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刘坤  刘高峰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10):97-99,102
介绍了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雷达作用效果的内外部因素,在对基本雷达方程的分析基础上,选择了改善因子、方向图因子、损耗因子和目标RCS等进行研究,以修正量的形式参与雷达作用距离的计算,实现了雷达模型的通用化设计和逼真度改进。最后,建立了雷达、目标、环境的数据结构,给出了仿真模型的组成框图,为通用雷达功能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宽带雷达的信号特点,结合现代雷达干扰特性,分析了超宽带雷达信号基本特征,深入探讨了超宽带雷达抗干扰性能.论证了超宽带雷达具有较强的抗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干扰和被动式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3.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最复杂的雷达导引头之一. 介绍了国外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发展现状, 总结了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特点, 并对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关键组件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载双基地雷达在强杂波环境下作用距离不满足雷达方程的问题,基于等熵原理建立了雷达信噪比和信杂比的转换关系,给出了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分辨单元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信杂比的定义推导了杂波环境下的雷达方程,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杂波干扰明显降低了的雷达作用距离,杂波类型、波束俯角、宽度和脉冲宽度等因素对杂波环境中雷达的探测距离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雷达隐身基本理论;对采用外形隐身、材料隐身、电子干扰、阻抗加载的雷达隐身技术机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雷达隐身技术及其应用于武器装备后形成的巨大价值,并依据隐身目标RCS分布特征研究了雷达隐身平台的性能缺陷;后预测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预警雷达情报质量评估研究文献少的现状,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现有情报质量评估、雷达效能评估和雷达情报质量评估等相关评估的主要机理与方法。重点介绍了雷达情报质量评估中常用的专家评价、数据分析和组合评估等评估方法,并结合预警雷达情报特点,分析了预警雷达情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评估方法选取和评估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陆基导弹预警雷达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传感器,承担着导弹预警、导弹跟踪和弹头分辨的重任。美国陆基反导雷达网已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和导弹的全程跟踪能力,构建了从传感器到拦截弹的完整杀伤链,以体系化雷达网络建设提升目标分辨能力。介绍了美国陆基导弹预警雷达的指挥体系,分析了现役前置AN/TPY-2雷达、升级预警雷达和升级丹麦眼镜蛇雷达的系统组成、性能参数和升级概况,并总结了陆基宙斯盾雷达、远程分辨雷达和本土防御雷达的开发与部署进展。  相似文献   

8.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最复杂的雷达导引头之一。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研制现状,对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关键组件和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外发展情况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一些有利于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研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各自优缺点的论述,阐明了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在战争中的地位和面临的威胁.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充分发挥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的效能,分析研究了主/被动雷达情报协同技术独特的优点和战时应用价值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隐身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雷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反隐身技术随之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隐身和反隐身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反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提高传统雷达性能、采用新体制雷达、雷达组网及优化部署等方面,分析了雷达网反隐身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收发分置雷达反隐身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李云龙  赵宏钟 《制导与引信》2011,32(2):14-19,28
海杂波的仿真对杂波环境下弹载雷达检测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建立了海杂波回波模型,其次分别对海杂波后向散射系数、复散射截面积以及起伏调制函数进行了建模分析,最后结合海杂波幅度分布特性和时间相关特性,利用零记忆非线性法对海杂波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雷达海杂波,从而为雷达信号处理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海杂波对于有效评估不同海况下的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性能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传统参数估计法较难精确拟合海杂波幅度分布的峰值、幅度宽度等多个特征量的问题,提出基于多特征量的参数估计法。利用海杂波的幅度分布特性和时间相关性,建立基于球不变随机过程法的海杂波模型;构造反映海杂波幅度分布的4个特征量,即概率最大处幅度、概率最大处幅度的分布概率、半概率幅度宽度、分布概率小于0.01的幅度临界点,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尺度参数、形状参数与4个特征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992、0.994;基于实测数据和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求解尺度参数、形状参数,建立海杂波幅度分布模型,并与经验公式和混合估计法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不同海况下的后向散射系数确定海杂波的信号功率,为评估不同海况下的弹载SAR成像性能提供了海杂波模型。  相似文献   

13.
高频海杂波是高频海态参数反演重要载体,高频天地波联合传播(HSSWP)海杂波表现出与单纯天波或地波传播海杂波不同的特性,推导了HSSWP一阶海杂波Bragg频率,分析其Doppler频率及展宽随距离、方位、波束宽度的变化,给出一阶海杂波谱仿真结果,与实测图对比,并分析了一阶海杂波对目标探测的影响,最后给出影响一阶海杂波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4.
The commonly used reflectivity models of radar sea clutter are summarized. Among these models, the adjusted Barton model and the adjusted Morchin model are compared.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 the γ-p reflectivity model is presented for low grazing angle radar sea clutter by the adjustment of the original Barton reflectivity model.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radar frequency, grazing angle, sea condition, and polarization property.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proposed model are analyzed. The model absorbs the merits from commonly used reflectivity models for sea clutter. It introduces several researchers‘ opinions, and extends them. And it accounts for the reflectivity at arbitrary radar frequency from VHF to X-band, arbitrary low grazing angle, arbitrary sea condition and different polarization property. One of the main results is the proposed γ-p reflectivity model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polarization on sea clutter reflectivity to some extent. The proposed γ-p reflectivity model of low-angle radar-sea clutter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and statistically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5.
毛辉煌  谢文冲  徐鹏  刘畅 《兵工学报》2019,40(3):530-538
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是机载预警雷达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给机载雷达海杂波抑制方案的有效设计提供数据来源,需要仿真模拟出满足实际分布特性和相关性的海杂波。针对实测海杂波数据具有的显著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海杂波数据产生方法。该方法基于概率密度定义及相关性的本质,运用蒙特卡罗思想和Cholesky分解来产生空间和时间相关的海杂波。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海杂波数据产生流程,同时提高了海杂波幅度和相关性吻合效果。分别利用实测和仿真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海上目标雷达回波图像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建华  王磊  李涛 《兵工自动化》2012,31(12):61-65
针对海上目标雷达自动识别存在方法单一技术受限、识别率不高,难以满足作战应用要求等问题,提出人工判别技术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剖析雷达回波显像特征,提炼人工判别海上目标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基于知识的模式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自动分类识别技术,构建海上目标雷达回波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海上雷达目标识别率和作战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于环境复杂的海面,雷达回波中包含了目标回波、海杂波、气象杂波以及干扰信号等.由于海杂波特性随时间变化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因此预警雷达在强杂波环境下探测微弱目标时,海杂波抑制成为一个关键环节.恒虚警率(CFAR)处理技术是减小海杂波影响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从海面雷达回波特性入手,分析了海杂波的空间幅度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遥测雷达搜索、跟踪海上慢速目标的过程,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遥测雷达系统进行研究。基于遥测雷达系统的各部分组成,针对各组成部分的特点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对遥测雷达的各功能进行仿真,实现各部分功能的独立化。采用反射内存实时网的方式,将遥测雷达各功能部分互联,形成完整的遥测雷达系统。通过全遥测雷达系统的联合仿真,在计算机上实现遥测雷达各项功能。该软件创造性的实现了全遥测雷达系统的仿真,为实现运动雷达监测海上慢速目标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9.
舰空导弹雷达引信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舰空导弹雷达引信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在未来海战中舰空导弹雷达引信面临的典型干扰环境,给出了抗干扰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亚明  李就  孟雷  赵越超 《兵工学报》2013,34(8):1000-1006
海杂波是影响雷达目标检测的主要因素,而海洋大气环境又通过影响电磁波传播路径而改变海杂波特征。分析了不同海洋大气环境下海杂波特征差异的成因,综合海面反射率经验模型,建立了基于“对等距离冶法的海杂波特征量计算方法,并对文献[9] 试验中1998 年4 月2 日观测的海杂波数据进行了仿真,经过4 个方向对比表明,仿真值与实测平均值比较吻合。结合模拟的不同环境条件和雷达参数,对标准大气、蒸发波导及表面波导等环境下的海杂波特征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大气环境,波导环境下海杂波功率特征呈现增强的趋势,而且在表面波导环境下的第一跳跃盲区内还会呈现弱杂波或无杂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