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氧化丙烯二元醇合成聚氨酯预聚体,通过间苯二胺扩链,得到一种芳香族聚氨酯弹性体。探讨了异氰酸根指数(R值)对聚氨酯预聚体和弹性体合成及固化行为的影响;并利用FT-IR、DSC和拉伸实验等对合成聚氨酯的结构、组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凝胶时间和表干时间逐渐缩短,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升高;R值为2.0、2.5和3.0时,合成了固化参数适宜、拉伸性能优异、可用于混凝土防护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金属复合用聚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研究了聚合体系中单体、引发剂、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对胶粘剂合成的影响.加入增粘树脂、聚氨酯等改性材料可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以蓖麻油为原料的聚氨酯中混合一定比例的二元醇可以大大提高其力学和粘接性能,用这种胶粘剂粘接硫化乙丙橡胶效果良好。文中简介聚氨酯的合成,主要讨论聚氨酯中二元醇品种及含量,NCO/OH比对其性能影响,分析了红外图谱,考察了胶的耐水性,胶液粘度与固化时间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自制含氟聚酯多元醇、乙二醇(EG)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含氟脂肪族聚氨酯树脂。通过对合成聚氨酯树脂制备皮膜的物性检测和以含氟聚氨酯为表层制备合成革的耐黄变性能测试,考查氟含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耐水解和耐黄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氟含量达6%时,通过适度交联方式可以弥补模量下降,拉伸强度保持在47MPa,吸水率由2.13%降至1.04%,QUV测试4级耐黄变时间由200h提高到300h。  相似文献   

5.
软段对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低聚物多元醇种类及分子量不同对水性聚氨酯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型水性聚氨酯随着软段分子量的增大结晶程度增加,机械强度和硬度较聚醚型高,耐水性较好;结构规整,易结晶的软段合成出的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都较好;而有机硅氧烷改性可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6.
催化剂用量对聚氨酯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为基础,采用MDI和1,4-丁二醇作为硬段,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催化剂含量的聚酯型聚氨酯胶粘剂样品。运用DSC和万能拉力试验机等试验手段,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晶温度、等温结晶动力学和对PVC的初始粘接力进行研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可以提高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晶能力,缩短结晶时间,提高对PVC的初始粘接力。  相似文献   

7.
高超  黄志雄 《粘接》2010,31(8):46-48
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丙二醇(PPG)通过前端聚合,制备出聚氨酯预聚体。研究了前端聚合反应速率与PPG分子质量以及催化剂DBTDL与TDI比例之间的关系。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前端聚合法合成的聚氨酯与传统聚合法合成的聚氨酯具有相同的特征吸收峰,运用扫描电镜(SEM)可以看出前端聚合法合成的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对聚氨酯预聚体及添加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三聚体的聚氨酯预聚体产品进行了测试;对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合成过程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对聚氨酯材料的合成过程及产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得到理想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氨酯产品。  相似文献   

9.
预聚体法制备HTPB/IPDI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材料合成了预聚体,采用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作为交联剂,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中NCO含量和交联剂用量以及热处理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贮存条件对聚氨酯预聚体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具有良好的贮存性能,调整聚氨酯预聚体中NCO含量和交联剂用量以及高温热处理都能够提高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当预聚体NCO质量分数控制在5.68%左右,NCO/NH2摩尔比控制在1.20,在120℃下热处理时间为2h时,可以获得力学性能较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概念出发,分析了目前水性聚氨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水性聚氨酯实际工业合成可以采用的可再生原材料;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合成绿色工艺;水性聚氨酯合成中的溶剂使用与回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与残留。并提出要使得水性聚氨酯真正成为绿色环保产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原材料,控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释放最少的VOC,降低危险物质使用量,减少危险物质残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