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堤(邑春馨)森林公园规划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滑县金堤森林公园规划部分内容的分析介绍,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以植物造景为本,突出平原特色,兼有生物景观、风景水体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可供开展森林景观为主的风景游赏的模式;森林公园规划,应在严格保护、调整恢复、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加强管理、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拓展游赏内容、丰富游览方式,为大众提供假日休闲野餐的自然场所。  相似文献   

2.
五龙潭旅游区是宁波市重要的山地型风景旅游景点,其游览设施的规划建设对于旅游区的景观、游览、生态保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景区游览设施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旅游区游览设施开发进行科学规划,提升旅游区游览设施系统,促进旅游区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旅游活动的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景区分级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用地适宜性是用地适宜建设程度的量度,两者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千佛山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子景区详细规划借助Arc GIS平台进行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这两项评价进行景观综合保护分级,制定分级保护策略,对规划新增景点选址和布局游览设施选址从景观敏感度与用地适宜性评价方面进行辅助决策,提高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空间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有机性与植物材料的复杂性,单纯的几何形式归纳并不能描述绝大多数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景观空间形态,尤其是自然式的植物群落。通过对杭州西湖公园绿地的经典案例进行调研,创新地归纳出空间的形态的3种原型——围合型、流动型、组团型。在调查案例中,围合型空间的形态较易识别,通过控制入口大小与位置,弱化空间自身的一览无余;流动型空间具有明显的空间轴线,游览路线通常与轴线相交以获得纵深的空间体验;组团型的空间有步移景异的体验,游览路线往往呈环绕状布置。通过对3种空间原型的组合可以形成更为丰富的空间,为自然式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提供了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们在对在风景游览过程中规范人们行为的规章很感兴趣。在古代,明孝陵禁约碑的碑文中早已有对陵墓景观管理方面的相关条例。通过对其碑文的注译,探讨碑文的内在含义,研究其出现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环境态度形成的影响,从而加深对于陵墓景观管理历史的学习,讨论其对于当今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管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景观迅速衰退和面临消失。由于地理环境与交通原因,花腰彝的许多村落保留了自己有特色的村落景观文化,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慕善村的景观文化保护最为完整。花腰彝村落最为典型的特征,植被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的模式。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花腰彝村落的景观特色,发掘花腰彝特有的民族文化,本文从发掘石屏县慕善村的景观特征和价值,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找到慕善村最有特色的景观特色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吸收宝贵经验,找到一条适合慕善村景观的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省滑县金堤森林公园规划部分内容的分析介绍,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以植物造景为本,突出平原特色,兼有生物景观、风景水体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可供开展森林景观为主的风景游赏的模式;森林公园规划,应在严格保护、调整恢复、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加强管理、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拓展游赏内容、丰富游览方式,为大众提供假日休闲野餐的自然场所。  相似文献   

8.
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黄河流域多沙河流湿地的一个典型,具备丰富的湿地景观元素。规划设计作为恢复和保护黄河湿地生境的一次实践和探索,基于对场地内水土、植被、鸟类等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保护考虑,融入潼关历史文化,初步形成湿地公园景观游览体系,以期为其他黄河湿地公园今后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旅游洞穴环境--以贵州溶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姿多彩的洞穴景观供人游览和观赏,人与洞穴旅游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应建设和保护好洞穴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北山路地区的改造开发规划为课题,通过调查与分析,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出发,探讨了景观等地方文化与当地居民的紧密关系.强调了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地的景观资源,为21世纪城市居民提供情趣化生活环境的必要性。同时,文章又针对北山地区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出了“视觉景观容量”的概念,并把它作为重要控制目标,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视野、视觉空间、透视度及原有历史性建筑等制约因素的定量分析出发,探讨了风景区规划中的视觉景观容量的评价方法,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景观资源保护提供了一条科学化分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谷云黎 《中国园林》2012,28(4):85-87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公共园林与衙署园林在知名度上要低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宅园,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古代城市中,它的作用要明显高于其他园林在南宁的古代城市建设中,公共园林与衙署园林占据重要地位,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一些不可替代的功能.分析其关系的通用性与特殊性,对于深入认知中国园林传统,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当前城市园林最观,增加城市园林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欢 《建筑创作》2020,(1):34-39
苏州传统民居宅园相依,园中建筑在乡土营造的基础上灵活排布,随景合宜。厅堂是宅园兼有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园林构景时具有"观"与"被观"的双重属性,具体在檐下廊和装修的格局及细部做法上有所体现。本文分别解释园林庭院里和山水间两种环境中,厅堂檐下部分从空间格局、流线组织到装饰样式上的适应和变化,强调园林建筑连续景观体验的作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的海外营建不仅是工程项目的建设,更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园林的海外发展脉络,构建了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框架,通过时空分析和文化影响力计算等,定量研究并可视化 展示了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时空范围、方式和效果等。研究 表明:1)依据传播速度和特点,中国园林在海外的跨文化传 播可划分为4个阶段;2)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源地主要为苏 州、上海和北京;3)中国园林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地与影响力具 有高度的空间聚集性,主要集中于美国纽约、华盛顿,德国慕 尼黑,法国巴黎,以及日本札幌、川崎等城市;4)政治、经 济、文化交流和技术规范共同影响着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效 果。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和特点及提 高中国园林的跨文化传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桂林山水园林是喀斯特地貌下区域风景营建的优秀代表,体现着城市、人与风景要素协调共生的人居理念。通过古代文献解读与地理时空分析,探究在人文与自然联动作用下桂林山水园林形塑的时空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桂林山水园林依托于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独特风景基底而建设,营建数量和规模由唐至清持续增长,宋元为营建高峰;园林类型随时间逐渐丰富完善,公共园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桂林山水园林的形塑过程在时间上可分为由山水到园林的初步建构(唐至宋元)和园林体系的完善(明清)2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地域园林体系。在空间上,从散点式发展逐渐转化为城景相融一体化发展,形塑出桂林城园一体的风景面貌;3)山水环境支撑、政治经济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及游赏文化助推4方面的综合驱动作用,塑造了具有真山真水、类型多元、城景相融、开放共享等显著特征的桂林喀斯特区域风景园林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风景特征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并对当代山水城市景观塑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名园对伦敦、巴黎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历史园林不仅与城市营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城市文化的历史积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魅力和个性特色.北京21座历史名园,有别于巴黎和伦敦的历史园林,其与占都的设计建设理念密不可分,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丰厚的资本,更是城市特色的标志.北京历史名园作为城市文化和生态文明的结晶,在传承不同民族的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生态文明、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国际交往平台、提供民生保障服务、促进城市旅游事业发展等方面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代靖藩制度是桂林发展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制度,山水园林受其影响而呈现出显著的营建特点并形成多元类型的园林体系。当前研究囿于王府园林类型的探讨,对该时期山水园林的多样性与规律性认知尚显不足。采用“信息采集-特征归纳-叠合分析-提炼规律”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古文献信息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整体上探究了明代桂林王府园林、衙署园林、公共园林、寺庙园林等多种园林的营建主体、建设目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山水园林依托城市形胜区域的基址选择、锚合城市山水秩序的空间布局、融糅出世入世思想的意境表达等营建规律,旨在为桂林山水城市的“城中之园,园中之城”理想风景营建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江南园林的探究,而对皇家园林声景的分析则相对较少。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之典范,其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值得人们探讨与研究。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避暑山庄声景的营造,发现其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并根据其声景现状,提出保护与修复建议,以为避暑山庄声景修缮与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海外建设了大量的中国园林,旨在将中国园林的菁华与特色传播到世界诸多城市。通过文献研究、归类分析等方法对海外中国园林的建设概况、营建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展现40年间海外中国园林的建设发展成就,阐明其营建与运行机制,探索保持海外中国园林长久生命力的手段。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将海外中国园林置于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从打造"文化品牌"、优化营建机制、完善运行机制等角度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海外中国园林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中华文化输出的物质实体环境作用,助力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园林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光辉历史。我国古代工匠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古建园林建筑体系,在设计、造型艺术和施工操作技术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称于世。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固有特色的古建园林传统技术,特别应该抢救古建园林老工人的经验,把古老传统技艺认真传下去。总结整理工程实录和设计施工经验,使之成书流传。并应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继承祖国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学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义出发,探讨了工业园区生态化进程中建筑技术选择的基本理念,阐述了现有工业园区选择适宜技术进行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提出复合模式、精准化整合、通用性拓展的建筑技术选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