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NaOH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水解液最后用CaCO3溶液破坏水解平衡的原理辅助水解,从而制得得率高达11.5%的肌醇.  相似文献   

2.
在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的工艺中,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烧碱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水解液最后用CaCO3溶液破坏水解平衡的原理辅助水解,从而制得得率高达11.5%的肌醇。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水解植酸快速制备肌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辐射法水解植酸制备肌醇,缩短了水解时间和获得了较好的产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制备肌醇的最佳水解条件。提出了分析水解度的方法和探讨了植酸微波水解机理。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高效率肌醇生产新方法周秀琴肌醇是国际上热门的健康食品添加剂,又是营养辅助食品和养殖鱼用的饲料添加剂,仅美国年需800吨。以往肌醇制造一般以米糠等为原料,用酸抽提植酸,将植酸沉淀、分离、加压水解精制、浓缩、结晶而成,但该法得到的植酸纯度低、植酸沉...  相似文献   

5.
用沉淀法减少植酸钙的含杂量王小华 (苏州吴越粮油化工有限公司215128)1引言肌醇是粮油工业综合利用重要产品之一。目前国内肌醇生产的传统工艺是先从米糠制得植酸钙,再由植酸钙经水解而制得肌醇。植酸钙作为肌醇生产的中间产品,其质量对肌醇生产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在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的工艺中,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Na OH溶液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获得肌醇溶液。对肌醇溶液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既可淡化产品颜色,又能有效去除各种杂质离子。研究表明,用阶梯式阳、阴、阴、混合树脂柱进行离子交换,净化效果理想,树脂再生易行。交换液的流速为300~400 m L/min。  相似文献   

7.
<正>肌醇是粮油工业综合利用重要产品之一.目前国内肌醇生产的传统工艺是先从米糠制得植酸钙,再由植酸钙经水解而制得肌醇.植酸钙作为肌醇生产的中间产品,其质量对肌醇生产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杂质的含量对肌醇的收得率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植酸钙生产工艺是先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或硫酸)溶液来浸泡米糠,使米糠中的植酸  相似文献   

8.
三磷酸肌醇(IP3)既可以用肌醇经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合成,也可由植酸经不完全水解后分离而制得。但化学合成方法所得产品成本太高,故一般采用植酸水解法。本文欲研究用微波辐射使植酸水解生产IP3。通过在微波条件下,控制水解条件,当水解度达到50%,将水解混合物通过装有717型强阴离子树脂柱,并用0.05~0.7M盐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洗脱物分别取样消化,  相似文献   

9.
在常压及高沸点溶剂多元醇存在下,新工艺植酸催化水解制取肌醇的反应条件是:植酸浓度(水酯比)55—65%(W/W,下同),温度130—150℃,水解时间3—4小时,水解平衡转化率可达96%。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高植酸钙、肌醇得率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植酸钙、肌醇得率方法的初步探讨郑启阶植酸钙也称菲汀,是植酸与钙镁形成的一种复盐,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的糊粉层中,尤以米糠中含量最丰富,国内报道米糠中含植酸钙多为10~11%,日本报道高的有9.5~14.5%。肌醇是菲汀水解后的产物,菲汀中一般含有2...  相似文献   

11.
胡彬  柴程  战虎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20):119-122
通过酶法降解米糠中植酸,植酸酶能将植酸及其二价盐类菲丁水解生成肌醇。以酶用量、酶解时间、p H值、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以代谢产物肌醇含量为判定依据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以得出较优组合。通过试验得出四因素对植酸酶酶解植酸所得的肌醇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酶用量p 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植酸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60 U/g,反应时间20 min,p H值4.0,反应温度55℃。验证试验测得肌醇含量为66.21 mg。酶解法反应条件温和、耗能低,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 植酸(肌醇六磷酸)是植物中磷酸酯的主要存在形式,尤其是在谷物和豆科植物中。酸和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几种无机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谷物和豆科植物种子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若能将其中的植酸水解除去,则能提高该类植物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肌醇是用米糠榨油以后,用糠饼粉通过酸碱中和沉淀,分离制成植酸钙,再用植酸钙进行水解反应后,分离浓缩制成。肌醇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谷物中植酸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广泛存在于谷类植物中,是种子中磷酸盐和肌醇的主要贮存形式.谷物中的植酸具有鳌合作用、抗氧化性、但也是单胃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因此,玉米、大麦、水稻、小麦中植酸的研究对培育高营养作物及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产品副料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谷物中植酸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应用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我国谷物中植酸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以期推动我国谷物中植酸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上级党委和县粮食局的重视支持下,我厂于七三年十二月开始对肌醇生产工艺进行了摸索与改革,初步积累了一套偏碱性肌醇生产工艺,经过近四年生产实践是可行的。七七年肌醇出品率(以干植酸钙计)平均已达10.22%,七八年1~4月份肌醇平均出品率为10.96%(以干植酸钙计)。现将我厂植酸钙、肌醇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植酸酶(Phytase)是一种新型食品与饲料添加剂,它能降解部分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吸收”的植酸(盐)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植酸酶能催化植酸(盐)水解为肌酸及无机磷酸。由于植酸的螯合作用而成为抗营养物质的机理被证实,在讲究膳食营养和饲料高效利用的今天,植酸酶研究的意义就更为重大。1植酸的化学特性及其抗营养作用植酸的化学名称为肌醇六磷酸(Mno-inositolhexakisdihydrogenphosphate),分子式是C6H18O24P6,分子量为660.8。植酸分子中有6个磷酸基团[1],具有强大的络合能力,与ED-TA相比,其作用的pH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7.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脂,分子式为:C_6H_(13)O_(24)P_6,分子量660,为草黄色或褐色浆状液体。植酸是存在于米糠、麸皮以及很多植物种子中的维生素B族的一种肌醇六磷酸酯,在植物中与镁、钙或钾构成盐类。植酸有较强的金属螯合作用,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有调节PH值及缓冲作用、除金属作用,防止罐  相似文献   

18.
植酸钙为植酸与钙、镁等金属离子形成的一种复合盐,又叫菲丁,脱脂米糠饼中约含有10~18%的植酸钙,为其它粮种的5~10倍以上。植酸钙中约含20%的肌醇。用于生产植酸钙的原料不宜久存,已提取的植酸钙粗品也应烘干后存放或直接用于制取植酸或肌醇,以免影响产...  相似文献   

19.
内源性植酸酶对大豆乳、面团等食品中植酸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植物食品中含有内源性植酸酶,一定条件下可以催化其中的植酸水解。实验表明,内源性植酸酶在对豆乳中的植酸进行水解时,45℃下24 h后植酸磷水解率达到了28.1%;内源性植酸酶在对面团中的植酸水解时,45℃下4 h后植酸磷水解率达到27.9%,而添加一定量酵母于面团中进行发酵处理,面团中植酸磷的水解率可以增至40.9%。所以,食品中内源性植酸酶对植酸的水解作用是存在的,但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20.
江洪  马续红 《食品科技》2008,33(1):120-122
植酸水解得到1,2,6-三磷酸肌醇(PP56),PP56与三乙胺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脂酶Novozyme 435催化,该铵盐与乙酸反应生成1,2,6-三磷酸-3,4,5-三乙酸肌醇酯.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不同剂量的1,2,6-三磷酸-3,4,5-三乙酸肌醇酯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2,6-三磷酸-3,4,5-三乙酸肌醇酯对菜籽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在浓度为0.06%时其抗氧化能力和0.02%BHT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