。粒径分布范围与孔隙体积成反比。PCC颜料可以在涂层中产生更多的细小孔隙。  相似文献   

4.
对酞菁蓝颜料进行有效分散并控制二次絮凝是制备优质色浆的关键,本文制备了不同砂磨时间与不同丙烯酸树脂添加量的色浆并对色浆的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以此考查丙烯酸树脂对酞菁蓝颜料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树脂可作为酞菁蓝颜料的分散剂,添加比例为12%时,颜料粒子粒径较小且呈正态分布,对酞菁蓝颜料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海松 《国际造纸》2004,23(2):40-44
造纸生产商从印刷质量和经济利益的观点出发,对高光泽涂料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对涂层的覆盖性、不透明度和印刷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开始引入新的“工程”颜料,这些新颜料的窄粒径分布使其能够获得最佳的孔隙尺寸和体积,但是,只有少数几种新颜料显示出其市场潜力,其余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纸或纸板涂布的主要作用是使其获得一个较好的外观和印刷适印性。因此,涂布改善了纸的平滑度、光泽度和不透明度,并使其具有较高的油墨吸收性。而这些性能都与涂层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影响涂层结构的一些因素做简要的论述。1颜料及其性能对涂层结构的影响[1~6]颜料是涂布纸涂层的主要成分,约占涂层体积分数的70%以上,质量分数的80%~90%,因此,它对涂层结构具有很大影响。目前涂料中较常用的颜料有高岭土、碳酸钙(分为研磨碳酸钙和沉淀碳酸钙)、钛白粉和塑性颜料等。而颜料种类、晶形和粒径分布的不同,都会造成涂层表面的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颜料配比对涂层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海 《国际造纸》2007,26(1):21-25
在颜料涂料领域,对不同的变量对涂层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影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变量与涂料最终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颜料型涂料表面涂层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颜料的百分含量、胶黏剂的种类和用量、增稠剂的种类和用量、干燥条件、涂布基质的性质、涂料各组分间的胶体作用、颜料粒子的形状与粒径分布以及压光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磨碳酸钙的涂层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研磨碳酸钙涂层表面结构和孔隙特点;讨论了颜料粒径和粒径分布对涂层结构和涂布纸性能的影响。用来评价涂层结构的三种手段,是扫描电镜、压汞测定方法和触针式表面粗度仪。  相似文献   

9.
周辉 《国际造纸》2008,27(2):31-35
前期实验表明,对高水分含量的纸张进行压光,窄粒径分布的PCC涂布不会破坏涂布纸的光学性能;宽粒径分布的颜料涂布会严重破坏纸张的光学性能,但在提高纸张水分含量及调整压光压力的条件下可以改善纸的光学性能。本研究通过考察宏观平滑度和微观平滑度,证实窄粒径分布甚至可在无超级压光作用下产生较高的微观平滑度。在纸张高水分含量条件下,将压光压力降低至不使原纸变形的程度,便可使最终涂布纸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与较低水分、较高压光压力情况下的涂布纸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分散剂,用M-110EHI 型高压高剪切微流喷射粉碎机制备阴离子型超细有机颜料水性分散体系,研究了粉碎次数对颜料粒径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分散剂对体系中颜料粒径、粘度、稳定性能及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各种阴离子分散剂、粉碎25次,可使颜料颗粒的粒径达到最小,在相同粉碎次数下,降低颜料粒径效果的次序为NNODBSSDS.各分散剂用量为12.5%(对颜料质量)时,可使颜料粒径最小和体系粘度降到较低值;分散剂NNO本身具有萘环结构,可以和颜料粒子表面形成更为牢固的吸附,其带电荷数也高于其他两种分散剂,对分散体系的稳定作用也更强.相对于常规颜料体系,超细颜料分散体系可将棉织物的颜色染得更深.  相似文献   

11.
将频率为49kHz超声波应用于涂料染色,并与常规染色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超声波可将涂料粉碎成细小的颗粒,使涂料颗粒表面能增大,更易向纤维转移,织物颜色更深,使粘合剂固化后形成的膜对涂料颗粒的包覆作用增强,导致织物的摩擦牢度提高,干摩擦牢度可提高半级。  相似文献   

12.
颜料分散性对水性塑料凹印油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墨颜料分散性一直是高档水性油墨研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本实验采用合适的颜基比和助剂制备水性塑料凹印油墨基墨,再用与基墨有良好相容性的调稀树脂和助溶剂进行调稀,通过改变油墨研磨时间来改变油墨分散效果,制备出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不同的油墨样品,从而研究油墨颜料的分散性对水性塑料凹印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墨颜料分散性变好,即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油墨黏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此外,油墨颜料分散性较好时,水性油墨在塑料表面的附着力较高,且颜料分散性对油墨印刷样张的光泽度以及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色密度值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几种涂布喷墨打印纸的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涂层的孔隙结构,包括孔径、孔径分布、颜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他表面特性.在此基础上,打印由线条和圆点组成的图像,通过图像分析仪分析了打印墨点和线条的质量,结果表明,表面涂层的质量对图像清晰度影响很大,尤其是孔的形状及孔径分布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彩色喷墨打印纸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彩色喷墨打印纸主要性能的检测方法,研究了彩色喷墨打印纸涂料配方中颜料的性能、胶粘剂的性能及用量对彩色喷墨打印纸主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的二氧化硅有高的吸墨性和图像分辨率.聚乙烯醇可以提高颜色的光密度和吸墨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滑石颜料高剪切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毛细管高剪切黏度仪研究了滑石颜料分散体系的高剪切黏度性能,以及pH值、固含量、不同分散剂和润湿剂、不同粒径分布对滑石分散体系高剪切黏度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滑石与GCC及高岭土混合浆料的高剪切黏度性能。结果表明,滑石含量越高、粒度越细,其分散浆料的高剪切黏度值越大。同时发现,滑石高剪切黏度受分散剂和润湿剂的影响不大。提高pH值有利于降低滑石分散体系的高剪切黏度。滑石与GCC混合浆料的高剪切黏度随着GCC粒度的变细而降低。当滑石与GCC的体系中加入高岭土后,混合浆料的高剪切黏度大幅增大,且随着GCC粒度的变细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端丙烯酰氧基丙基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并应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改性单体加入方式及用量对改性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聚丙烯酸酯胶乳、胶膜以及其涂料印花性能,并与双端丙烯酰氧基聚醚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法加入有机硅改性单体,其用量为8%~10%时,乳液聚合具有较高的单体转化率和较低的凝聚率;改性胶乳粒径为62nm左右,且分布较窄;改性胶膜具有较低的吸水率和较高的断裂功,涂料印花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和柔软性。与双端丙烯酰氧基聚醚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相比,双端丙烯酰氧基丙基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胶膜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拉伸性能,相应其涂料印花具有较好的耐湿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17.
刘小闹  陈蕴智 《黑龙江造纸》2007,35(2):16-17,20
硅胶由于具有唯一的形态,能提供内部孔隙和填充孔隙,从而使液体油墨快速分散进入涂布层,常用作优质的无光泽喷墨打印涂布纸的涂布颜料。本课题主要研究不同粒径的胶体二氧化硅和传统颜料(研磨碳酸钙)对喷墨打印纸色彩再现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在织物表面构建高含量、低厚度的颜料复合涂层,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引入颜料/单体分散液中,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得包含有机颜料颗粒(PB)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含硅颜料胶囊,并将其用于涤纶平纹织物的涂料印花。研究D4质量分数对织物表面胶膜形貌和附着形式的影响,并对印花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K/S值、硬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当D4质量分数为50%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70 nm,放置均匀稳定的深蓝色胶囊乳液;在细乳液聚合过程中,部分D4开环聚合成PDMS,起到共混改性复合胶膜的效果,可提高印花织物的摩擦牢度和色深性,同时大幅降低硬挺度;在胶囊制备过程中引入D4,可在不影响颜料分散状态的前提下,通过涂覆及高温烘焙手段在织物表面构建薄型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19.
In polymeric nanoparticle preparation, despite similar conditions, large fluctuations i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re usually observed. Herein,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rmittent addition of a desolvating agent can improve reproducibility in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ic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nanoparticles. Using this modification, BSA nanoparticles of controlled size can be manufactured with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In our study, ethanol as a desolvating agent was added intermittently to 1% BSA solutions at different pHs with stirring at 700 rpm. The effect of the preparation parameters on size and optical density of the fabricated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average particles sizes of BSA nanoparticles prepared at pH values of 6, 7 and 9 were approximately 100, 200 and 300 nm, respectively. As ethanol addition increased, desolvation of BSA molecules resulted in formation of loose-structured particles with pH-dependent size. Beyond that, only particle density increased, but size remained unchanged with further addition of ethanol. Consistently uniform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achieved by adding ethanol intermitte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