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保护胶体存在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比较了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再分散液与聚合原乳液的稳定性、最低成膜温度、成膜的力学性能,考察了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在水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聚合原乳液相比,聚合物粉末再分散后乳液粒径稍大,粒径分散均匀,可以稳定存在,最低成膜温度比聚合原乳液的高,力学性能比聚合原乳液膜的低。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完全适用于干粉水泥砂浆的改性,对水泥压剪强度改善效果显著。制备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的最佳配方(份)为保护胶体66.7、过硫酸钾0.1、苯乙烯8、丙烯酸丁酯10、水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2、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1、甲基丙烯酸0.6、丙烯酰胺0.4、十二烷基硫醇0.02。  相似文献   

2.
软核硬壳结构苯丙乳液壳层引入自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经喷雾干燥获得水分散性和涂膜耐水性俱佳的自交联型可再分散乳胶粉。采用FT-IR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原乳液、乳胶粉、再分散乳液进行表征,研究了乳液中和、干燥和再分散过程,分析了乳胶粉能兼顾再分散性和聚合物涂膜耐水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联型苯丙乳液具有规整的软核硬壳结构,乳胶粉的粒径在2~20μm,遇水可迅速分散得到平均粒径182 nm的再分散乳液。乳液壳层添加NMA能削弱乳胶粒表面的疏水缔合作用,形成更厚的"绒毛结构"和水化层,因而抑制干燥时的乳胶粒凝聚融合,阻止乳胶粒之间的交联反应,优化了乳胶粉的亲水分散性。自交联作用使可再分散乳胶粉所成聚合物膜的吸水性降低40%以上,因此,采用NMA交联改性同时优化了苯丙乳胶粉的水分散性与耐水性。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采用聚合物分散液与水泥混合以改进砂浆的某些性能。但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在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表现在使用不方便,且聚舍物乳液的固含量不易准确测定,导致各纽分的配比难以准确操作:其次是聚合物乳液中至少含有50%的水,给运输、储存带来不便,因此,人们希望能用一种聚合物粉末来代替聚合物乳液来改性聚合物砂浆,使之拥有更优良的性能,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末的问世使这一希望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黄国波 《浙江化工》2008,39(1):7-9,3
在丁苯(BS)乳液插层有机蒙脱土(OMT)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二乙烯苯(DVB)进行反应制得接枝丁苯乳液(MMA—g—BS),破乳后制得改性粉末丁苯胶(m-PSBR),以质量分数为15%的OMT、25%MMA和1.2%DVB制得的m-PSBR粒径小于1mm.m—PSBR的热分解温度比粉末丁苯有明显提高。用该方法制得m—PSBR,用量为聚氯乙烯20%,共混制得m-PSBR/PVC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比丁苯/OMT制得的粉末橡胶与聚氯乙烯的复合材料提高了25%、冲击强度提高了150%。  相似文献   

5.
200801035 具有高硬度、高折光指数和良好透明性的倍半硅氧烷可固化涂料组合物及由其得到的光学涂层;200801036 含用聚合物稳定的无机粒子分散体的可再分散粉末的有机硅树脂涂料组合物;200801037 将有机硅树脂低聚物溶于水溶性溶剂中、加入金属盐制得的水性溶液、酸聚合物乳化剂和金属催化剂制备环境友好型有机硅乳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制乳技术--膜法制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液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制备乳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机械搅拌或高压分散,这种方法能耗大,制乳效果差,制得的乳液液滴不均匀。膜法制乳的方法是靠膜两侧的压差使分散相以微小液滴的形成通过微孔膜,并分散在连续相中,从而乳状液。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酯/硅氧烷共聚物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乳化部分连续法,以丙烯酸丁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少量甲在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和十二烷基苯碘酸作为复合引发剂,制得丙烯酸酯/硅氧烷共聚物乳液,考察了聚合反应机理,产物结构及其交联性能,其结果表明:反应是先进行自由基聚俣,后进行缩聚的同时异步聚合反应机理,经FTIR,DSC测试表明,所得的聚合物乳液具有自身不交联,破乳后或涂覆后室温交联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8.
石油生产中通常产生大量W/O、O/W或多重乳化的复杂原油乳液,造成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以及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所使用的破乳剂破乳效率低、普适性差、成本高、安全性不够等,开发高效、普适、绿色、安全破乳剂仍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原油乳液的特点及稳定机制分析,综述了不同原油乳液的破乳剂研究进展,主要围绕聚合物破乳剂、生物质基破乳剂、离子液体破乳剂和纳米材料破乳剂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相应破乳剂的破乳机理进行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并指出破乳剂机理的研究方法。最后,本文对复杂原油乳液的高效破乳剂开发进行展望,提出破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W/O、O/W或多重乳化的复杂原油乳液的破乳技术应用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烷基聚葡糖苷(APG0810)/苯乙烯/水三元体系O/W微乳液中,选用水溶性K2S2O8作为引发剂,制得小粒径(46.6nm)、单分散(P=0.106<0.2)聚苯乙烯颗粒。着重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引发剂浓度以及无机盐浓度对产物粒径和多分散度的影响。最后得出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胶束数目增多,聚合所得颗粒粒径变小(44.3nm),单分散性变差;而随盐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颗粒粒径变小(45.2nm),超过一定浓度时颗粒粒径有增大的趋势;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粒径变小(41.2nm)。  相似文献   

1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苯乙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修启  王红霞  张剑  台秀梅 《化学试剂》2005,27(9):516-518,521
在烷基葡萄糖苷(APG)/苯乙烯/水三元体系形成的WinsorI型多相微乳液介质中,通过聚合反应制得粒径37nm、单分散(P=0.17〈0.2)聚苯乙烯颗粒,聚合过程中没有出现分层现象。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类型以及无机盐浓度对产物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一次性加料和连续加料进行聚合对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性引发剂、高温(60-70℃)条件下制得的是小粒径(37nm)、单分散的聚苯乙烯颗粒,且随着无机盐浓度增大,聚合物颗粒粒径变大(40hm),多分散度变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