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节能与环保已成为汽车界关注的两大重要问题,为改善纯电动公交车的节能潜力,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驾驶员响应的纯电动公交车控制策略,以实现整车续驶里程的提高.利用Isight优化平台中的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对整车控制策略中的驾驶员油门踏板映射曲线、制动踏板映射曲线及整车动力电池充电系数的优化.结果表明: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工况下,车辆较优化前的百公里电耗降低了6.38%;0-50 km/h的加速时间和15 km/h的爬坡能力分别提高了4%和3.03%;同时引入快速控制原型测试,验证了该控制策略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4×4军民两用越野车辆,对其机动能力进行综合性研究.通过搭建某军民两用越野车辆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车辆在不同等级路面上行驶时,乘坐人员平均吸收功率下对应的车速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平顺性仿真.与一般军用越野车辆对比,某军民两用越野车辆在人体舒适范围内最高公路行驶车速可达157 km/h,最高越野行驶车速在提升的同时满足平顺性指标.该越野车辆在机动性上不仅具备独特的高原起步加速性能,而且还兼顾了越野车辆在多种地形地面的通过性以及能够通过的最高车速.研究表明,该军民两用越野车辆具有良好的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越野工况预测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能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航  席军强  陈慧岩 《兵工学报》2019,40(8):1572-1579
针对越野环境下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能量管理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越野工况预测的能量管理策略。使用车载传感器测量车速、车辆姿态角,基于支持向量机进行路况分类,建立越野路况识别模型;针对不同的越野路况,基于马尔可夫链利用历史行驶车速和加速度建立速度预测模型;以某混合动力履带装甲车辆为对象,设计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进行能量管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完成越野环境下履带车辆能量管理控制目标,有利于改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公交车辆爬坡性能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新能源公交客车的爬坡性能和燃耗性能差异,提出了长坡和大客流量公交线路的车辆配置建议.结果表明:在规定的测试坡道段内,0-10 km·h-1内纯电动公交客车爬坡动力性能较好,但在0-25 km·h-1车速范围内,满载时相当于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47. 04%-77. 78%,超载20%下相当于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44. 00%-86. 02%.纯电动公交客车在爬坡路段耗电量高出11. 3%-12. 7%.测试方法能够较好地对比不同新能源公交客车的爬坡和燃耗性能,符合公交车辆的实际运行工况,能够体现最大爬坡能力稳定性,可用于分析公交车辆在爬坡与燃耗性能之间的折中点.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变速器多挡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在介绍一款电动汽车用的动力换挡两挡变速器方案和动力总成匹配方案基础上,开发了样机替换原车单挡减速器,并将其搭载到北汽新能源某款纯电动乘用车上.为了评估两挡变速器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原车和搭载了两挡变速器样车的动力性,指标包括1 km最高车速、0~50 km/h加速时间、0~100 km/h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和坡道起步能力.试验结果显示,在降低电机最高转速的前提下,两挡变速器可提升整车的动力性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6.
混合动力客车通常包含发动机与蓄电池组两种动力源,如何对其输出功率进行分配,使系统总能耗达到最小是控制策略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客车行驶的特点,结合行驶工况的主客观识别,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对车辆动力系统中各部件的需求功率进行分配,并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开关控制策略模式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适用于市区行驶,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要基于特定地区的交通状况.行驶循环是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区交通状况特征的描述.研究行驶循环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前期准备具有指导性作用.分析了最新中国城市乘用车行驶循环,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机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7英国防务展上,莱茵金属公司展出了一款多用途无人车(MM UGV)的概念车。该无人车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经过试验测试的多用途无人平台;集成到该车辆平台中的子系统;进行任务规划、控制、分析、评估的控制站。该无人车重约750kg,执行地面任务时的有效载荷为600kg,两栖作业有效载荷300kg。最大地面行驶速度为40km/h,水上最大行驶速度为5km/h。仅电池供电模式下,车辆可连续行驶8h,扩展行程连续行驶时间可超过24h。为提高越野能力,可在轮胎上安装链条。  相似文献   

9.
燃料电池电动客车动力系统结构及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有的纯电动中型客车为基础,通过重新定型设计,改装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客车·首先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种适合目前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特性的结构形式·然后讨论了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控制系统,提出了分级控制的方案·最后建立整车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及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车辆行驶的要求,动力性能比原车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车排放测试的手段,对装备有全新和老化三元催化器的国IV纯甲醇汽车的常规及未燃甲醇排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纯甲醇汽车的常规及未燃甲醇排放均随催化器老化而显著增加.相比于2辆新生产甲醇汽车,5辆行驶里程在16万至21万公里之间的在用纯甲醇汽车的CO、THC和NOx排放分别增加了76%、40%和180%,但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仍未超过国IV标准限值.装备有老化催化器试验车的平均未燃甲醇的排放量达到了5.65±1.40 mg/km,同比新车增长达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The principle of rotor flux-orientation vector control on 100/150 kW three-phase AC induction motor for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s is analyzed, and the mathematic model is deduced. The drive system of induction motor is modeled and simulated by Matlab/Simulin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or and drive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practical bench test. The simulation and bench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valid, and the driving control system has constant torque under rated speed, constant torque above rated speed, widely variable speed range and better dynamic characteris- tic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high power induction motor driving system in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s, a collaborative simulation based on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atlab/Simulink and multi-body dynamic analysis software known as RecurDyn is done, the vehicle performances are predicted in the acceleration time (0 - 32 km/h) and turning characteristic (v = 10 km/h, R = B).  相似文献   

12.
陈树勇  孙逢春 《兵工学报》2006,27(4):592-597
详细分析了某电传动履带车辆用100/150 kW三相交流感应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原理,推导了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对感应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通过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实际台架试验对整个电机以及驱动系统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正确,整个驱动控制系统具有额定转速之下恒转矩、额定转速之上恒功率、较宽的调速范围、良好的动态特性等特点。为了进一步评价此大功率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在电传动履带车辆上的实际应用,运用基于Matlab/Simulink种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的接口技术进行协同仿真研究,以0~32 km/h的加速性能和车速v=10 km/h、转向半径R=B的转向性能为例,对整车性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履带车辆零差速电力机械式传动方案,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传动系统中各主要分系统的模型;制定了发动机-发电机组采用功率跟随式控制策略,以及直驶电机和转向电机采用基于功率需求的扭矩控制策略;最后,完成了车辆传动系统在直驶工况和转向工况下的整体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发电机组采用功率跟随式控制策略时,使发动机在中高转速时的动态响应较好;直驶电机采用扭矩控制策略时,能使车辆的行驶速度达到60 km/h,0~32 km/h的加速时间小于8 s,基本能够满足车辆的速度性能和加速性能,说明该控制策略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奠定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评价及控制的基础,进行了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开环操纵特性分析及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横摆运动响应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人-车-路闭环系统的电驱动履带车辆操纵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速越高,横摆角速度稳定值越小;路面条件越好,车辆横摆角速度响应越快;当考虑电驱动车辆的动态响应特性后,保证闭环系统稳定的驾驶员预瞄时间需要增大,驾驶员最短反应滞后时间缩短;驱动电机响应速度越快,使系统稳定的最小预瞄时间越大。  相似文献   

15.
多轮独立电驱动车辆驱动力优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充分发挥多轮独立电驱动车辆的动力性能,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的驱动力优化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包含基于各轴载荷预分配控制、驱动防滑控制和基于车辆状态的再分配3层控制,其中防滑控制是核心层,采用基于路面最优滑转率滑模控制的方法,通过设计基于累积求和统计目标控制的路面跳变检测器,结合车轮滑转率-路面附着系数图形,可实现变路面的最优滑转率估计。通过该分层控制结构,实现了驱动力在各轴之间以及各个驱动电机之间的优化分配控制。利用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结构能改善车辆的爬坡性能、直线加速性能以及障碍路面行驶的通过性。  相似文献   

16.
李军求  孙逢春  张承宁 《兵工学报》2013,34(11):1345-1351
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管理方法。根据车载能源输出特性和车辆行驶功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负载功率跟随和电池组功率补偿的能量管理策略,并给出了发动机、电池组和驱动电机等被控制对象功率平衡的实现方法。同时在dSPACE中搭建了“驾驶员-综合控制器”在环的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基于驾驶员真实输入的实时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沿最佳燃油消耗曲线工作,动力电池及时功率补偿,并能较好满足车辆最高车速、B/2转向等机动性所需功率变化,实现了车辆机动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7.
徐晓明  何仁 《兵工学报》2013,34(6):657-663
对高速公路行驶时,不同运行工况和电池组位置的电动汽车风冷散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电池单体充放电发热功率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充放电倍率的提高而升高;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随着车速的提高、环境温度的升高及充放电倍率的降低而提高;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随着电池组与动力舱后壁距离增加,先改善,再变差,满足最佳散热性能的距离为230 mm.上述结论为高速公路行驶时,电动汽车风冷散热分析和电池组位置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凤  于雁磊  裴宇龙 《兵工学报》2021,42(10):2060-2074
混合动力电传动是车辆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是未来地面高机动通用平台全电化的基础,而轮毂驱动系统作为轮式车辆的动力核心,轮毂电机的性能尤为关键。概括了轮毂电机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轮毂电机的发展趋势。基于电传动车辆轮毂电机单元高转矩、宽速域的目标需求,阐述了现存新型永磁电机在轮毂驱动领域的发展前景;归纳了永磁轮毂电机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电传动车辆永磁轮毂电机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内外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全面综述,以期为未来电传动车辆电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越野车辆大功率AT换挡离合器充油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烈  陶刚  陈亮  陈慧岩 《兵工学报》2013,34(2):137-142
对越野车辆大功率自动变速器(AT)换挡液控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离合器充油过程,建立了离合器滑摩阶段充油油压数学模型,得出无油压传感器下换挡过程离合器油压控制规律。在实际换挡过程中,根据油门开度修改比例阀的控制占空比,以适应不同负荷下离合器结合油压的需要;根据离合器摩擦片转速差引入参数反馈,对比例阀占空比进行调节,以提高车辆换挡品质。最后进行实车试验,通过对缓冲油压的控制能实现良好换挡。  相似文献   

20.
履带车辆电驱动系统小半径转向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履带车辆小半径转向的特点,进行了转向理论分析及转向功率分配和牵引计算.不同行驶路况下转向的仿真计算和分析表明,履带车辆电驱动系统在输出功率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单独控制内外侧牵引电机的输出转速实现所需半径转向.研究结果对设计履带车辆电驱动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