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H2株甲肝病毒经KMB17细胞培养的毒力及核苷酸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H2株甲肝病毒经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培养的毒力 /减毒水平及核苷酸序列。方法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H2M2 0K7(K7)用KMB17细胞增殖 ,分别在 35℃和 37℃连续传代后 ,抽查不同代次病毒的普通狨猴接种反应和核苷酸片段序列。结果 H2 KMB17系统在 35℃培育 16代次过程中 ,病毒的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稳定 ,在 37℃的滴度明显低下 ,经 13代次仍未达亲本水平。K18(35℃ ,11代 )和K15 (37℃ ,8代 )病毒经普通狨猴接种反应证实为减毒性质。核苷酸两片段共 1897个碱基的序列分析显示 ,K18和K15与K7的同源性高达 99 3%~ 10 0 %。结论 K7疫苗病毒在KMB17细胞培养经 35℃和 37℃连续传代 ,无毒力回升和遗传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接种后HAV的毒力和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普通狨猴对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接种者的粪便中排出的甲肝病毒(HAV)进行毒力/减毒水平检测,并对疫苗病毒及分离出毒株的P1和P2连接区的核苷酸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份疫苗病毒经人体增殖后均无毒力回升迹象,分离毒株Ⅱ、Ⅴ与K7疫苗病毒的同源性为99.7%~100%,所编码的114个氨基酸其序列完全相同,属同一亚基因型IB。提示我国至少有2个亚基因型的HAV,值得进一步展开甲肝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适应过程中 5′端非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与病毒感染性滴度的关系。方法 将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中连续传 11代 ,检测连续传代后感染性滴度 ,并检测 11个代次 5′端非编码区序列。结果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 ,感染性滴度逐渐升高 ,在第 7代达到最高 ,为8 12 5LgTCID50 ml。在传代过程中 ,从第 3代起 5′端非编码区 74 2个核苷酸只出现 1个位点发生变异 ,第 6 39位由A变为G。结论 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经KMB17细胞传 11代 ,已适应KMB17细胞。Poliovirus 5′端非编码区与毒力直接相关的第4 80位核苷酸未发生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适应过程中5′端非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与病毒感染性滴度的关系。方法将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中连续传11代,检测连续传代后感染性滴度,并检测11个代次5′端非编码区序列。结果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感染性滴度逐渐升高,在第7代达到最高,为8.125LgTCID50/ml。在传代过程中,从第3代起5′端非编码区742个核苷酸只出现1个位点发生变异,第639位由A变为G。结论Sabin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经KMB17细胞传11代,已适应KMB17细胞。Poliovirus 5′端非编码区与毒力直接相关的第480位核苷酸未发生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麻疹病毒沪-191株原始种子批(P25)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2次(P27)作为主种子批,继续传代3次(P30)作为工作种子批,继续传代至33(P33)和35(P35)代。对P25、P27、P30、P33和P35病毒基因组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并对所有代次病毒进行滴度测定。结果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从25代传至35代,其滴度维持在5.0~5.875 lgCCID50/ml之间;P25、P27、P30、P33、P35 5个代次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未发生任何核苷酸和氨基酸改变。结论麻疹病毒沪-191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传代,病毒滴度均一,基因组序列未发生改变,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为基质的麻疹病毒长-47纯化株毒种库。方法将麻疹病毒长-47纯化株毒种(CEC)主代主种子批适应于2BS细胞,传至第4代和第8代,分别作为主种子批及工作种子批,对毒种进行鉴别试验、无菌试验、支原体检查、外源因子检查和病毒滴度检测,并对主种子批毒种进行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和猴体免疫原性检测。将毒种连续传代,观察各代次病毒的收获时间,并测定病毒滴度,分析毒种的传代稳定性;将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分别置于-20和-70℃保存,不同时间取样,检测病毒滴度,分析毒种保存温度稳定性;选取4个代次毒种(D4、D8、D15、D19)提取病毒核酸,扩增H基因序列,分析H基因在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鉴别试验、无菌试验、支原体及外源因子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病毒滴度分别为5.88和6.00 log CCID50/ml,主种子批毒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麻疹病毒长-47纯化株毒种适应于2BS细胞后,收获病毒时间一般在6~7 d,病毒滴度稳定在5.5~6.5 log CCID50/ml之间。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病毒于-20和-70℃保存10个月,病毒滴度无明显变化。D4~D19代病毒无核苷酸发生改变,与麻疹病毒Chang-47(Gen Bank登录号:EF033071)比对结果显示,D4~D19代病毒核苷酸序列21 nt由G→C,属于同义突变,同源性达99.9%。结论建立了麻疹病毒长-47纯化株(2BS)毒种库,并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进行了全面检定,为制备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为基质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适应性。方法轮状病毒P[2]G3株在猴肾细胞MA104上经蚀斑筛选纯化后,得到的克隆以不同MOI接种至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用微量滴定法与蚀斑法平行检测病毒滴度,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的增殖情况,最后进行病毒基因组稳定性检测。结果经MA104细胞培养的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病变出现的时间随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延迟,抗原性也逐渐减弱。通过蚀斑筛选纯化得到的克隆病毒,可在KMB17细胞上稳定地增殖。以0.05MOI病毒量接种可产生稳定的CPE,时间为72~96h。连续传代至第10代,病毒滴度达105.5PFU/ml,病毒基因组稳定。结论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表现出毒力及增殖能力的衰退;经蚀斑筛选纯化可获得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并在KMB17细胞中稳定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的适应性.方法 轮状病毒P[2]G3株在猴肾细胞MA104上经蚀斑筛选纯化后,得到的克隆以不同MOI接种至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用微量滴定法与蚀斑法平行检测病毒滴度,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的增殖情况,最后进行病毒基因组稳定性检测.结果 经MA104细胞培养的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病变出现的时间随病毒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延迟,抗原性也逐渐减弱.通过蚀斑筛选纯化得到的克隆病毒,可在KMB17细胞上稳定地增殖.以0.05 MOI病毒量接种可产生稳定的CPE,时间为72~96 h.连续传代至第10代,病毒滴度达105.5PFU/ml,病毒基因组稳定.结论 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上表现出毒力及增殖能力的衰退;经蚀斑筛选纯化可获得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并在KMB17细胞中稳定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9.
以甲肝减毒株的早代毒种 (L A 1) /P9,在 35℃条件下培养 ,采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 (2BS株 )连续减毒传代 ,克隆纯化 ,选育出新的疫苗候选株。该毒株经外源因子检查合格。较现行生产用毒株病毒增殖周期缩短 10d以上 ,病毒滴度可提高 1 0LogTCID5 0 ml以上 ,经恒河猴试验表明安全性与现行毒株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且免疫原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甲肝病毒疫苗株(L-A-1株)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选择了第11代(P11)和23代疫苗病毒进行部分核苷酸测序,通过对核苷酸序列和其氨基酸序列比较,来考察病毒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