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快速制备碳/碳(简称C/C)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借助于炉内沉积室中的定向扩散装置,并通过沿试样坯体厚度方向上的压力差,在合适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沉积气体能快速而定向地扩散到试样坯体内部进行沉积。在对新工艺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法,探索了沉积温度、炉压、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对试样沉积速度和密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案和稳定可靠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用新工艺方法──快速定向扩散法化学气相沉积(CVD)C/C复合材料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碳纤维的选择、坯体的成型与致密化、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处理,并介绍了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碳/碳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材料氧化后的质量损失和显微形貌的观察,指出内部缺陷和浸渍碳石墨化程度较低是导致复合材料氧化性较差的内在因素,讨论了温度和时间对氧化侵蚀的影响,提出了浸渍碳和碳纤维氧化过程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守恒定律和传输原理,建立了纤维/二元合金复合材料的凝固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Al2O3/Al-Cu复合材料的凝固过程进行了数据模拟,研究了复合材料固时溶质传输和分 及其对纤维/基体界面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碳/碳复合材料基体抗氧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涂层技术和基体改性是对碳/碳复合材料进行氧化防护的主要措施。对近年来碳/碳复合材料基体抗氧化改性传统技术方法进行全面总结,主要有碳纤维改性、液相浸渍法、添加剂法、催化杂质的直接脱除或失活、基体置换法。介绍碳/碳复合材料基体抗氧化改性新工艺,提出并设计3种碳/碳复合材料基体抗氧化改性最新工艺。并对碳/碳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用户角度阐述了日本进入研制最后阶段的H-1火箭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和远地点发动机所采用的碳-碳复合材料喷管的研制情况。介绍了它们应用碳-碳复合材料的理由并给出了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7.
碳/碳复合材料比钢轻,韧性大,能耐高温和高压,目前在美国已用于远程导弹、航天飞机。本文介绍用肯萨克设备采用树脂浸渍和化学汽相沉积法制造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8.
采用Gleeble-1500热/力学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中碳Cr-Ni-Mo-V钢热变形奥氏体静态再结晶晶粒特征,获得了最大晶粒平均直径和平均晶粒直径、混晶因子Z(Z=Dmax/D)等与等温停留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等温停留时间对晶粒特征的影响。对于制订该类钢制产品热变形规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碳/碳复合材料的特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 /碳复合材料 (CCC)是一种特殊高性能复合材料 ,自 196 0年以来 ,已有 10 0多个用 CCC制作的不同构件得到应用。简述了 CCC特性、可应用性、CCC的选择和使用条件 ;重点介绍了 CCC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0.
W6Mo5Cr4V2钢碳饱和度的波动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W6Mo5Cr4V2钢的碳饱和度(A)与二次硬度、红硬性、力学性能、晶界熔化温度和最佳淬火温度等之间的回归关系。按A值合理选材和用材,有助于提高W6Mo5Cr4V2钢工具的使用寿命和质量的稳定性,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短切碳纤维增强Li2O-Al2O3-SiO2玻璃-陶瓷基(以下简称Csf/LAS)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密闭爆发器实验 ,对不同长度和含量碳纤维的无壳弹发射药进行测试 ,比较其陡度( dp/dt)数值和压力~时间加入曲线 ,得到了较佳的碳纤维长度和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 ,适当长度和含量的碳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无壳弹发射药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确定碳钢的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并对a、b的取值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低碳锰钼铌钢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获得 50 0 MPa以上的屈服强度及较理想的综合性能 ,终轧温度以在 82 0~ 90 0℃之间为宜。轧后喷水冷却 ,有利于提高强度。通过用金相法和热磁法相配合测定出了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间接地对此钢在各种条件下显微组织的形成规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雷达波频段内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微量碳纤维平行排布的吸波模型。初步确立了碳纤维平行排布时不同影响参量:电场的入射方向、碳纤维的间距、孔数、碳纤维周围介质的电磁参数变化等与吸波性能的关系,并探讨了这种排布方式的吸波机理。结果表明,微量碳纤维吸波材料只在电场方向与纤维平行方向呈单峰吸收。不同间距的排布有自己的特征吸收频率,纤维支数增加吸波性能增强,碳纤维周围介质的电磁参数对吸波效果有重要影响。同时表明这种吸波材料是一种电阻损耗性吸渡材料。相关研究用此模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氧化法对PAN系碳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C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程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断口形貌,分析了影响因素与结合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含量对银-二硫化钼-石墨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纤维含量不同的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 ,测量它们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它们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加入镀铜短碳纤维对基体起到了增强作用 ,并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 ,碳纤维 /银 -二硫化钼 -石墨复合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碳纤维表面涂层的制造方法与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碳纤维表面涂层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涂层方法的优缺点与适应范围。聚合物涂层法、溶液还原法、表面接枝法可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润湿性,而电镀法、化学镀法、金属浴法、Sol-Gel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离子喷涂法都是为了改善碳纤维与金属基体间界面的碳纤维涂层方法;其中由金属浴法制造的涂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不高,从而使其使用受到限制;而等离子喷涂法工艺尚不成熟,PVD与CVD法是制造碳纤维表面涂层最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