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uCr触头材料制造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了CuCr材料的三种制造工艺流程,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压坯压力、烧结温度及时间、熔渗温度等)对材料的硬度、导热率、电阻率等性质参数的影响,总结比较了三种工艺对材料性质参数的不同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应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烧结Nd-Fe-B永磁材料样品,分析了烧结过程对材料磁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1353K时,随着烧结时间由0.25h延长至24h,材料内禀矫顽力与抗弯强度首先显著增大,而后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材料剩磁与维氏硬度则首先大幅度上升,而后表现出较为缓慢的升高趋势.合理选择烧结工艺参数,提高材料相对密度,减小平均晶粒尺寸,既有利于材料获得优良的磁性能,亦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研究了在 Cp/ Cu Cd电接触材料制备过程中 ,原始粉末状态、压制压力、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始粉末的差异对制备工艺的全过程均产生规律性的影响。压制压力对压坯密度的影响符合粉末冶金材料的一般压制规律。在烧结过程中 ,镉和孔隙扩散对烧结密实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和性能对比 ,分析了后续加工工艺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Cp/CuCd电接触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研究了在Cp/CuCd电接触材料制备过程中是粒度较细原始粉末状态、压制压力、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材料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娄末的差异对制备工艺的全过程均产生规律性的影响。压制压力对压坯密度的影响符事粉末冶金材料的一般压制规律。在烧结过程中,镉和孔隙扩散对烧结密实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和性能对比,分析了后续加工工艺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以熔炼-雾化法合成AgSnBi合金粉体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取AgSnO_2Bi_2O_3中间体粉体;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重点探究了成型压力、烧结温度等对其物理性能及断口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ay衍射分析仪(XRD)、电导率仪、维氏硬度计等对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物理性能进行相应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熔炼-雾化法制得的AgSnBi合金粉体形貌上呈球状及棒状颗粒,平均颗粒尺寸为10~20μm。AgSnBi合金粉体氧化前的物相主要由Sn、Ag4Sn、Ag3Sn及Bi相构成;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AgSnBi合金粉体的氧化增重量先快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并于800℃、2 h条件下实现完全氧化。由物理性能关系曲线分析得出在成型压力1200 MPa、烧结温度920℃、颗粒粒径400目条件下,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硬度及密度达到最佳值,分别为2.32μΩ·cm、78.2 HV0.5与9.352 g/cm3。由微结构分析得出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自然断口表面不存在明显的韧窝带,其断裂类型判定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不同相对密度下Cu及CuCr50Te粉末压制材料在1050℃烧结时收缩率的测定,分析了CuCr50Te/Cu双层触头材料产生烧结变形的原因。通过选择适当的压制压力,减少Cu层与CuCr50Te层材料之间的烧结收缩率差别,解决了烧结变形问题。同时还提出了粉末压烧材料的相对密度与收缩率的经验关系方程,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包覆工艺制备AgC(5)复合粉,经冷等静压成型、烧结、挤压成线材,再经专用设备加工成一定规格的产品。与采用机械混粉-模压、机械混粉-挤压、化学包覆-模压等工艺加工的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学包覆-挤压工艺不仅能改善材料组织结构,而且提高了材料的致密度,降低了材料的电阻率,改善了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钨铜材料的热等静压处理。试验材料为W—Cu40。热等静压前,它是通过混合、压制成型,预烧结和熔渗铜制得。热等静压在低于铜的熔点和90—100MPa压力下进行。测定了热等静压前后坯料和试样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导电率。证明,热等静压可使W—Cu40坯料的密度从12.7—12.8g/cm~3达到13.2—13.3g/cm~3,接近完全致密化,它消除了熔渗状态的缩孔、疏松和熔渗不良等缺陷,从而提高和改善了硬度、强度和导电度等性能,试验亦表明,W—Cu20材料的热等静压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不同相对密度下Cu及CuCr50Te粉末压制材料在1050℃烧结时收缩率的测定,分析了CuCr50Te/Cu双层触头材料产生烧结变形的原因。通过选择适当的压制压力,减少Cu层与CuCr50Te层材料之间的烧结收缩率差别,解决了烧结变形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粉末压烧材料的相对密度与收缩率的经验关系方程,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氧化物法制备NiZn铁氧体材料,考察了添加锂铁氧体LiFe5O8对NiZn铁氧体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少量LiFe5O8可以提高NiZn铁氧体材料的烧结密度、起始磁导率和品质因数Q,但是过高的烧结温度会造成材料的晶粒过度生长,从而Q值下降;当LiFe5O8的添加量为5wt%、烧结温度为1060℃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起始磁导率和Q值。  相似文献   

11.
氧对烧结Nd-Fe-B磁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烧结Nd-Fe-B磁体制作过程中从原材料、熔炼、粗破碎、气流磨、压型一直到烧结的各个环节中磁粉/体中氧含量的变化情况。观察到:在带筛球磨到气流磨过程中,氧含量增加最为剧烈;在压型阶段氧含量达到最高值,而在烧结过程中磁体氧含量并没有明显增加。SEM 背散射和能谱测量说明,高氧浓度的磁体中,氧化物以及因主相分解生成的α-Fe 等软磁性相是造成磁体磁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设计显示器用偏转磁芯时,不但要考虑选用何种材料、生坯的压制条件及烧结温度,还必须依靠合适的模具保证成型尺寸。  相似文献   

13.
灌水器是渗灌技术的关键设备。本文以石英砂和滑石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低压渗灌用微孔陶瓷灌水器。对微孔陶瓷的开口孔隙率、密度以及微观形貌进行测试,并利用微观照片统计孔径,测试压力-流量关系,研究配比和烧结温度对微孔陶瓷灌水器结构与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原料配比会影响灌水器材料的孔径和流量,微孔陶瓷密度会减小,但孔隙率保持30.1%~32.0%之间;烧结温度与流量呈正相关,当烧结温度为1200℃时孔径在10~40μm范围内分布较均匀。综合对比各项指标,微孔陶瓷灌水器在12 MPa压力下滑石粉掺量以20%为宜,最佳烧结温度为1200℃。  相似文献   

14.
制备工艺对Cu/C滑动电接触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厂固相烧结、液相烧结、液相熔渗和热压烧结等四种工艺制备的Cu/C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显微组织、密度、硬度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四种工艺所制备材料的显微组织中,石墨均呈网状均匀分布于基体上。液相熔渗和热压工艺制备的Cu/C复合材料密度和硬度较高,而固相烧结的较差。几种工艺制备的材料其电性能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薄水铝石为原料制备Al2O3前驱粉体,随后添加Na2CO3和稳定剂MgO,并通过固相反应法来制备Na-β"-Al2O3电解质.研究中通过改变前驱粉体制备时的预烧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高温烧结制度优化烧结工艺.用X射线衍射(XFID)和综合热分析仪(TG-DSC)等手段对粉末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样品的电导率测试用交...  相似文献   

16.
采用注塑工艺压制生坯,在氮气气氛下、以不同温度(800?1300℃)烧结制备铁硅铬环形磁芯。测试了磁环的电磁性能、频谱特性和XRD谱,观察了磁环表面和截面的SEM形貌等。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密度、磁导率、频谱特性、物相、显微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以下烧结,密度、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没变。在1000℃烧结温度下,电磁性能最佳。1000℃以上烧结,密度升高,但是磁环内部出现另相和晶粒异常长大,导致电磁性能急剧下降。由于1000℃的烧结条件下,铁硅铬磁环有最佳低频电磁性能,为正在注塑研发铁硅铬相关产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铜铬真空触头的烧结法制造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真空断路器用CuCr50触头材料的混粉烧结法制备工艺,包括原料Cu粉和Cr粉的选取,原材料的预处理及与含氧量的关系,压制压力对相对密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快淬NdFeB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出各向同性NdFeB永磁材料,研究了烧结工艺对磁体组织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S烧结产生的颗粒放电导致粉末边界区域晶粒长大,形成了边界粗晶区,而粉末内部仍保持了快淬粉末的细晶结构.烧结温度和压力对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烧结磁体的磁性能.较低的烧结温度和高的烧结压力既可以获得高致密磁体,也可以有效减小粗晶区的尺寸,从而提高材料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ew procedure, arc-melting follow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BaTi2O5 ceramics with high relative density and large dimension. Single-phased BaTi2O5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from BaCO3 and TiO2 powders by arc-melting, and then the BaTi2O5 powders were densifi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273-1473?K) and pressures (20-50?MPa). Single-phased BaTi2O5 ceramic was obtained at and below 1423?K, however, it tended to decompos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Considering the upperbound decomposing temperature, we further enhanced the densification of BaTi2O5 ceramics by increasing the sintering pressure, and a high relative density of 92.1?% was achieved at 50?MPa. The permittivity of the BaTi2O5 ceramics was 28.7 at 1?MHz, and increased with the measuring temperature, reaching a maximum value of 191 at the Curie temperature of?~?740?K.  相似文献   

20.
使用同一配方制备得到的锰锌铁氧体坯件分别在1360℃、1330℃、1300℃下采用平衡气氛法烧结,制备得到致密的锰锌铁氧体磁环。SEM结果表明,降低烧结温度有效地减小了晶粒尺寸,消除了晶粒内部气孔,改善了晶粒均匀程度,使晶界更为清晰。电磁性能测试表明,在三种温度烧结得到的锰锌铁氧体材料的起始磁导率μi没有显著差异;饱和磁感应强度Bs随烧结温度降低有小幅上升;总功率损耗随烧结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并且在1300℃烧结的铁氧体材料的功率损耗(100k Hz/200m T,100℃)很低,约为255k W/m~3。通过损耗分离证实,总功率损耗的改善主要是涡流损耗大幅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