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汉文化园建筑群的空间原型源自湖湘地区的传统聚落,是"地方工作室"一直倡导的地域建筑类型学基础之上的当代建筑的在地性创作,设计关注当代性和建造以及材料属性之间的关联,具体建立在问题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材料表皮肌理的原真性研究,强调结构与围护二者的建构关系,更多地思辨而非以一种惯性的行为来主导设计,衍生出一种更具地方认同感的建筑语言。文章以材料的选材、工法入手.从建造的角度着重介绍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而思考设计、建造、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田汉文化园     
正项目名称:田汉文化园项目地点:湖南长沙结构机电: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设计:李曦,李静波幕墙钢构:钟鸣景观设计:熊劲斌建筑面积:12 432m2设计时间:2017建成时间:2018田汉是我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国歌的词作者,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巨匠。在长沙县城东边的果园镇附近,山山岭岭的起伏中有一片方圆数里的"平阳之地",捞刀河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风光旖旎,属典型的湘中地区山水田园类型,也是田汉出生成长的地方。田汉文化园选址于此,周边水田环绕、  相似文献   

3.
1引言 田汉文化园是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人民政府在田汉村修建的集文物展陈、文化交流、戏剧表演、地方戏剧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多元化的文化园区.田汉是新中国国歌的词作者,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长沙县田汉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其房周边竹篱瓦舍、水田环绕.设计以湖湘地区村落特征与地方文脉为支点,提取湖南民居的空间原型,重新塑...  相似文献   

4.
正张斌:今天听魏老师比较完整地对地方工作室这么多年的实践做了一个回顾。我试着理解一下魏老师的两个主题词,一个是类型,一个是图式。类型是魏老师这么多年一直延续下来的介入建筑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在田汉文化园和湖大新校区都非常清晰。图式是在类型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一个新的延伸和拓展,或者是一种新的维度,这当中也有一个强烈的衔接性,来自罗西的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王澍建筑师在杭州进行的成规模的校园建设实践,本文通过记述校园一期与二期现场参观经验,对在校园总体营造中体现出来的当代建筑中国性具有中国传统气息的建筑观,以及建筑师在校园建筑群中实现城市性的尝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孙艳 《华中建筑》2010,28(4):166-168
康百万庄园是河南省巩义市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落,石雕、木雕、砖雕等建筑雕饰艺术是该建筑群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康百万庄园建筑雕饰分布类型、表现内容、装饰意蕴、造型风格、雕饰技艺等的分析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康百万庄园建筑雕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以期传统的雕饰艺术精华能够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得以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带动的城乡格局变化为当代中国城乡结合带,乃至广袤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整合这一区域的产业格局,如何再现农业质朴的自然美,如何体现农业的生产性与生态性,本文将从农业的自然属性出发,讨论观光农业园生产性景观的营建,探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设计方法。以观光农业的系统性认识为前提,在分析观光农业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规划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总体思路,以"田的回归"理念,从突出景观视觉化和可持续的生态规划设计角度探讨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最后对具体的生态规划提出具体措施并加以分析,以便更具体地为观光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六座日本当代建筑或建筑群形态生成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建筑设计中形态生成和演变的原因,分析了形态强化和形态弱化之间的统一性,从而对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从被动形态到主动形态的过程即为建筑设计过程"的理解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筑群风环境的数值模拟仿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就建筑群风环境与住区环境舒适性的重要关系作了简要阐述后 ,介绍预测仿真建筑群风环境的不同方法 ,并着重比较了自各的特点。鉴于数值模拟方法价廉、快速、信息多、不受条件限制的优点 ,提出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建筑群风环境优化设计思路 ,并给出两个典型的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建筑群风环境的实例。由所举实例可以看出 ,数值模拟技术可作为建筑群风环境优化设计分析的有力工具 ,从而有效地对建筑群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尝试梳理文人园林的起源发展脉络、内涵与特点,阐明文人园林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松江方塔园、苏州园林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北京亦庄京东总部4个文人园林的发展案例,阐明当代文人园的内涵,点明其当代性的要旨,以此来探索当代文人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史上,汉代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弘扬先进文化、扎根地方文化是继承和延续汉文化的有效方式。当下,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努力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传递给青少年。汉文化资源是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作为教育工作者,该文作者希望将中华文化融入学校美术教育,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学生对汉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传统格局的书院建筑群落分析比较,从书院建筑的规划布局,空间形态,建筑语汇等方面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与研究书院建筑文化及其文化现象在当代校园规划建设和校园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今后的校园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分析 对湘西“南侗”与“北侗”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比较研究,从平面形制、构架体系、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了湘西“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的差异,同时对“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其传统文化;而“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传统民居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是“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晨  李绍天 《华中建筑》2008,26(4):32-36
通过对潋江书院这一历史建筑群的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该文对潋江书院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建筑作了简要地介绍;深入剖析了潋江书院的建筑空间,指出该建筑群在“空间组织和轴线转折”、“空间组织与高差变化”、“尺度把握和紧凑布局”,“空间效果和手法控制”,以及“建筑特色与地方材料”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潋江书院建筑和空间特色,潋江书院建筑群在采用多种设计手法成功地控制空间效果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张奕  李审笑 《城市建筑》2023,(3):181-186
山寺建筑群是人工构筑改造自然环境的典型例证。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下,也是讨论文化实体对自然实体塑造的典型样本。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湖北蕲黄地区是山地寺院营建的独特而重要的区域。本研究通过对蕲黄地区相关地方志、寺志等文献的梳理,挖掘此文化塑造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关键作用和塑造结果的丰富表征,为解读区域性建筑群的文化塑造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孔庙是一组由单个建筑的礼制化组合而形成的、具有儒家思想教化作用的古代公共建筑群。在当代语境下,除现存的文物建筑以外,文庙建筑群的空间形制布局亦是其重要的遗产要素,是当代文庙空间优化、功能转化、遗产活化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地方文庙“万变不离其宗”的形制布局特征作为切入点,在剖析了文庙遗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以河南府文庙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信息空间转译的方法,基于历史地图图解、文献阅读、考古发掘等历史信息要素,构建文庙建筑群的空间关系系统,深入探究河南府文庙的完整形制及其空间演变。形制布局的研究成果辅助了文物分布区划,被纳入遗产保护对象,成为河南府文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针对文庙形制布局的“绿地标识展示”等景观化保护措施,通过公园化、数字化、游憩化的保护路径,实现地方文庙建筑群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及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聚落在发展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理性认知不足,重技术、轻文脉的现状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营建体系的形成路径及发展机制分析,从传统聚落空间的生态及场所性特征入手,引入系统耦合理论,浅析二者间的协同因素及作用形式,为传统营建体系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传承与转译提供方法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贵州省施洞镇苗族文化研究基地的规划思路与布局方式,并就如何塑造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当代建筑群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类似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分析对湘西"南侗"与"北侗"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比较研究,从平面形制、构架体系、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了湘西"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的差异,同时对"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其传统文化;而"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传统民居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是"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是先人对空间艺术的思考和利用,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以康百万庄园建筑群为例对其空间组合进行解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思考传统建筑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民居设计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