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桂  段正康 《精细化工》2012,29(4):394-397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硫酰氯(SO2Cl2)为氯化剂,对碳酸乙烯酯(EC)进行氯化,合成了氯代碳酸乙烯酯(CEC);在反应温度65℃,硫酰氯滴加时间72 min,反应时间90 min,n(EC)∶n(SO2Cl2)=1∶1.3,n(AIBN)∶n(EC)=1∶200的条件下,CEC的收率达85.81%。以氟化钾(KF)为氟化剂在溶剂中对CEC进行氟化,得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在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5~2 h,n(CEC)∶n(KF)=1∶1.3,V(CEC)∶V(乙腈)=1∶1的条件下,FEC的收率达71.86%。采用红外光谱及气质联用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冠醚和氟化剂氟化钾反应生成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通过对原料氯代碳酸乙烯酯预处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等方面,考察合成反应的进行状态和收率,并在反应过程中取样检测、观察现象。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在最佳条件下反应收率为89.8%。  相似文献   

3.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硫酰氯(SO2Cl2)为氯化剂,对碳酸乙烯酯(EC)进行氯化,合成了氯代碳酸乙烯酯 (CEC)。当反应温度为65℃,硫酰氯滴加时间72min,反应时间90min,n(EC):n(SO2Cl2)=1:1.3,n(AIBN):n(EC)=1:200时CEC的收率达到85.81% 。用氟化钾(KF)在溶剂中对CEC进行氟化,得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当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5~2h,n(CEC):n(KF)=1:1.3, V(CEC):V(乙腈)=1:1的条件下FEC的收率为71.86%。采用红外光谱及气质联用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4.
张国强 《广州化工》2023,(20):59-61
对碳酸乙烯酯(EC)和甲醇酯交换反应进行研究,通过间歇法筛选出甲醇钠作为催化剂时反应效果最佳,在此催化剂基础上进行连续精馏反应,对影响连续精馏反应的温度、空速和催化剂用量等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得到在釜底温度80℃,EC与甲醇摩尔比为1∶13,催化剂用量0.3%,回流比(L/D)为3∶1,空速1.94 h-1,提馏段上部进料时,塔底EC转化率达98.7%,乙二醇(EG)选择性达99.9%,塔顶碳酸二甲酯(DMC)含量达28.2%,DMC选择性达99.9%,反应效果较好,为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以往催化剂稳定性较差、易焦化或晶化而失活的缺点,以二氯甲烷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在自制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2步串联氟化反应制得二氟甲烷。结果表明,在第1反应器温度300℃、空速为2 500 h-1、HF/CH2Cl2的摩尔比为25∶1、反应选择1#催化剂的条件下,第2反应器反应温度为300℃、反应选择2#催化剂的条件下,CH2Cl2的转化率为100%,总选择性大于99.9%。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活性好、寿命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陆豪杰 《化学工程师》2010,(12):63-64,72
以Na2SO3和甲基丙烯氯为原料合成了甲代烯丙基磺酸钠,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目标产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甲基丙烯氯0.5mol,Na2SO3与甲基丙烯氯的摩尔比为1.05~1.10∶1,甲基丙烯氯滴加到Na2SO3溶液中,65°C下反应90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产品收率超过74%。  相似文献   

7.
在自行建立的管式反应器上,采用实验室开发的NY-2催化剂,以环氧乙烷(EO)吸收溶液和CO2为原料,进行合成碳酸乙烯酯(EC)连续过程研究.考察液空速、吸收溶液中EC与乙二醇(EG)摩尔比、EC与EO摩尔比、水含量、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较佳的连续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25±5)℃、反应压力为(3.5±0.5)MPa、催化剂质量分数不小于2%、吸收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少于1.2%、EC与EO摩尔比为5、EG质量分数小于30%、空速小于0.67h^-1。在此条件下,EO的转化率大于98%,EC的选择性大于80%.  相似文献   

8.
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经氯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CIEC)。然后以氟化钾为试剂,丙酮为溶剂,18-冠醚-6为相转移催化剂进行氟取代反应,合成了一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总产率为63.81%。利用质谱、氢核磁共振谱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在紫外光引发和引发剂的作用下碳酸乙烯酯与氯气反应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方法,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反应条件来验证影响氯代碳酸乙烯酯收率的因素,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氯代碳酸乙烯酯收率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硅谱对多晶硅行业副产氯代二硅烷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氯化氢、有机胺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对氯代二硅烷裂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代二硅烷中主要含有Si2Cl6、Si2HCl5、Si2OCl6、SiCl4和SiHCl3。芳香胺作催化剂时,无裂解试剂氯化氢存在下Si2Cl6和Si2HCl5不发生裂解反应,通入氯化氢后Si2Cl6和Si2HCl5迅速发生裂解反应生成SiHCl3和SiCl4;脂肪胺作催化剂时,无裂解试剂氯化氢存在下Si2HCl5可在30 min内完全裂解,通入氯化氢后Si2Cl6开始...  相似文献   

11.
氧化锌催化丁二酸二甲酯和碳酸乙烯酯的耦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楷  刘绍英  李建国  姚洁  王公应 《化工学报》2012,63(11):3525-3530
研究了ZnO催化碳酸乙烯酯和丁二酸二甲酯耦合反应合成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体和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艺。考察了ZnO催化剂焙烧温度对耦合反应的催化活性,优化了反应条件。并对ZnO催化剂进行XRD、BET和NH3-TPD表征。以FTIR和1H NMR表征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体。结果表明,在225~235℃,EC/DMSu摩尔比为2,催化剂/(EC+DMSu)摩尔比为0.005,反应时间为3 h的反应条件下,碳酸二甲酯收率为59.7%,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物的特性黏度为0.3857 dl·g-1。通过XRD和NH3-TPD分析,推测ZnO表面的晶体缺陷和弱酸性是影响耦合反应催化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碳酸乙烯酯催化水解合成乙二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步法合成乙二醇(EG)过程的碳酸乙烯酯(EC)催化水解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水/EC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EC质量计)和反应压力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EC催化水解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60~180℃,水/EC摩尔比2.0~4.0,催化剂质量分数约2.0%,反应压力范围3.0~4.0MPa.在以上工艺条件下,原料含有EG时(EG/EC摩尔比O.5~1.0),反应2h,EC也可完全水解,EG选择性高于98%.  相似文献   

13.
吴雪梅  丁同梅  赫崇衡  田恒水 《化工进展》2016,35(10):3263-3266
在干燥碱式碳酸锌催化剂的作用下,以尿素和乙二醇(EG)为原料合成碳酸乙烯酯(EC)。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通过GC-MS、FTIR和XRD分析,初步探索了反应机理以及碱式碳酸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尿素质量的6%,原料配比n(EG)∶n(尿素)=1∶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3h,反应压力为0.01MPa时,碳酸乙烯酯收率达到91.64%。尿素和乙二醇合成碳酸乙烯酯的反应中,尿素首先分解生成异氰酸,异氰酸再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中间产物2-羟乙基氨基甲酸酯(2-HEC),最后2-羟乙基氨基甲酸酯脱氨环化生成碳酸乙烯酯。所用碱式碳酸锌催化剂中存在Zn4CO3(OH)6·H2O和ZnO两种晶相,且以ZnO为主活性组分,两种晶相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反应收率。  相似文献   

14.
以一氯碳酸乙烯酯和三乙胺为原料,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合成碳酸亚乙烯酯。采用单变量考察对反应温度、反应溶剂、反应时间、物料摩尔比进行探索,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5~65℃,反应时间15~16 h,原料投料比三乙胺∶一氯碳酸乙烯酯=1.20~1.30,溶剂投料比碳酸二甲酯∶一氯碳酸乙烯酯=2.2~2.4。产品收率65%,产品含量实测98.5%(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渍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SO42-/Si O2-Zr O2催化剂,并通过TG、XRD、FT-IR、Hammett指示剂、SEM、TEM、BET等对其进行表征。以SO42-/Si O2-Zr 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季戊四醇正辛酸酯,经过工艺优化后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200℃、正辛酸和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4.2∶1、催化剂质量为进料质量的3%、反应时间6 h,反应结束后酯化率高于9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酯化率仍达96.30%。  相似文献   

16.
张猛  鲁厚芳  梁斌  刘颖颖  郝晓刚 《化工进展》2016,35(10):3078-3085
1,8-二氮朵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甘油溶液作为一种新型溶剂,具有低热容、高沸点等优点,目前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化学合成和产物分离等。本文考察了不同摩尔比的DBU-甘油溶液吸收CO2效果,测定了不同摩尔比的DBU-甘油溶液吸收CO2反应过程中体系的黏度变化,研究了DBU-甘油溶液吸收CO2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CO2气体流速为238mL/min的条件下,DBU与甘油摩尔比为0.49~1的溶液对CO2的吸收量可在120min的反应时间内达到10.88g/100g溶液;DBU与甘油摩尔比为0.49∶1和1.12∶1的溶液在吸收CO2后体系的黏度显著增大,而DBU与甘油摩尔比为0.11∶1和3.43∶1的溶液在吸收CO2后体系的黏度变化较小。25℃、常压下,在消除扩散影响,甘油大大过量时,DBU/甘油/CO2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0.22CDBUPCO20.5,反应的活化能为40.44kJ/mol。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SO42-/Zr O2-CeO2-杭锦2#土(SZCe-HJ)催化大豆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工艺,基于中心复合(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设计方法,以反应温度(X1)、醇油摩尔比(X2)、催化剂质量分数(X3)、反应时间(X4)为自变量及生物柴油产率(Y)为响应值进行优化试验。将试验数据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SZCe-HJ催化大豆油制取生物柴油的产率。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78℃、醇油摩尔比为30∶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6%、反应时间为6 h优化工艺条件下,生物柴油平均产率最高为62.92%。经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质量分数达到95.18%,符合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王军  赵妍  邹欣  柳娜  许杰  薛冰 《化工进展》2020,39(7):2670-2676
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水滑石(Mg3Al1-LDH)。随后通过超声法成功合成了KF负载的Mg3Al1-LDH(KF/Mg3Al1-LDH)前体,并在450℃下煅烧5h,得到一系列KF/Mg3Al1-LDO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光谱、N2-吸脱附、CO2-程序升温脱附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样品具有典型的水滑石结构、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碱强度。以KF-Mg3Al1-LDO作为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甲酯(DMC)和乙二醇(EG)酯交换合成碳酸乙烯酯(EC)的反应中,考察了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KF/Mg3Al1-LDO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酯醇摩尔比为1∶1、催化剂用量占DMC质量2%、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EC收率达到最高(54%)。催化剂可循环使用5次以上而催化活性没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陈磊  田科  曾力  张俊丰  黄妍  何峰 《化工进展》2023,42(1):480-487
由于HPF法焦炉煤气脱硫工艺会产生危害极大的脱硫废杂盐,本文以回避传统提盐法存在的工艺流程长、产品收率低等难题为出发点,提出硫酸铜沉淀硫氰酸根、微纳米气泡氧化硫代硫酸根、石灰表面强制沉淀硫酸根同步制氨的新技术。在实验室配制模拟脱硫废杂盐,优化新技术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当[Cu2+]∶[SCN-]摩尔比为1.2、温度为40℃、初始废液硫氰酸根浓度大于300g/L、反应80min后,SCN-最佳去除率为99.20%;当pH=1、温度为50℃、初始废液硫代硫酸根浓度为50g/L、反应420min后,S2O32-去除率为95.18%;当[Ca2+]∶[SO42-]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为20℃、初始废液硫酸根浓度为500g/L,并加入5g直径5mm PP球充当研磨介质,反应240min后,SO42-去除率为91.11%。  相似文献   

20.
为利用碳酸乙烯酯固定的CO2,拓展碳酸二苯酯的合成方法,对碳酸乙烯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催化剂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对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乙烯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可行的,而将苯酚乙酰化后可以实现由碳酸乙烯酯经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不同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时,n-Bu2SnO显示了最高的酯交换选择性。当反应温度为190℃,碳酸乙烯酯与乙酸苯酯的摩尔比为1∶2,n-Bu2SnO质量分数8%,反应时间10 h时,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为15.1%,酯交换选择性64.2%,碳酸二苯酯的收率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